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元春封妃(中秋快樂!!)(1 / 2)

紅樓讀書郎 商狄 5429 字 2024-03-24

  第190章 元春封妃(中秋快樂!!)

  才聽到陳恒的話,寶琴已經蹙著眉頭,嗔怪道:“大哥,莫非是要學那李逵,做一回卸磨殺驢者?”

  見寶琴露出不悅的神色,陳恒連連大笑解釋,“二弟勿怪,我以為伯父會派個管事來幫你。”

  寶琴搖著紙扇,神情又變成微妙的小竊喜,追問著,“看來大哥不是怪我出來拋頭露麵。”

  聽出對方微微上翹的捉弄尾音,陳恒趕忙搖著頭,堅定道:“哪兒能啊,若無二弟相助,此事怎麼可能如此順利。”說到這,他自己都笑出聲,又把話題轉到別處,“你店鋪的事情,弄得怎麼樣?”

  “我們回來時,就已經差不多。”寶琴合上紙扇,跟在陳恒、趙主事的身後。她如今也是秋浦街的店家,跟過來看看倒是無妨。

  那間薛記店鋪,薛瑱自然看不上。他本想等女兒回來後,就隨便派個管事過來接手。也不說賺不賺,意思個幾年,隻要別虧太多就成。

  實在不行,反正店鋪已經買下,回頭租給別人,自己坐著收錢,也是個三瓜倆棗的營生。

  奈何寶琴說什麼也不同意,也不知道怎麼想的,回家後就反駁了薛瑱的安排。拿著自己的兩千兩私房錢,一副你不同意、我也能自己乾的架勢。

  薛瑱無法,在趙主事還了他們家的五千兩後,又留了兩千兩給寶琴。隻跟對方說,要是賠光了四千兩就回家。

  路上,寶琴絮絮叨叨的說著家裡的事情。陳恒也不隨意發表意見,大多時候都在笑。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薛瑱跟寶琴兩人的想法都沒錯。

  甚至最後薛瑱能同意,已經算是現在十分開明的長輩。大姐能出門,是因為幫娘家做事,又有大姐夫支持。寶琴這可是自己出來做生意,性質完全不同。

  他們三人已經走進坊內時,陳恒便停了胡思亂想。他拉著趙主事、薛寶琴在四處轉了轉,針對坊裡的各處安排,又提前做出調整。

  因有蘇杭的事例擺在前麵,趙主事如今對陳恒可謂言聽計從,十分相信對方的判斷。如此將匹練坊逛完一圈,陳恒去了一趟桑林,跟桑農聊了聊明年生絲的大概產值。

  等大家再次回到辦事處,隨行的人已經多了兩名老練的繡工,一個姓王、一個姓徐。都是揚州人,早年學的也是揚州技藝。

  陳恒將這兩個人請來,也是作為一會的技術顧問,方便他直接問詢各處要點。

  眾人在廳內各自找好位置,王、徐師父見陳恒還坐在趙主事的上麵,都有些吃驚。她們都沒想到這個少年郎,竟然還有這麼大的來頭。

  作為秋浦街的真正主事人,陳恒也沒太在意兩人的神色。有些事用結果說話就好,威信不是別人給的,全靠自己掙。

  至於像之前那樣一直躲在後頭,當個暗中的掌控者,以後處理起事情不免有些麻煩。陳恒想想也就乾脆掀牌,坐在眾人的前頭。

  “染坊、織坊的人太多了,我們現在用不到。”陳恒一句話還未說完,兩個老師傅的心情已經提起來,“這兩天查一下,選出技藝合適的人,新設一個裁衣坊,就放在繡房的後麵。”

  見少年郎不是裁人,兩位老師傅放心些,再見到一旁的趙主事拿起筆開始記錄,更加疑慮陳恒的來頭。

  陳恒也是沒辦法,如今秋浦街的生絲,都要優先運往蘇杭,前兩者確實沒有必要保留太多。

  陪坐的寶琴,在旁一聽,將陳恒的想法跟自己的一對照,就問道:“大哥,是想做成衣?”

  “是啊。”陳恒點頭,如今買來的布匹,都是次品、半成品。秋浦街的精力,自然是要在改進和設計上。

  姓徐的師傅出聲問道:“小郎君,那我們以後都不做織布、染布了?”她雖是繡工,可也知道紡織的上遊是自己織布、自己染。如果秋浦街這樣丟掉,實在太過可惜。

  這是工坊裡的老師傅,陳恒也很尊重對方的想法,當即出聲解釋道:“徐大娘放心,我不會做殺雞取卵的事情。隻是現在秋浦街急需生意起色,等以後手頭寬裕了,肯定是要把錢投進去,直到擁有隻屬於我們揚州的布匹來。”

  聽到這話,兩位師傅才稍稍放心些。正趕上她們發問,陳恒見氣氛和悅,也朝對方道:“兩位大娘,今日請你們來,也有個事情要問你們。如今我們坊裡,急缺繡工好的人。一是想要問問你們,有沒有推薦的人選。二來也是想請你們開個班,以後再額外教些徒弟。”

  “啊?!”兩位老師傅聞言,神色一難。她們這一身本事,當年都是花錢拜師學來的。以後準備拿來當家傳手藝,傳給子孫安身立命的。

  她們如今在繡坊中,所做的隻是簡單的技法。大繡的技藝上,還是兩人的不傳之秘。坊裡的女工,有不少人曾私下求學,都被她們嚴詞拒絕。

  “此事不急,兩位大娘可以慢慢想。”陳恒不是強人所難之人,也知道時下的門戶之見,隻開口利誘道,“如果兩位肯答應,我可以直接取二百兩銀子,給兩位做獎勵。你們的月錢,也由一個月三兩,漲到五兩。每帶出一個徒弟,我再獎勵一兩。以後隻要秋浦街在,兩位可以一直待著。”

  饒是兩位大娘見慣人事,也是被陳恒的大手筆砸的暈乎乎。她們當初學藝,拜師的費用也才二十兩銀子。

  有這麼一筆錢在手上,別說以後的日子會怎麼樣。單單現在,家裡的情況都要好上太多太多。

  薛寶琴將一切看在眼裡,心中想了想,就感覺陳恒是要千金買馬。既給自己在坊裡立了威信,又能把此事拿來給後人做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