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南霽雲等人準備殊死一搏時,更遠處離馬隊更近的刺客們眼裡流露出了絕望的神色,因為這支馬隊身穿黑色製式皮甲,乃大明禁軍精銳十二衛(大明禁軍十二衛:羽林衛、千牛衛、金吾衛、驍騎衛、虎豹衛、飛熊衛、虎賁衛、左翎衛、龍武衛、鷹揚衛、左霧衛、豹韜衛)之鷹揚衛!鷹揚衛是主騎射的遊騎兵,距離刺客們還有八十步時騎兵們便張弓搭箭,開始減速朝刺客們傾瀉箭雨,三輪齊射過後,紛紛拔出腰間的柳葉刀,催動胯下戰馬沖向不遠處的刺客們……片刻之後,長街又重新恢復了平靜,幸存的羽林衛和趕來支援的鷹揚衛正在聯合清理街道上的屍體和散落的武器,此一戰羽林衛陣亡68人,傷33人,傷亡過百;趕來支援的騎兵無人陣亡,隻有13人受傷;刺客們被全殲,其中被格殺329人,被俘虜16人,那一隊12名身材高大,身穿三件甲的精銳有7人被格殺當場,5人見逃跑無望當場服毒自殺。來援的是駐守西直門的鷹揚衛哨官豐武和其麾下的200名鷹揚衛遊騎兵,豐武第一時間就聽到了爆炸聲並立刻點起30名鷹揚衛準備去一探究竟,但西直門守備常劍秋拒絕了他的要求並且嚴令任何人不得擅離西直門,常劍秋的命令讓所有人都感到迷惑但迫於長官的命令西直門駐守(京城八門日常守軍:800名禁軍,以一名把總為首;200名禁軍十二衛中任一衛,以一名哨官為首;總共1000人,由一名常駐守備節製)禁軍的哨官並未提出反對意見,但鷹揚衛哨官豐武卻不吃這一套,按律城門駐軍負責巡查城門內外方圓十裡,出於城門防禦考慮,在這個範圍內的任何可疑地點城門駐軍都有責任調查。豐武算了一下,從聽到爆炸聲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一柱香的時間,再加上城門駐防把總的可疑態度,豐武正在思索其中緣由,突然豐武的腦子轟的一下炸開了:今天可是二皇子的及冠禮啊!而且預定路線是要經過西直門的,按照時間推算也差不多快到西直門了,這個時候發出那麼大的爆炸聲,再加上把總的態度,讓豐武的腦子裡隻有一個念頭:皇子遇刺!他們禁軍十二衛和普通禁軍不同,普通禁軍由政府發餉,裡麵還分派係,但十二衛全部吃皇餉,隻聽命於皇帝(當前受太子節製),二皇子一旦真的遇刺,他們這些今天在西直門當值的200鷹揚衛將永無出頭之日,要知道哪怕是十二衛的普通士兵,到了40歲都可以選擇轉調普通禁軍或地方軍並可以立刻官拜把總的!於是豐武點齊200鷹揚衛沖著爆炸聲發出之地直插過去,並最終趕在羽林衛防線被突破之前剿滅了刺客。 雖然已經消滅了刺客,但豐武仍舊一身冷汗,因為雖然趕在最後時刻消滅了刺客並救下了皇子,但受到驚嚇甚至可能受傷的皇子萬一降下雷霆之怒那也不是他一個小小哨官能夠擔得起的,於是豐武來到距離李霄還有二十步的時候,就翻身下馬,解開腰刀扔在一邊,朝著李霄的方向跪倒在地,高呼:“末將救駕來遲,請殿下責罰!”其麾下鷹揚衛原本還在跟羽林衛打著哈哈,畢竟剛經歷一場混戰,雙方都有點惺惺相惜,結果都被哨官豐武的話震醒了,呼啦啦跪倒了一片,齊聲高呼:“請殿下治罪!”李霄懵了,剛經歷過生死又來這麼一出,連忙對著跪倒的鷹揚衛將士說道:“眾位將士快快請起,你們剛救了我性命,我豈能怪罪你們!?此時我若再怪罪於你們,豈不是不知感恩之輩?快快請起!”說罷,快步走到豐武身邊,不由分說的親自將豐武扶了起來,豐武原本還想跪著,但一看皇子親自來扶,自己這軍中大老粗若是掙紮再傷了殿下那就真的死無葬身之地了,於是順勢站在了李霄身後,見長官站了起來,原本跪倒一片的鷹揚衛將士也紛紛站了起來,這時羽林衛把總南霽雲走到李霄身邊開口道:“殿下,如今負責您安全的羽林衛損失了三分之一,剩下也大都精疲力竭,而鷹揚衛乃是禁軍中的精銳騎兵,不如臨時命他們一同護送殿下前往郊外。”李霄點點頭,形勢比人強,嘴硬沒用,先保命再說,於是對豐武說到:“豐將軍,不如你跟隨隊伍一起走吧,到了地方我自會為你解釋擅離職守之由。”豐武這才想起向李霄匯報:“末將遵命,但是殿下,西直門最好不要走了,守備常劍秋不正常,末將早已發現不對勁先率部前來探查但卻被其阻撓,末將這次來援說到底還是抗命行事。”李霄聞言皺起了眉頭,南霽雲欲開口說什麼,卻最終沒出聲,沉默片刻後,李霄讓南霽雲和羽林衛接著帶領車隊按原定路線向郊外行進,而自己則換上一身稍顯寬大的鷹揚衛製式皮甲,混在豐武的一眾鷹揚衛將士裡,繞路奔著郊外而去…… 一路上,周圍的鷹揚衛將士忍不住的偷瞄著策馬的李霄,李霄當然也感覺到了周圍的目光,他時不時的沖著周圍的將士回以微笑。對於將士們來說,這是他們這輩子第一次那麼近距離的接觸一名皇子,原本他們以為救駕來遲會遭受責罰,再不濟他們的上司豐武也得挨一頓板子,然而卻沒有,有的隻是少年皇子對他們誠摯的感激,而後麵與這位少年皇子一起策馬奔騰的時候,這位對誰都客客氣氣的皇子又給了他們如沐春風般的感覺。緊跟在李霄身側的豐武一臉歉意的對李霄說道:“殿下恕罪,屬下沒見過世麵,唐突了殿下,還請殿下別見怪。”李霄哈哈一笑:“豐將軍,你也太小看人了吧,我隨年輕但也不是心胸狹隘之人,將軍乃至兵士們都是為國盡忠、為我李氏江山盡忠,我怎麼可能怪罪呢,豐將軍說這話才是見怪啊!”豐武聞言,忍不住感嘆道:“殿下年紀輕輕又出身皇家卻能豁達容人,還能體恤我等底層官兵,他日若知殿下就藩之處,我定辭官來投!”李霄聞言道:“豐將軍,據我所知,能在鷹揚衛中做到哨官之職,在軍中也算的上是登堂入室了,他日調入地方部隊就能上任遊擊一職,立馬就是朝廷四品大員,他日升為一府守備也是水到渠成之事!跟著我,那首先可就沒了升遷希望啊,到時候我雖貴為第十府郡王,但可不是像我兩位皇叔那樣鎮壓東南的親王,豐將軍你可想好了?”豐武眼神中透露著一股堅毅:“殿下放心,從末將領著這幫兄弟去救駕那時起,便犯了軍中大忌--違令,而且還是違了那常劍秋的令。那常劍秋不到40歲就成了京城要地--西直門的守備,之前是揚州總兵徐謙徐大人的心腹,早年揚州軍中威名赫赫的“虎豹無情,刀劍無眼”(兩江王李勛麾下悍將遊擊連虎、徐豹;揚州軍徐謙麾下參將劉挺,因每戰必帶頭沖鋒且喜歡使用一把九環大刀而得綽號劉大刀,最後就是徐謙麾下茅山衛精武營千戶常劍秋(類似特種大隊大隊長),此四人合稱“虎豹無情,刀劍無眼”)之一的“劍”就是他常劍秋,五年前因剿滅海寇有功,經兩江王和揚州總兵徐大人推薦調到京城任禁軍巡防司指揮同知,兩年前調任西直門守備,再過幾年說不定就進兵部了,此人雖武藝高強且深諳兵法,但為人小肚雞腸,瑕疵必報!此次雖有殿下相護應該無大礙,但在殿下封王離京後,短則一兩年,晚則三五年,末將及麾下兄弟必然會遭其陷害打擊,到時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不如早點某個出路,而且跟著殿下也定然不會比待在京城差的。”李霄笑道:“也難怪你有這想法,我還沒問問豐將軍的過往履歷呢。”豐武知道這是李霄答應了他的投奔請求,大喜道:“回稟殿下,末將出身微末,祖籍荊州臨安府,世代為軍戶,祖父立過戰功,朝廷賞了荊州軍世襲百戶,從我祖父一直到父親,就都在荊州軍當百戶負責駐臨安府的荊州軍的後勤補給,日子過得倒也算清閑,直到9年前東北金人入塞,我那時年少熱血不顧家人勸阻,仗著從小習武和一腔熱血,孤身一人北上投軍對抗外敵,那一戰持續了快三個月,總算擊退了金人,但……”李霄聽的正起勁,他看過無數的書,書中皆是描寫幽州節度使史洪明將軍輕易擊潰金人,粉碎了金人南下的陰謀,外加近十年金國確實沒有南下,李霄一度以為空間不同,結果也不同,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他之前生活的時代裡大明遇後金基本就是被單方麵的屠宰,而到了本世代,大明反倒可以擊潰金人,但剛剛聽豐武講的內容好像跟自己所知的並不相同啊,於是李霄轉頭看向豐武:“難道不是史老將軍率軍擊潰金人?不是打的很簡單嗎?金人不是一觸即潰嗎?”豐武苦笑兩聲,道:“殿下,確實是擊退金人了,但我總感覺那是金人主動退了,而且我們付出的代價太大了,當年幽州大淩誠保衛戰,打了27天,我所在的雙淩衛戰前6400人,27天後剩下能動的不到1500人,算是拿命守住了大淩城,而這還是沒碰到金人精銳且金人並未拚死進攻的結果!後麵在老王莊,燕山衛6000人加上北平衛7000人,與金人的精銳部隊--八旗(類似本世代的滿清八旗製度)中的正白旗遭遇,血戰一天一夜,兩個衛13000人,被金人的正白旗總計6000人擊潰,部隊潰逃300裡且死傷超過5000人,而金人傷亡不到1000人,並從容撤退。後來金人的大汗就發來求和書了,朝廷那是求不不得,立馬就和金人停戰了,還開放邊關,開通了互市。”李霄暗嘆一聲,雖然不至於像前世的那個大明遇到女真八旗軍一觸即潰,但也是處於下風!不過好在這個世界的大明國庫充盈,軍隊糧多餉足,軍隊戰力雖不高但兵員充足,也不乏為國為民、舍生忘死之士。 李霄一邊和豐武聊著軍中之事,一邊憑借鷹揚衛的身份掩護,快速的通過南直門到了城外,隨後在豐武的指引下,順著小路直插及冠禮舉辦地--西郊皇家祭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