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文與詩(1 / 1)

紅樓讀書郎 商狄 5083 字 2024-03-24

與夫子家的熱鬧不同,陳恒的休沐日也沒什麼特別的安排。吃過早飯,他便跟著陳青和陳嫻身後去雞舍喂雞。   牛棚也是要打掃的,不過這活氣味實在難聞,堂姐陳嫻一直有些嫌棄。反正隻是簡單的清掃,陳恒便把活都攬過來。平日他要一心讀書,今天不如趁著休息,多幫家裡些忙。   等到忙完家務,他才回到房內,準備完成王先明昨日布下的課業。因他讀書進度快,王先明準許他開始試著寫些文章。   格式內容全無限製,王先明隻是讓他動筆隨便寫寫,純粹是為了讓他嘗試一二,慢慢習慣、積累寫文章的感覺。   聽上去到像上輩子的學生周記,形式上來說也差不多。但內容卻要從四書中選一題來做,難度跟前者不可同日而語。   像這次王先明圈定的範圍,就是《大學》的第一句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文章的內容自然是對以這句話做展開解釋,若是能引用些典故就更好了。   畢竟是這一世第一次寫文章,陳恒也沒指望自己寫的有多出色,隻求自己字字認真、句句思量足以。   如此寫完文章,早上的時間已經過去大半,陳恒便抓著時間再背會書。一直到顧氏喊他吃飯,他才放下書走出房間。   如今已經十一月,空氣中還帶著秋日的悶熱。陳丐山、周氏、陳啟因為要在田裡打稻穀,不能回來吃飯,陳恒便接下給他們送飯的任務。   等他來到農田時,能看到金燦燦的麥田上,各家各戶的青壯正圍在幾臺打穀機邊上。陳恒第一次見到打穀機的時候,還覺得驚訝,沒想到古代也有這玩意兒。   “奶奶,我來送飯了。”   “我的乖孫,你怎麼來了?太陽這麼大,你娘也舍得讓你來啊。快來奶奶這,奶奶這邊涼快。”   坐在路旁休息的周氏,趕忙招收拉過陳恒,又扯開喉嚨對著田裡大喊:“陳丐山,喊你兒子來吃飯。”   田上雖然人多聲音嘈雜,周氏到不擔心陳丐山聽不到。果然她這邊聲音還未傳遠,離得近些的人,已經直起身幫著傳話:“陳丐山,你婆娘喊你吃飯。”   “陳伯,嬸嬸喊你去吃飯。”   聲音隨著麥浪的起伏向遠處傳遞,熱心腸的農家人與其說是幫忙,更像是借著這個機會放鬆打鬧。   陳丐山一路罵罵咧咧的走回來,他可是聽到剛剛有個毛小子,躲在人群裡趁機也喊了他的名字。   “好啦,趕緊吃飯。吃完,就讓恒兒回去讀書。”奶奶周氏打開食盒,把顧氏做好的飯菜一道道拿出來。   “爺爺,我爹呢。”   陳恒眨眨眼,有些好奇的問道。   “他還在忙呢,今年收成好,村裡的穀機不夠用,咱們家不抓緊弄,後頭等的人估計得忙到月末……”陳丐山話還未說完,陳恒已經撒開腳往田裡跑去。   “二狗,你跑啥!!快回來。”   “奶奶,我去給爹幫忙。”   這可把奶奶看急了,周氏站直身,沖著陳恒的背影就是一頓喊。   “算了,算了,讓他去吧。”陳丐山盤腿坐在地上,拿起筷子就往嘴裡扒飯,含糊不清道,“恒兒就這脾氣,你又不是不知道,何況他這個年紀,村裡多的是出來幫家裡乾活的。”   “我孫子能一樣嗎,他現在可是讀書人。”周氏滿臉的驕傲。   “讀書人,也要吃飯乾活。”   見說不過陳丐山,周氏也就不再多說什麼,隻是坐在路邊的石頭上,笑著低頭吃飯。   陳恒跑到陳啟身邊時,對方正身穿短衣鼓弄著打穀機,陽光照在他黝黑的膚色上,冒出的汗水反射出油膩的光。   看到一捆捆滿穗的稻禾被陳啟放進入口。陳恒便知道自己該怎麼幫。   他來到堆滿水稻的地方,抱起一捆來到陳啟腳邊。陳啟還以為是陳丐山去而復返,有些奇怪的轉頭,卻看見兒子的笑臉,還不等他發怒。陳恒已經解釋道:   “我早上背過書,夫子布置的課業也寫完了。”   陳啟隻好無奈,隻好道:“記得選些輕的背。”   “我力氣大著呢,爹。”   你就可勁的吹牛吧,陳啟不以為意的撇撇嘴,你小子有幾兩肉,我個當爹的能不清楚?   “黑成炭了,以後可不好給你找媳婦。”   “那爹是怎麼找到娘的?”   陳啟聞言,裂開一口整齊的白牙,很是神氣,“誰叫你爹長得好看呢,你娘當時一眼就看中。”   “爹。”陳恒放下稻穗,擦擦額頭的汗,語重心長道:“騙騙兒子可以,你可別把自己也給騙咯。奶奶說,當初給你講了好幾戶人家,愣是沒一個瞧上你的。就是因為你看上去,又黑還顯老。”   “娘怎麼連這個都拿出來說,”陳啟低聲抱怨一句,試圖給自己找回場子,“可你爹木工做的好啊。你爹這雙手,又巧又能乾,之前的人不識貨,才讓你娘有這個運氣。”   此話倒也不虛,陳啟的一手木工確實厲害,不管是天上飛的,地裡爬的,小時候陳恒的玩具,都是陳啟自己弄出來。就連田裡現在忙活的打穀機,有不少也是他參與打造。   “你說是就是吧。”   陳恒忙著呢,那有空搭理他爹,放下一捆又要趕去搬下一捆。   待到爺爺奶奶吃完過來換班,瞧見陳恒忙出一身汗的模樣,也沒再提勸他回去的事情,隻是換了陳啟去吃飯。   一家人忙到晚霞布滿天,才將裝好的穀袋背回家。那些還未處理完的稻穗,陳丐山看看天色,說夜裡不會下雨,就任由它們停在田裡。   山溪村沒啥外人,加之民風淳樸。平日裡丟隻雞,大家夥也能給找到,真不用擔心有什麼竊賊說法。這樣的人,隻要有一次,抓到就是個背井離鄉的結局。   回家的路上,周氏連連追問陳恒:問他辛不辛苦。   陳恒那裡會說是,隻是搖頭擺手,示意自己一切都好。走進村內,有隻別人家養的大黃,就竄到陳恒身邊,一直舔著他的手。   陳恒覺得有趣,還停下逗弄一會,直到周氏看見大孫子落在後頭出聲叫他,陳恒才快步跑向家人。   晚上被顧氏趕去洗澡時,陳恒坐在澡盆裡,突然想起王先明給他布置的另一個課業。因他以前從未接觸過,王先明到沒要求他什麼時候交,隻要求寫的工整些就行。   此番來了感覺,陳恒匆匆洗漱完,就來到院子裡,享受著徐徐吹來的涼風,看著天上的明月一陣陣出神。   …………   …………   翌日,學堂內。   “這就是你寫的詩?”王夫子有些意外,拿起陳恒交上來的作業,信口吟道:“朝對霞,雨對風。黃土對晴空。春去寒暑日,一年又做東。老農不知數,稻穗與子熟。”   “不錯,不錯。”王夫子念完連連點頭,“韻腳上還要注意些,遣詞也可以再打磨打磨。不過你是第一次作詩,能有這種水平,顯然你是有把我的話聽進去。   詩嘛,無非都是借景生情,借物詠誌的。剛開始時,不過脫離生活。”   陳恒站在夫子的身旁,有些不好意思的低頭,隻能傻笑幾聲。   “你個呆子,莫非自己還覺得不滿意?”王夫子轉過身,用手點在陳恒的額頭,笑道:“你可別讓詩集裡的東西蒙過去。   那些都是什麼人,從古至今,多少文人裡選出來的佳作,且不可因見高山而怯步,反到要將他們當作榜樣,好生學習,慢慢精進才是。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   “弟子知道。”陳恒點點頭,他對作詩這種事,更傾向於隨遇而安。王先明之前給他講過,歷朝歷代的文人詩客,大多都是苦吟派。   不是心中早有腹稿,就是已經提前完成,在恰當的時間拿出來罷了。   真正能做到信手拈來,出口成詩的豪客,翻遍史書也不過三個半。這些人,一出現在他以前的課本中,光是聽到名頭,就已經讓人心生崇拜,化生腦殘粉。   陳恒跟在王先明身邊學習已久,膽子也大了些,老陳家的人都有這種毛病。隻見他小心翼翼的問道:“那夫子,第一次做的詩是什麼樣的呢?”   王先明麵色一頓,道:“上課,上課。”   …………   …………   這日的午飯,是在老師家吃的,因為師母做了些肉食,王先明的牙口不好,便讓陳恒在一旁一起吃點,算是給弟子加餐。   吃飯間,陳恒跟師母打聽著早上的趣事,惹來師母柳氏的笑聲。   “這事啊,師母知道。恒兒,你夫子的第一首詩,還是寫給我爹呢。我現在還記得,爹念起它時的樣子,實在有趣。”   柳氏輕輕喉嚨,不去管旁邊低頭猛扒飯的王先明,將這個趣事拿來說給孩子聽。   “霧山鎖翠雨,   青鳥喚月啼。   獨風不成曲,   才高須知音。”   “我爹當時就說,這個上門求學的人,好大的口氣。”   一桌三人,有兩個笑做一團,隻有遭殃的王先明暗下決定,下午要給學生穿點小鞋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