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城隍廟,繼續往西,整個城隍一條街是最熱鬧的地方,商店林立,人山人海。 遊客們來來往往,摩肩擦踵,一眼望去黑壓壓的全是人頭。 路邊吃的喝的玩的耍的,什麼都有。 最好玩的,還有很多街頭表演,唱歌跳舞的,表演書法的,玩街頭雜技的,變戲法的等等五花八門,雅俗共賞,挺難得能在這座大城市裡找到點市井氣息。 “神仙索戲法表演!” 二人一邊逛一邊玩,一直逛到城隍街最西邊,在外麵寬闊的廣場上看到一群人圍得裡三層外三層,正在看戲法表演。 戲法的名字叫:神仙索。 有意思。 “師弟,有戲法哦,去看看!” 林素素喜歡湊熱鬧,一聽有戲法表演立馬來了興致,拽著李長青的胳膊便紮進人堆,擠來擠去,擠到了最前頭。 但見一個五十多歲的中年男子站在中央,身上穿著一件青黑色長袍,手裡拎著個拂塵,作道人打扮,旁邊地上還放著一個竹筐,有水桶大小。 他將竹筐打開,隨後從旁邊箱子裡取出一根繩索,拿在懷中。 這繩索有十米長的樣子,手腕粗細,看起來挺普通的,沒什麼特別。 變戲法的男子拎著繩索,輕輕放入竹筐,一邊放一邊解釋,說他要表演的是一種古彩戲法,名叫“神仙索”,能讓這根軟綿綿的繩索直立起來,如同木棍一般堅硬結實。 “師弟,這是什麼戲法,你聽過沒?” 林素素瞪著眼,越發感興趣。 眼神盯著那根繩索,再挪移不開。 李長青點點頭,“聽說過,在印度那邊流傳有一種古戲法,叫‘通天繩’,咱這邊叫‘神仙索’,沒想到今天看到真的了。” 這種戲法,隻在書裡見過記載。 說是表演者能將一根長長的繩子直立起來,一直伸到天上,然後叫一個小孩順著繩索爬,爬到天雲層裡,消失得無影無蹤,十分神奇。 在《聊齋誌異》中,也記載著這麼一個類似的故事,叫“偷桃”。 故事畢竟是故事,當不得真。 沒想到這個時代,還有人會表演神仙索的戲法,挺難得。 此時,男子已將繩索全部放進竹筐,用蓋子遮上,遮得嚴嚴實實。 隨後拿起拂塵,在竹筐四周掃來掃去,上下左右連掃了好幾圈,證明沒有其他機關,或者魚線之類的外吊。 待觀眾的好奇心積攢到極限,興致勃勃時,男子持著拂塵,左繞三圈,右繞三圈,手中掐著不知名的手訣。 幾步踏定,口中猛地一喝。 “呔!” 奇異的一幕發生了,竹筐中竟飄出淡淡的霧氣,蒸騰而上,隨後蓋子被緩緩頂起,那條繩索好似一條活蛇,從竹筐中露出頭。 “好!” “繩子出來了!” “牛啊!” 圍觀的人紛紛驚嘆,詫異,啪啪鼓掌。 都知道是戲法,可大家還是被這一幕震驚了,一時間找不到任何合理解釋。 而接下來發生的更加震撼,男子又揮了揮拂塵,那條繩索慢慢升起,越升越高,將蓋子完全頂開,像被什麼力量拉扯著,緩緩升起。 這一幕,所有人都看得目瞪口呆,有機靈的想找找機關,可看來看去,找不出什麼破綻。 “牛!牛啊!” 林素素興奮地鼓著掌,又蹦又跳,“好厲害的戲法!” 李長青仰著頭,盯著那條直直站立的繩索,似乎看出了貓膩,麵露笑意。 “這家夥的繩索,專門煉製過。” 普通人的肉眼自然瞧不出來。 若是用天眼一觀,看得就比較清楚了。 這繩索上凝聚著一道很強的氣機,緊緊纏繞,在變戲法的時候,是這股氣機支撐起繩索,而不是任何外力。 說白了,就像法器一樣,繩索上已經有了“靈”。 啪啪! 啪啪! 鼓掌聲無比熱烈,此起彼伏。 大家都嘆為觀止,想不通是怎麼回事。 戲法嘛,圖的就是這種神神秘秘的感覺,倒沒人深究。 此時,繩索已經升至近十米高,完全直立起來。 像是一根竹竿。 男子圍場饒了一圈,從觀眾中隨便找了個七八歲的小男孩,讓小男孩抓著繩索往上爬。 孩子很興奮,一點不害怕,雙手抓住繩索,倆腿攀了上去,像猴子一樣往上爬。 驚人的是,這繩索居然比木桿還堅硬,承受男孩幾十斤的體重,一點不彎折,一點不下墜。 這才是神仙索的神奇所在。 當然,像傳說中那樣,繩索直接伸到雲層中,男孩順著繩子爬到天上是不可能發生的。 故事嘛,都有誇張的成分。 嗤嗤! 男孩爬了一米高,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吃不住力,很快就滑了下來。 “好孩子,拿著!” 表演完畢,男子滿意地掏出兩顆糖,送給小男孩,算是獎勵。 隨後手持拂塵,輕輕一揮,口中大喝一聲,那條繩索驟然失去支撐,一下從半空掉落,又變成了軟綿綿的繩子,躺在地上。 頓時,掌聲如雷。 觀眾們嘖嘖稱奇,各自掏出手機,掃一掃旁邊的二維碼,進行打賞。 就像古代街頭賣藝,表演完畢後都端著個盤子收錢。 現在有了二維碼,倒方便多了。 李長青和林素素看得盡興,也各自掃了十塊錢,興沖沖地離去。 路上,還在討論剛才的戲法。 “師弟,還是古戲法好看啊,比現在的魔術精彩多了。” 林素素一臉興奮,意猶未盡。 作為修行人,她大概知道神仙索是怎麼回事,但並不會揭破。 這種東西,揭破就沒意思了。 李長青點頭同意,“咱老祖宗發明的戲法,都挺厲害,其中還有很多道術,奇術,不好直接拿在臺麵上表演,就假了‘戲法’的名。” 這倒一點不奇怪,內行人都清楚的事。 什麼點石成金,撒豆成兵,五行遁術,禦物術等等,要是直接在眾目睽睽下表演,施展的難度高不說,也容易惹來災禍。 假個戲法的名,就省去不少麻煩,何樂而不為。 《聊齋誌異》中,有不少篇幅記載了這些高人表演術法的故事,可惜大多都斷了傳承,如今很難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