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我笑一笑 古今我照一照 喔人間路迢迢 天要我趁早 把煩惱甩掉 癡情的最無聊 幾回哭幾回笑 喔哼首快樂調 我不是神仙 也懂得逍遙 我被青春 撞了一下腰 笑得春風 跟著用力搖 搖呀搖搖呀 我給你的愛有多好 我將熱情燃燒 你可知道 我被青春 撞了一下腰 扭得飛花 隨著白雲飄 飄呀飄飄呀 我對你的愛如山高 我將擁抱年輕 真心到老 中國的股市,從1990年開始的時候,節奏就已經注定了。 股票上市是審批製的,從未改變,恩出於上啊。 皇帝永遠是對的呀,換皇帝就是造反,皇帝要是錯了,可腫麼辦啊? 股票上市是上麵恩準的,以後做不好,和上麵不好掛上鉤。再說時間久了,上麵也該換了。 新股發行,這要是搞不好,上麵馬上不就難看了? 所以新股發行,是一定要做好的,必須有人買新股。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楚王愛細腰呀,儂們曉得伐? 所以國家隊的各路機構,是一定要保證新股發行順利的,起碼主體發行順利。 1990年就這樣了,交易所開市,大批新股要跟著上市,必須要造勢找人買新股。 怎麼造勢? 賠錢的生意無人做,掉頭的買賣有人搶,新股賺錢就有人買了嘛。 怎麼能讓新股看起來賺錢呢? 把股價拉高就行了嘛。 1990年,還沒有新股發行製度,所有的股票都是由機構代理發行的。 也就是說,所有新股,所有的籌碼都在機構手裡,機構統一想拉高股價,困難麼? 一邊拉高,一邊出貨,賺的錢繼續拉高股價,不就上去了。 股民沒錢買,市場資金不足腫麼辦? 沒錢好辦呀,借給你錢,給你配資,五倍的配置算通常價兒,十倍的配資都有。 還有各種基金,公募的私募的,拉高股價賺錢了,有人買基金,基金再買股票,這不就都賺錢了嘛。 股市就是這麼一個就看錢多少的地方,都買就自然會漲。 但是錢就這些,很多人見好就收,賺錢就撤了。 股價是靠基金和配資拉起來的,都賺錢跑了,籌碼不就砸在機構手裡了?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機構隻會最先跑路,配資的錢就是機構借給散戶,接住機構拋出的籌碼的,不然配資還能是天上掉下來的麼? 機構拿到籌碼的價錢是發行價,高於發行價機構都是賺的。 配資給散戶穩住股價,再吸引場外資金買的基金繼續接盤籌碼,機構就逐漸從新股中撤出了,還能多賺一筆配資的利息。 發行機構手裡的新股賣光,完成新股發行就撤了,這屬於完成任務。 再往後,就是各路券商和機構的博弈了,九十年代的各路神魔的魔法大戰那是相當的精彩紛呈呀。 400塊起家,十幾年間做到1200億的市值,這就是歷史上的真實故事。 寫小說的這麼寫,都得被噴死,但這就是現實世界的真實故事。 現實比魔幻更魔幻嘛。 大多數企業,是拿不到上市資格的,用錢隻能借,給出高利息都不容易借到錢。 企業固守自身市場,並不會用到很多錢,那些自主經營的實體比如很多飯店,都能經營幾十年上百年,乃至數百年也有。 企業需要錢,無非是擴大經營或者擴大市場,增產擴張或者擴充新項目肯定需要錢。 比如繁花劇中的範總和麻老板,又很有代表性嘛。 範總和麻老板,實際上是一路人,都是江南的小老板的代表人物。 範總和麻老板的產品都一樣,仿製的“嬌衫”。 九十年代初,法國品牌夢特嬌推出的體恤衫風靡世界,被國內稱為“嬌衫”。 “嬌衫”在國內售價九百塊一件,還供不應求,後來我們把這種產品叫輕奢商品,金玉的BB機也有輕奢的屬性。 輕奢也是奢侈品,隻買貴的不買對的,就是最恰當的總結。 範總抓住時機,擴大產能生產“嬌衫”的紡織品,搶占的是買不起嬌衫的下層市場。 範總的出廠價是27塊,被阿寶壓價一塊五,就是25.5塊的出廠價。 滬聯百貨的櫃臺是寶總向商場租的,走的市場價的租金即可。 滬聯的徐總給阿寶站臺,也不用其他的條件,請來大明星表演,這就足夠了,徐總賺的是人氣。 阿寶在滬聯是一件150塊往出賣,第一批的四十萬件三洋牌“嬌衫”,毛利潤接近五千萬。 冬天裡的一把火值五千萬麼? 當然不值,三洋牌能賣到150塊,靠的是“嬌衫”的名氣。 這時候都沒有體恤衫這個名詞,隻有“嬌衫”。 範總是借錢擴大生產,賺的是“嬌衫”的流行人氣。 阿寶提前上市,一樣是蹭的“嬌衫”的名氣。 蹭人家的名氣,隻能以快打快,趁著“嬌衫”的流行,用“嬌衫”的名氣賺錢。 “嬌衫”是全球流行,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歐美市場紡織品進不去,廣大第三世界,都能賣的。 所以範總要一直求著27號,給三洋牌出口指標,才能往國外出口。 小夥伴們不要以為能出口創匯,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就很牛逼,國家單位會捧著你,不存在的。 27號對外,是紡織品出口公司。 27號對內,是外貿局的紡織品貿易科,金花是科長,汪小姐要做的也是科長。 汪小姐什麼時候,用過紡織品出口公司的經理身份? 哪怕隻是27號的組長,也是衙門口朝南坐,樣樣好。 做到科長,說跺跺腳震動江南,都不過分。 前朝的江南織造,也不過如此,江南織造四品官兒。27號的科長,比地級市市長好像還高些。 捧汪小姐當科長,奇貨可居的故事重演一次。 說遠了,接著說範總和麻總。 範總抓住機會,打響了三洋牌,靠的是蹭“嬌衫”的流行,而不是自己的產品。 “嬌衫”不流行了,變成了體恤衫,三洋牌和其他沒牌子的也沒有區別。 三洋牌的銷售,也是蹭“嬌衫”的火燒絲光棉的噱頭。 麻總同樣生產出了火燒絲光棉,就說明這種產品沒技術壁壘,已經擴散了,後續同質產品會蜂擁而至。 “嬌衫”打開市場,創造出一片藍海,範總是抓住了時機,在藍海裡撈了一大筆。 麻總謹小慎微,錯過了時機,進入市場已經變成了紅海。 阿寶想做成麻總的品牌自然就不可能,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第35章 紅心獻給火熱的市場(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