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世天元大陸東部勢力分布:占據人口稠密地帶和富庶區域的中原正統王朝——大明帝國(類似本時空的明朝),自天元歷233年建國至今已傳9代132年,如今在位的是第九代皇帝李乾。明帝國自建國起與北方鄰國察合臺汗國(類似本世代明清時期蒙古)之間的戰火連綿近30年,直到大明的第三位皇帝——成祖李恒親率3萬近衛龍騎深入草原1000裡,出其不意的在尼斯河畔以神兵天降之姿擊潰了正在河邊修整準備南下的察合臺汗國主力——6萬可汗衛隊,並陣斬汗國主戰派領袖脫脫王子,一個月後南北和談,明帝國以通商、互市為條件與察合臺汗國達成了和平協定,之後朝廷又將北方四州改成四大軍州,由皇帝親自任命最為信任的四名將領任最高統帥節度使,永鎮邊關。至此,直到第九位皇帝李乾登基,大明帝國除去邊境上與鄰國偶發的一些小摩擦之外,已經享受了近百年的和平。這百年和平雖然讓大明府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文人墨客輩出,文化和經濟欣欣向榮,但各地官軍武備鬆弛,裝備落後,士卒荒於訓練,雖號稱百萬之師,但戰鬥力嚴重不足,朝堂上文官主政,武將早已被排除出了帝國決策層,淪為文官的“狗腿子”,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裝備精良、訓練充足的帝國四大戍邊節度使——冀州節度使吉慶(節製6萬靜塞軍)、涼州節度使董嶽(節製3萬涼州鐵騎)、幽州節度使史洪明(節製4萬背嵬軍)、兗州節度使江充(節製8萬武衛軍)和兩大鎮守藩王——河間王李密(節製2萬鐵林軍)鎮守豫州、徽州,兩江王李勛(節製3萬昭武軍)鎮守揚州、閔州,兩位鎮守藩王都是當今皇帝李乾一母同胞的皇弟,替皇帝守護著大明帝國的賦稅重地——最為富庶的東南四州。雖然帝國的大部分精銳地方部隊都掌握在四大節度使和兩大藩王手中,但皇帝依舊能夠占九五之位號令天下、無所不從的重要原因在於其麾下擁有一支久負盛名且令天下人恐懼和戰栗的軍團——3萬近衛龍騎,這支精銳中的精銳協同10萬禁軍一起守衛著大明帝國的京畿要地中州,守衛著都城大梁,守衛著他們的皇帝。 大明帝國行政區劃及官職: 天下12州:涼州,幽州,兗州,冀州,徽州,揚州,閔州,豫州,中州,荊州,青州,雍州 每州轄1個州城外加3-5個府,每府轄1個府城外加2-3個縣。 州:最高行政長官——刺史 軍事主官——總兵(下轄2名參將,3-6名遊擊),麾下節製官軍5-8萬,聽命於刺史。 政務主官——布政使 府:最高行政長官——知府(府尊) 軍事主官——守備(下轄1-2名遊擊),麾下節製1-2萬官軍,聽命於知府。 政務主官——同知 縣最高行政長官——知縣(縣尊) 軍事主官——縣尉(下轄2名都尉),麾下節製500-1000官軍,聽命於知縣。 政務主官——縣丞 四大軍州最高長官為節度使,鎮守藩王不得乾預州內事宜。 大明重要機構及主官: 大明內閣:正一品首輔張柬之 正一品次輔郭淮,從一品兵部尚書仇欒,從一品吏部尚書司徒禮 大明諜報司(專司情報收集、反諜、秘密調查):從一品指揮使文淵,從三品指揮同知嶽陽、劉年,從五品秘諜千戶沈煉 五軍都督府(調度天下兵馬):正一品大都督張元 大明帝國江湖四大勢力: 百花樓:總部位於揚州,全天下各州府均有分布,主要成員均為姿色上佳的女性,從事江湖情報的買賣。樓主:寧瀟瀟,神秘的年輕女子。 無極幫:大明第一大幫,全天下各州府均有分布,核心成員過萬,總成員過二十萬,號稱“無所不能”,為了金銀什麼活都接。幫主:追風鐵手——鸞馭風,少幫主:鸞秀 血手堂:殺手組織,來無影去無蹤,隻有去百花樓才能得到他們的行蹤,號稱“隻有你付不起的銀子,沒有血手堂殺不了的人”。堂主:綽號“陣陣陰風”,其餘一無所知。 天地會:對抗朝廷的邪教組織,主要活躍在帝國南方,由前朝大宋的餘孽創建,自大明取代大宋建國後,就一直在民間煽動百姓反抗朝廷,推翻大明恢復大宋,在明初更是組織了數次聲勢浩大的造反行動,雖然均被鎮壓但也讓大明朝廷疲於應付,在對外作戰上一直不能傾盡全力,導致和察合臺汗國的戰爭一拖就是三十年,直到成祖登基,先是一戰定乾坤打和了察合臺汗國,又調集重兵南下,采用十方合圍之戰術,挨個府、縣清剿天地會基層組織,另外派出由軍中精銳組成的精武營,通過從百花樓高價購買的情報,對天地會高層進行定點襲殺,不到兩年時間,天地會總舵主、副總舵主、十大長老中的八位均被刺殺,之前坐擁十萬信徒的天下第一大幫天地會徹底消失於江湖,至今不敢在公開場合活動。 明帝國北方鄰國之察合臺汗國(類似本時空的蒙古帝國),雖名為汗國,但因為老可汗多年臥病在床,使汗國實際上變成了較為鬆散的草原部落聯盟,但是在南方明帝國建國之初,察合臺汗國出現了一位天之驕子——脫脫王子,率領汗國王廷的精銳可汗衛隊東征西討,在征服了那些身懷異心部落首領後,脫脫王子把目光看向了南方剛剛建國的明帝國,他覬覦中原的風調雨順、糧食充足、精美的絲綢、先進的生產技術,這些都是汗國急需的,脫脫王子派出使團出使大明,希望能夠與大明建立貿易關係,雙方能夠開關互市,但大明開國皇帝太祖剛剛建立新朝不到一年,睥睨天下,對北方草原民族充滿蔑視,直接拒絕了北方鄰國的通商請求,於是從當年冬天開始,脫脫王子連年率軍南下叩邊,得益於草原騎兵天然的優勢,在對大明的作戰中脫脫王子總能占的先機並取得優勢,屢屢劫掠大明冀、幽二州,但由於草原騎兵部隊缺乏重型攻城武器,脫脫王子每年率軍南下造成的危害在大明可承受的範圍內,再加上大明立國之初騎兵部隊孱弱且內部還未徹底穩定,一直到三十年後明成祖登基,大明國力昌盛且騎兵部隊也初具規模,又買通了察合臺汗國保守派首領渾河王,摸清了脫脫王子和其麾下主力的位置,從而有了改變天元大陸東部格局的一戰——尼斯河戰役,明成祖率領大明剛組建的精銳騎兵——近衛龍騎,一舉擊潰汗國主力——6萬可汗衛隊,並斬殺脫脫王子,在軍事上扼殺了察合臺汗國的主戰派力量;在政治上,支持保守派首領渾河王登上了可汗的寶座,之後開啟的和平談判,成祖和渾河王達成了兩國開放邊關,通商互市的協議,這項協議奠定了兩國之間長久的和平。察呼臺汗國在過了七、八年和平且富裕的日子後,草原民族基因裡的叛逆再次顯現,東部草原實力最強的蘇裡爾部落聯合脫脫王子的殘餘勢力公開反叛渾河王,並擁立脫脫王子的獨子——赫利木圖為草原之主、汗國的新可汗,並集結了7萬叛軍準備西進攻擊王庭。於是,渾河王命長子噶吉爾率新組建的8萬可汗衛隊(前任可汗衛隊追隨脫脫王子的獨子加入了蘇裡爾部落)和西部草原四大部落組成的10萬聯軍,共計18萬大軍,前去征討叛軍。天元歷271年,雙方在禿鷹嶺遭遇,並爆發了一場持續了一天一夜的大混戰,最終噶吉爾笑到了最後,以絕對的人數優勢擊潰叛軍,擒獲脫脫王子之獨子赫利木圖並將其當場斬殺,隨後親率精騎三萬奔襲蘇裡爾部落,出其不意的襲擊最容易成功,大軍輕鬆擊潰了部落留守的千人隊,隨後對整個蘇裡爾部落進行了大屠殺,男女老幼八萬多人被屠戮殆盡並一把火焚燒了屍體。渾邪王殘酷且徹底的鎮壓了這次來自東部的反叛,並讓其長子噶吉爾親自率軍鎮守東部草原,封為東賢王,將次子阿拉坦封為北賢王鎮守汗國北疆。八年後,天元歷279年察合臺汗國可汗渾邪王病死,幼子烏力瀚即可汗位,次子北賢王阿拉坦當即自立為汗,並積極備戰,時刻準備南下攻擊王庭;東賢王噶吉爾隨後也自立為汗,並率軍西進,向著王庭進發;南部草原五大部落結成聯盟,起兵10萬,發誓幫助新可汗守衛王庭......至此,拉開了察合臺汗國四分五裂、群雄並起的內戰大幕......直到天元歷342年,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大草原自脫脫王子之後再次誕生了一位天之驕子——帖木兒王子,其乃東賢王噶吉爾的直係子孫,從天元歷360年開始,到天元364年,僅僅歷時4年便統一了東部草原和南部草原,開始著手為統一整個汗國,重現祖先榮光而準備著。 大明帝國之西北鄰國——西遼帝國(類似本時空的西夏),占據著草原的西南角外加一部分蓋亞雪原,全國隻有200萬人口,軍隊數量不到5萬,因地處貧瘠之地且主要城市都建立在易守難攻的蓋亞雪原上,加之常年保持中立,西遼得已綿延國祚近兩百年,和鄰國大明以及察合臺汗國都保持著良好的外交關係。 大明帝國之西南鄰國——南詔帝國(類似本時空的大理國),一個建立在天元大陸西南部最大的原始森林中的國度,信佛禮佛,以佛教為國教,奉大禪寺前任住持天讓禪師為國師,整個國家處於佛教和皇帝的聯手掌控之中,全國人口5000萬,官軍60萬,僧兵20萬。也是一個溫和的國家,和大明保持著非常好的外交關係。 大明帝國之東北鄰國——金帝國(類似本時空的後金女真),精通漁獵的女真族建立的帝國,一個剛剛於天元歷360年完成部落統一的嶄新政權,卻初生牛犢不怕虎,屢次擊敗察合臺汗國的割據軍閥,將天元大陸東北部最大的渚赤半島完全占為己有,世人眼中的東北苦寒之地卻成了其發展的大本營,在渚赤半島的白山黑水間,金帝國日益壯大,並逐漸表露出對中原的虎視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