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我是林黛玉,是林家的長女(1 / 2)

紅樓讀書郎 商狄 6224 字 2024-03-24

  第122章 我是林黛玉,是林家的長女

  “誒,我說,你別光在屋裡坐著啊,倒是來幫我想想這信怎麼寫?”

  謝氏一推門進來,就對著看報的老伴抱怨。

  她十七歲就跟裴懷貞成親,一起攜手走過四十多年的時光。

  到這個年紀,有些稱呼反倒不好意思叫出口。

  裴懷貞將目光從報紙上略略抬起,十分不在意道:“以你的文采,還能難得倒你?不用思慮過重,想怎麼寫就怎麼寫。”

  這幾日城外營地的情況逐漸走上正軌,山長也不再像往日那般待在學生身旁坐鎮。

  畢竟天寒地凍,人不能不服老啊,他還想多教幾年書呢。

  “伱說的到輕鬆。”謝氏嘀咕一句,別看她在黛玉、寶琴麵前維持師長的穩重模樣。在裴懷貞這,反倒又回到小時候的嬌俏。

  謝氏繞到裴懷貞的身後,尋著老伴的視線朝對方手上的報紙看去。上麵的標題寫著“驚聞!!!揚州城西將重建織造局。”

  這事,她或多或少聽到些風聲,倒也沒有太意外。隻是把報紙在打量一番後,謝氏發現一個有意思的地方。

  “誰家的孩子不是孩子,書院裡的學生不也去城外了?”韋應宏不置可否道,“再說你一品誥命夫人都能放下身段,她們又有什麼不能做的。”

  這老嬤嬤姓李,自己就是窮苦人家出生,是賈氏嫁過來後買的婆子。

  “可是爹爹說,女兒要是想去就可以去。”林黛玉見一計不成,立馬搬出自己的如來佛。

  “娘,你就讓孩兒去嘛。”

  裴懷貞又是書院的山長,既然要救助流民,沒道理自己躲在暗中,做個笑而不語的玉菩薩。

  “你隻管喊人去送信,別人來不來都由她們家自己說了算,咱們也不沒逼他們。”

  “好吧。”

  但形勢比人強,謝氏僵了幾天,還是不得不低頭開始寫信。

  賈氏仔細想想,還是沒當著孩子的麵,說出千金小姐這樣的詞。

  “不行,不可以。”賈氏一口回絕,絲毫不帶商量道,“玉兒,娘就你一個女兒。從你生下來,別說乾點活。讓你多吹些風,娘都心疼的很。”

  “像爹跟大哥那樣。”他最後又補充一句。

  “你再囉嗦,娘就替你去。”

  我的好二嫂。

  “就是不知道這樣的人,怎麼之前一點名聲都沒有。”謝氏暗笑一句,自己也在書桌旁坐下,順勢從筆架上拿過一支筆。

  林玨愣了愣,也沒聽說過那家兒子,是關在門裡養大的啊?

  “你可得想清楚了,娘就你一個兒子。”

  “不肯給人幫忙,給點錢也行。”裴懷貞想的到開,頗為腹黑的笑道,“俗話說得好:助人為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可孩子畢竟是父母的債,縱然賈氏年輕如何飛揚,眼下看著女兒委屈的模樣,還是耐下性子解釋,“玉兒,娘知道她們可憐,也知道你想幫人。”

  “嗬。”她突然嗤笑一聲,腦中突然想起一個人來。

  沒多久,雪雁就領著林玨來到黛玉房間。

  …………

  “可是你也心疼心疼娘,你要是在外頭受些什麼病,你叫娘怎麼辦?”賈氏說的語重心長。

  既然自己人不夠,就找有人的地方借嘛。

  倒是有些年,沒想起她了。

  林黛玉眉眼一彎,笑道:“那以後娘要是不同意你出去,你是否想讓姐姐幫你?”

  “可能是樹下野狐出現的晚了。”裴懷貞嗬嗬一笑。

  “門戶之見。”韋應宏出生寒門,年輕的時候就反感這種高門大戶。

  她是誰啊,國公府的千金大小姐,年輕時也是京師裡出名的厲害人物。

  我就知道你會這麼說,林玨也不奇怪,隻是皺著眉,思索半天道:“姐姐,你為什麼一定要出去。像娘說的,我們家給足了人,給足了錢,不也是一份心意嘛。”

  “我還是覺得不妥。”謝氏搖搖頭,自己出麵是因為要做個帶頭的表率。

  這待遇,往日也就爹跟大哥享受過啊,林玨看的很是感動,當即道:“自然是希望姐姐幫我的。”

  “那你現在要不要幫姐姐一把?”

  命人將黛玉領回房後,她又遣了個嬤嬤,從府中多拿了三百兩,準備送到書院去。

  “就是因為是學生,才不能放過他嘛。”裴懷貞得意一笑,“你放心,應宏早就跟家裡打過招呼,你的兩個學生也會來的。”

  再不喊點人來,她們這一書院七、八個老弱婦孺,自己就得先受累過去。

  既然請鄰裡街坊來幫忙要工錢,不如讓大戶人家支援些府上的奴婢,總是力所能及。

  林黛玉提起茶壺,罕見的,主動的給弟弟到起茶水。

  “姐,怎麼樣?娘同意了嗎?”林玨屁股才挨著凳子,嘴上已經好奇道。

  “連這些報紙都用上符號啦?”

  今日是第三批流民入城的時間,她們要住在書院裡生活一段時間,這麼一大批人的生活問題,光靠夫子們的女眷怎麼夠?

  謝氏為此苦惱了好幾天,最後還是裴懷貞給她出了個陰損的主意。

  幾筆寫好一封信,謝氏將它拿到裴懷貞麵前,“快來給我看看。”

  …………

  “我就說吧。”林玨得意的搖搖頭,躲過姐姐的捉弄,“別看娘平日什麼都答應,真要讓你出門,她一定不放心。”

  武定年間以來,民間的風氣越加放開,少不得就有他給陛下的吹的耳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