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末章:1騎飛入京師來(2 / 2)

紅樓讀書郎 商狄 4402 字 2024-03-24

  李贄也是滿意的點頭,他雖更喜歡軍伍之事,可也不是分不清文章的好壞。

  陳恒的這幾篇應試之文,以‘義’為題,以‘義’為骨,是少見的一氣嗬成的連貫之作。其中第一篇,以君子為何群而不黨做論述,就叫人看的耳目一新。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陳恒以太史公的話做起始,闡述了人的本質。又從中加以區分出三類人,君子為大利,普通人為已利,小人為私利。

  君子的大利,考慮的是天下之利,百姓之利,隻有一心為公。才能做到群而不黨,才能矜而不爭,視個人榮辱為身外物。

  普通人重視己利,是受生活所迫。雖目光短淺些,可不會有礙於周圍人。這是人的天性,更不該批評和刁難。隻能給予其更好的生活環境,逐步引導教化,才是天下正途。

  唯有小人的私利最可惡,為一己之私,視他人如玩物。害人而利己,此為私也。

  “子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陳恒又以此話做引,點出一個不言利的君子,必然是個空談之輩。風骨好做,卻不能填飽天下人的肚子。所以君子不可不言利,也不可言小利。

  如果事事都能考慮到天下百姓的大利,才是孟子說的大義所在,才是君子的行事作風。文章的最後,陳恒又借用史書上的一個典故。

  說的是宋朝仁宗年間的故事,一個大臣發現了一個賢才,有意替他舉薦。就寫了封讓他拿著去找時任樞密副使的韓琦。

  那位賢才知道東翁跟韓大人一貫不對付,便有些猶豫。大臣知道後,就笑著給他解惑:“我跟韓琦隻是意見不合,像你這樣的賢才,為官以後,與國與民有益。他隻要見到你,必然會重用你。”

  所謂的文人之利、君子之義,就是如此。

  這樣的文章,誰看了,又能不說一聲好呢。

  李贄半是感慨的嘆口氣,相比起韋應宏誇獎的文風和辭藻,他更欣賞陳恒務實的態度。若隻是泛泛講著君子美德,不過是些教化人的空話。唯有看出其中利害者,才能寫出這樣正大光明的文章。

  “可惜。”李贄從位置上走下來,惋惜道,“還得等幾年,才能見到他。”李贄突然興致來了,有意到花園裡逛逛。想看看那些已經盛開,或者還未盛開的百花。

  韋應宏見陛下從身邊走過,自己也趕緊起身,跟著李贄身後掰著手指頭,“他如今也有十三歲,想來也用不了多久了。”

  “嗯。”李贄不置可否的點點頭,又側看著韋應宏,笑問:“今日再陪朕手談一局?”

  這是李贄登基後,為數不多保留下來的舊愛好。

  韋應宏聞言大喜,立馬道:“臣自無不可。”

  兩人渡步到一個涼亭,在花團錦簇中,殺的有來有回,難分高下。

  中途,李贄很是過癮道:“若是林卿在就好了,也讓他看看我們突飛猛進的棋力。”

  “就是如此,陛下,您知道如海給我寫的信裡說了什麼嗎?”韋應宏不住點頭,捏著白子,略作沉思,才落子。

  李贄早有些好奇,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就道:“他說了什麼?”

  “他讓臣替他在京師找套家宅,方便他的夫人跟孩子,日後探親之用。哈,陛下,臣自己還是個居無定所之人。”韋應宏連連叫屈,“如海必然是想到這點,才拿此事來奚落我。還送了一本棋譜,說是給臣做酬勞,簡直是小瞧人的很。”

  “他家跟韋卿不一樣,他們家祖上,還是有些積蓄留給他的。”說完這話,李贄自己都笑了,隻好搖搖頭,“此事朕知曉了,你且寬心。朕給林卿賜過婚,也不差賜你一套宅子。”

  “陛下,君無戲言啊。”韋應宏心中大喜,沒想到自己趕來下盤棋,還能順勢撈到一處宅子。

  “哼。”見韋應宏說話孟浪,李贄也懶得理他的賣乖。君臣相伴近二十年,他知道韋應宏的性子,隻告誡道,“小心傳出去,禦史參你一本,再告你一條禦前失儀之罪。”

  “想告,總能讓他們找到錯處。”韋應宏借機點名禦史臺最近對自己攻訐。

  李贄借他之口,辦成了在揚州放開符號一事。這讓禦史們很是群情激憤,覺得韋應宏有辱聖賢。他們把韋應宏這些年的經歷翻了個遍,彈劾的奏折可以說是堆成一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