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又連著磕了三個響頭。結果,那“無常娘娘”再沒任何反應。 等了會兒,丁隱失望地嘆了口氣,正欲收了珠子,卻是發覺自己左手手腕處多了一副小鎖鏈,跟那大門上的鎖鏈如出一轍,並無任何接口,隻是小了些。 隻是丁隱擺弄了半天卻是毫無反應,無奈之下,隻得收了珠子,出了殿門,再尋它法。 出了殿門,丁隱剛開始對這裡的恐懼也是逐漸開始減少,隻是一直找不到出路也不是個辦法,隻能無奈的撓著頭發,看著眼前的景象,卻是毫無辦法。 後土殿對麵仍有一座殿宇,兩殿之間是一座大鼎,大鼎向前又是一條道路,不知通往何方。 摸了摸下巴,丁隱最終還是決定去對麵的殿宇裡找找有沒有什麼線索。走近觀之,比之後土殿一般恢宏,乃是一座黑石所築之殿,隻見其四周黑氣繚繞,幽暗無光,殿上有匾,刻字曰:冥王殿。 殿前是數級臺階,臺階之上又是與先前相似的黑色石製門窗,門前左右各有兩個小鬼石像把守,眼神呆滯,並無兇相,反而給人一種癡呆之感。 丁隱隻是隨意看了一陣,便邁步進入殿中,殿內左右各有兩座人形石像,中間卻是一巨型石像。 走近觀之,左側一人身披綠袍,麵色和善,笑容可掬,左手持“善簿”,右手持筆,其下刻“賞善司魏征”。 又一則是身披紫袍,豹頭環眼,鐵麵虯鬢,怒目圓睜,雙唇緊閉,右手持一劍負於身後,左手食指中指並攏結印,其下刻“罰惡司鐘馗”。 右側一人身披藍袍,雙目如電,綠臉紅須,雖是看似猙獰兇惡,卻又給人以剛直不阿,大義凜然之感,其下刻“察查司陸判”。 又一身披紅袍,雙目如炬,麵色剛毅,左手持“生死簿”,右手執“判官筆”,下刻“陰律司崔鈺”。 看完兩側石像,丁隱目光看向中心巨型石像,隻見此像乃是一尊仙風道骨之老者,端坐九色蓮花座,左手持一拂塵,右手掐訣,雙目緊閉,似有思索。 其左有一九頭獅子臥地,亦是閉目養神之狀,老者石像下刻“十殿冥王”,九頭獅子下刻“九靈元聖”。 丁隱雖是不知這是何人,卻見其像遠大於其餘石像,又是如此仙風道骨,便知不是一般人物,急忙雙手合十拜道:“救苦救難的神仙爺爺,小子不懂事被弄到這等地方,平日未行一分惡事,隻求神仙爺爺大發慈悲,救我回家,以後每年過年都給您老擺上貢品,磕頭謝恩啊!” 說罷,悄悄抬頭,眼皮抬了抬看了看石像,並無絲毫反應,又見前方有一石製拜墊,便覺定是自己禮數不夠,急忙於拜墊之上磕了九個響頭。 突然之間,大殿有些晃動,拜墊與石像之間開了一大道裂縫,其下緩緩升起一座石碑。說是石碑,其實按大小看,更像是一座墓碑,其上刻滿經文,最上方刻曰:《太一救苦天尊三生大成妙經》。 上方文字皆呈血色,又是晦澀難懂,與尋常人間文字又是不同,丁隱看著頓時頭疼道:“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難得神仙爺爺顯靈,結果卻是看不懂何意。” 雖說看不明白,但也隻能一字一句看下去,隻盼能有離開此地之法。 粗略看了一遍,每看一字必以右手手指於左手手心處臨摹,一篇經文看完,依舊是一字不通。 丁隱失望至極,正低頭嘆息,雙眼微微一閉,卻感覺腦中靈光乍現,急忙細細感受,卻覺那經文字跡一部分已是記於心中,急忙又是看了數遍,至第九遍看完,整篇經文已是牢記於心。 再觀石碑,其上已是光滑平整,並無半分經文。丁隱已知是神仙相助,又是磕了數個頭道:“多謝神仙爺爺大恩,經文已是牢記於心,隻求告小子離去之法。” 說罷,隻聽有聲入耳曰:“黃泉路,奈何橋,過彼岸,至人間。” 丁隱渾身大震,大喜道:“多謝神仙爺爺,小子明白了!” 說罷急忙起身向殿外走去,雖不知“黃泉路”、“彼岸”是什麼,但他聽懂了“奈何橋”和“人間”,眼前隻有一條路,沿著走必然就是奈何橋! 出了殿門,四周仍然是淡淡陰氣籠罩,但丁隱心情大好,呼出一口濁氣,覺得此地亦是順眼了幾分。正欲沿正路前行,又看到了前方大鼎,不禁有些好奇,快步前往。 大鼎下方乃是一座方形祭臺,四角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隻神獸,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一側有臺階可至祭臺之上,丁隱走上祭臺,隻見一三足兩耳圓形大鼎位於其上,鼎下又有一方臺,想是用來放置巨鼎。 鼎高約一丈九尺,,其上刻諸多紋路,似乎是九幅地圖,又有夔紋、盤紋、饕餮紋等紋路,更有風雨雷電等諸多異象,三足之上又刻龍紋、鳳紋等,諸多紋路,不可言說,實非凡物。又觀鼎下之臺,刻有碩大兩字曰:“九鼎”! 二字之下又有兩段刻字,其一曰:“禹收九牧之金,五者以應陽法,四者以象陰數,雌金為陰,雄金為陽,於昆吾鑄九鼎,以定天下。” 又一曰:“秦皇與鬼神契約,願奉上九鼎,得鬼神助之一匡天下。然秦皇狡詐,其事成即欲背約,鬼神怒,斷其帝路。” 刻字皆是隸書,丁隱看的不甚理解,好在他記性甚好,隻是記於心中,欲待回至人間再懂不遲。看了一陣,並無特別之處,丁隱正欲離去,忽有聲入耳曰:“陰鼎留此,陽鼎歸汝,待來日修行有成,當歸此地重啟輪回之路。” 言罷,隻覺大鼎紋路運轉,有絲絲金色之霧籠罩丁隱左臂,不久散去,隻留一鼎狀之紋於其手腕之處。 丁隱此時已是目瞪口呆,鎖鏈、石珠、經文、鼎紋,進了這鬼門關,竟得了諸多寶物,雖暫且不知何用,也是心中竊喜。 丁隱晃了晃腦袋,不再多想,隻是下了臺階,打算往前路走去,尋那歸家之路。 走過大鼎,見前方有一青石板路,不知多長,丁隱正欲前往,卻忽見路旁有一小型廟宇,上書曰:“翠雲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