第37章:趙郡(1 / 1)

端瑞無雙 陌嵐嫣. 5624 字 2024-03-19

南巡一路走來風景秀麗,路程更是慢行,離去博陵城已有五六日的光景,這下一站便到了趙郡   趙郡乃士族名門廣為之地,許多世家子弟皆出自趙郡,此地人傑地靈,更有著天下第一稱的“趙州橋”   “陛下,此地倒是秀麗,書香之氣甚足”   “是啊,這趙郡是個好地方,多少年許多君王爭相之要死”   “那陛下此行怕是收獲不少,定能尋到與社稷有助之人”   “愛妃言之有理”   “既然陛下覺得臣妾有理,那可要多為禊兒著想,再不過不了幾年禊兒便要及冠了”   江氏是個聰明的,奉承霖帝也不忘了為自己兒子謀個好皇妃   畢竟趙郡士族頗多,要是有個士族兒媳,可比官宦之女更為強些。   此次並未全數進入趙郡,霖帝命林祁先行一步前往下一站準備,帶走一部分的嬪妃及親衛。   留在霖帝身旁,便是吳江二人還有池氏,剩下就是延王與吳衡,以及侍衛幾名跟隨入城。   吳衡選了離趙州橋較近的一所客棧,今日也是湊巧,有人在橋亭上舉辦詩會   “今日詩會已春夏秋冬為題”   “祝兄此題未免太過容易些,我等都是出自書香門第,此等題目倒是有些小覷我們了”   “李兄莫著急,此題並非如此簡單!”   “有何見解!”   “以春夏秋冬序,第一位為春,但第二位就要以夏接秋!”   “這也不難啊!”   “李兄且聽我言完,頌春之詞,內必須含有景觀或當季生長之物”   眾位見此也不敢小覷題目,畢竟一題多式,也是不好思量   “那便由我這出題者先行!”   “祝兄請!”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出自楊巨源的《城東早春》,這首講述新春剛至,柳枝才剛剛發出嫩芽。   “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   出自賈弇的《狀江南·孟夏》,這首便是說初夏時的江南,翠綠的竹林竹筍長得又多又密,就像編排好的隊伍一樣。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出自王維的《山居秋暝》   “誒,韓兄,此詩可不對提哦!”   “有何不對!”   “剛才祝兄言道,必須以秋入詩,但還需形容秋日的景觀與生長之物”   “這首詩便是講述初秋時夜晚帶來的涼爽,有何不對!”   “韓兄莫及,長孫兄所言也並未有錯”   “涼爽乃氣候,並非隻有初秋有,春時也有,不可獨為秋日,難免不成”   遠觀詩會的霖帝等人覺得盛世有趣,池氏向霖帝請求,也上前參與一番。   “各位公子安好!”   眾位皆為文人雅客,不以男女論別向池氏問好   “小姐安!”   “不知各位公子,可否讓我也一同談論”   “這……”   詩會中畢竟皆是男子,怕有一女子損害女子清譽,池氏也明白眾人憂慮為何   “各位公子無需擔憂,那遠處便是小女子的夫君”   “我也是征求夫君的意見,才來與各位公子談論詩詞”   眾人見遠處霖帝一行人,便向之行文人之禮,霖帝同樣回之以允禮,見霖帝都無憂慮,便不再阻攔池氏參與   “那便請這位夫人,接韓公子方才之題”   祝氏得知池氏以為人婦,便不以小姐稱謂,而喚位夫人以示尊重   “那我不便不想讓了!”   “夫人請!”   池氏去來筆墨紙硯,提筆寫下詩句,畢竟女子之聲不似男子壯闊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明月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此詩出自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內含有中秋十五月圓時,秋露之氣浸濕桂花之意,更為講述一人獨想思親之情。   “這首當真是好,有景有物,更為難得的是講述人從內心誘發的情感”   “是啊,此詩當真是妙,夫人真是有才之人”   “愧不敢當,小小之作,到讓各位公子見笑了”   霖帝見諸位公子,對池氏不由敬佩,也是好奇便上前一觀,公子們見狀向霖帝贊譽   “這位公子有如此夫人,當為之幸”   “各位贊譽了”   此番話在吳氏耳中到有些刺耳,池氏小小宮嬪,竟敢在外稱是霖帝的夫人,豈不是根本沒把自己這個皇貴妃放在眼裡!   “夫人由此大作,那為夫也不可落於你之後”   霖帝也不好在眾位學子麵前失了顏麵,便了解了之題,題詩一首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出自李益的《夜上受降城聞笛》,形容邊疆兵士冬日的苦寒   此詩前兩句皆寫的色,第三句寫的是聲,而最後一句表達便是請安之意   “一首詩詮釋色聲情,為之妙也,公子真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霖帝對這位祝學子到有些興趣,畢竟能聚齊如此之多學子,可非一般泛泛之輩。   “今日我夫婦二人有所叨擾,就先告辭”   “等等,不知這位公子夫人姓甚何名!”   “在下姓林名元霄,內子姓越名撫池”   霖帝將自己與池氏的名諱,倒行告知諸位學子,便辭去離開。   一路上吳氏都未曾給過池氏好臉色,吳衡更是對池氏有所怨懟,畢竟池家乃中書,卻不願與各家聯合   “爺,忙碌一天了,先回客棧好生歇息,明日再行一趟”   “也好,莫要驚動此地官府,我需看看趙郡是否如傳聞一般”   黃昏時刻,吳衡到吳氏房中詳談一二,命人看守門外   “臣,見過皇貴妃娘娘”   “現如今已到民間,你我就以姐弟相稱”   “是,長姐對今日之事,可有所看法!”   “那個小賤人竟敢大放厥詞,稱是爺的夫人!”   吳氏怒氣上頭,吳衡有些厭煩,吳氏一旦碰上霖帝,思路便會扭轉,完全忘記了真正該辦之事   “長姐何必為了如此之人有所動怒,別忘了此次南巡,我等等真正目的”   “要不是你提及,我都快忘了,依你看此次可有所收獲!”   “崔氏隻怕不成,隻望能在趙郡之中尋得,能夠幫助二皇子之人”   吳氏一心都在霖帝身上,自然發覺霖帝,對於今日那位祝學子有所興趣,倘若能夠收到二皇子麾下,不為是一件好事。   吳氏不愧觀霖帝於微,霖帝第二日便讓人請來了祝學子   “林公子今日邀祝某來,可有何事!”   “在下見祝兄並非眼界於小小趙郡,學士爺非同一般,為何不選擇科考入仕!”   “我曾有此想法,可惜朝堂官民勾連,也不是我能夠參與的,不為仕在這趙郡也有另一番天地!”   霖帝看的出祝淵心中有野心,在這小小趙郡難以施展最為,若不利於民便是浪費   祝淵與霖帝相談甚歡,也算成為自己好友,也向霖帝推舉了一人。   那人便是詩會內的李公子,這位公子的家世不一般,乃趙郡士族李氏子弟。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霖帝與延王暗自出行,前往趙郡李氏宗祠,延王出示令牌,李氏族人立即前來相迎   “草民,見過延王殿下,殿下來此未曾及時相迎,望勿怪罪”   “李族長不必如此,本王來此奉了聖譽,昨天我屬下與族中一名公子結識,聽聞學識淵博可否一見”   “不知,殿下說的是哪一位!”   “昨日在趙州橋亭參與的李公子”   族長問詢族人便知,原來是未來家主衣缽繼承的李澤元這位公子誌不在家族,一心想去外麵走一走   仆人前去將李澤元請到內堂,李彥澤見到霖帝實為好奇   “林兄,你怎也在此”   蕭元啟見有人如此稱霖帝當場咳了一聲,李族長見狀讓李澤元向霖帝問安。   “元兒快來拜見延王殿下”   “學子李澤元見過殿下”   “李公子不必多禮,昨日我這位屬下在趙州橋下遇見你”   “聽聞你才識淵博,可願與本王歸京,為君效力!”   李澤元看了一眼族長,見族長點頭示意,便明白願意讓李澤元出去闖一闖。   “澤元願意,能得延王殿下賞識,是澤元之幸”   “這是我延王府的令牌,等本王歸京之時,願能與你一見!”   天色不早,霖帝等人離開客棧也許久,未不被人發覺,便先行告辭離去。   至趙郡也有多日,魏氏等人也在下一站等候多時,也不好在此久留,便啟程往下一站而去。   趙郡之巡,風流才子,實學難覓,文人風骨,為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