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喜事
  既然決定要寫話本,林妹妹就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她想寫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擺在她的麵前,倒是有兩條清晰的路。不論是《聊齋誌異》這樣的短篇,還是《蜀山群俠傳》的長篇,有兄長的成功先例在前,林黛玉都有嘗試的想法。
  在這一點上,陳恒並未幫林妹妹做決定。他在給對方一個可以嘗試的方向後,又適時的鬆開手,讓她獨立完成自己的初篇。
  無論這個故事是好是壞,陳恒都不願意剝奪屬於林妹妹自己的樂趣。
  人生有許多事,隻有自己從無到有一路走來,才能收獲完整的喜悅。
  迫切想要大展拳腳的林黛玉,倒沒有明白兄長的深意。
  她還在對著水姨的故事發愁。誠然,水姨的人生確實充滿苦難、不幸。
  但想要單靠這條線撐起一個故事,很快就會陷入無字可寫的困境。想要寫出更好的故事,那無疑需要寫作人自身的天賦以及閱歷。
  前者,黛玉倒是不缺。唯獨在後者上,常常深鎖宅院的女孩隻能想辦法另辟蹊徑。
  好在林家的藏書實在豐富,林家的讀書人雖然甚少涉及話本一類的閑書。可悄悄帶著雪雁過來翻找的林黛玉,還是從中找到《東京夢華錄》等奇書。
  跟四書五經相比,此類著重描寫社會生活、經濟文化的文獻古籍,很能擴寬林黛玉對外界的了解。
  想要自由騰飛的心,一旦被點燃後,就無法克製振翅的欲望。
  今夜,林黛玉如癡如醉的翻閱著書籍,又準備借古觀今仔細思考水姨的悲劇人生。窗外明月探頭來,皎皎的月光混雜著橙黃的燭光,投映在女孩的臉上。
  用一隻手托住下巴,林黛玉把玩著筆鋒抬起頭,那雙充盈著喜悅、興奮的眼眸,被三分明月暈出淡淡的水霧。
  …………
  …………
  時間來到十二月十五日,離小年夜已經不遠。大興土木的揚州城西,此時已經頗具規模。
  幾萬人一起施工的好處,就是建築鋪設的足夠快。在放棄揚州園林的巧思和美觀布局後,搶工奪時的工匠們帶著流民們,飛速的建造出幾條沿街商鋪和民宅。
  身穿便服的韋應宏,拉著林如海、黃維中一起來巡視時。外頭正圍著不少好奇的民眾,其中有不少蘇、杭、金陵等地趕來送貨的商人。
  “揚州城真的要建織坊啊?”
  “可不是,你看前頭這些排隊的民婦,不就是來簽錄的嗎?”
  “嘖,靠這些人行不行啊?我看知府大人也是病急亂投醫。”
  “噓,噤聲。韋大人在揚州為官時久,我看他做事向來沉穩,絕不是貿然行事之人。”
  從這些嘰嘰喳喳的百姓身邊路過,韋應宏對身邊的兩人笑笑,並沒有計較這些人的閑言碎語。
  他們一路來到登記處,瞧著婦人們排起的長隊,心中不免升起幾分喜悅。
  “旁的先不說,能有這麼多人過來,就證明我們的決定沒有錯。”
  聽到韋應宏的話,黃維中亦是點頭,他補充一句,“還要看看有多少城裡的婦人,要是能把她們也帶動起來,我們此事才算成功一半。”
  “無妨,問問不就知道。”林如海笑笑,吩咐身邊等候的差役找來現場主事之人。
  一聽說知府大人來訪,這名官吏當即飛奔到三位大人麵前。
  這人是個會做事的老吏,韋應宏問的幾個問題,他都現場對答無誤。當聽到已經收入的民婦中,有一成是揚州本地人後,就連穩重的黃維中臉上也是露出笑臉。
  開了個好頭啊,韋應宏笑著點頭。官吏見大人著重詢問此事,有些討好道:“大人,是不是要多招些揚州婦人。”
  你這個殺才,真能壞人心情。韋應宏麵色當即一沉,指著對方道:“秉公行事即可,招人條例不都給你寫明白了?”
  “是是是,大人,我知道了。”知道自己說錯話,官吏麵色一窘,趕忙低頭。
  “伱回頭多來看看,盯一盯此事。”韋應宏這話是對著黃維中說的,後者點點頭,知道知府大人是擔心下屬好心辦錯事,趕忙將此事接下。
  三人又去見了織坊的老繡工,這些婦人的年紀多在四、五十左右。
  都是之前民辦織坊裡,培養出來的老師傅。
  自從揚州刺繡荒廢後,她們帶著自己的手藝委身在城中的衣服鋪,做些修修剪剪的小事。
  這次府衙突然將她們招來,心中自然有些忐忑。韋應宏這次來主要還是見一見她們,希望能給這些老師傅吃顆定心丸。
  所說的話,無非就是府衙非常重視織坊,你們隻需安心教人即可等等。
  兩方人正說的熱鬧,府衙那頭卻突然跑來一個差役,來到知府大人身邊稟告要事。韋應宏也不知聽到什麼,麵色當即一變,直接帶著一班人就回到府衙。
  這幫人步伐匆匆抵達府衙時,已經看到一名欽差站在大堂中等候他們。在欽差的四周,是一路隨行護衛的儀仗官兵,以及揚州府衙的官僚,黑壓壓一片好不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