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到達漕河鎮時已經是下午了,此時的漕河鎮荒地叢生,農戶鮮少,泥沼地一片一片的,如果不用心開墾,完全不能用來耕地。 好在乾地也有,可以用來建造房屋,而且不遠處有一條河,是建造小型水電站的好地方。 “徐兄,麻煩你前往劉六劉七處,讓他們帶人馬來此地。”王川看著身前的一大片土地,極度適合建造房屋。 五百多人,得先解決住宿問題,磚房暫時是不太可能了,隻能眾人協力協作先搭個草棚住著。 環境慢慢改善,一口吃不了個大胖子,吃喝拉撒的問題一步一步解決。 吃飯的問題最重要,食堂要先解決。銀子目前是夠用的,一萬兩銀子能換兩萬石糧食,一石等於200斤左右,即一萬兩銀子能換200萬斤糧食,假如一個流民一天消耗一斤糧食的話,200萬斤足夠500多流民吃4000天,也就是十幾年不用為吃飯擔心。 雖然光吃是不夠的,但是500多名流民可以進行分組,王川初步做了以下規劃: 農業部,就是專門種田種菜的小組,計劃撥出100人; 建造部,包含伐木,燒磚,搭建房屋等工作,計劃撥出150人; 後勤部,組織協調各項工作,並提供物資采購等工作,計劃撥出10人,要求識字; 防衛部,保衛財產安全,並提供夜間巡邏和基本安全保障功能,計劃撥出50人; 餐飲部,提供每日一日三餐,計劃撥出30人; 外交部,與州衙以及本地原住民進行溝通對話的部門,10人; 防疫部,也就是基礎性的醫院,這個還得請州府的郎中先過來坐診,先撥10個人過去打下手; 最後就是總指揮部,由王川,陳時中,徐奔虎三人臨時組建。 沒過多久,徐奔虎便領著劉六劉七和五百多流民過來,王川將自己的規劃說給了他們聽。 一個長的很粗糙的漢子不解的問道:“那剩下的人怎麼安排呢?” 王川沒有回答,而是問他的名字。 漢子摸了摸頭說道:“我叫高三,我還有個兄弟叫高二,我倆都是張茂的部眾。” 王川一聽,腦袋突然有些疼,高二高三,恐怖如斯的名字,不由得讓自己想起了那段黑暗歲月。 “你問的很好,說明你會用加減法心算。這樣,你在後勤組做事。” 漢子撓著頭,憨厚的點了點頭。 其實他的問題不言而喻,500多人中還有不少的老弱婦孺,這一部分人是沒辦法算在勞動力以內的。所以王川隻征調了360人,其餘人都沒算進去。而且後期王川打算以工資形式獎勵這360名“上班族”,當然,是在整體開始盈利的前提下,這360名可以說是最早的鐵飯碗了。 一旁的馬三馬六頓時不高興了,特別是被高二打過的馬三,突然感覺傷口又疼了起來,忍不住嚷嚷道:“雷公大人,我們可是最先跟著您的啊,不是說好了他們隻能做苦工的嗎?” 王川倒是把這茬忘了,之前說好張茂的部眾用苦力抵消罪孽的。一旁的陳時中站出來說道:“做人不能言而無信,既然說好了那就要履行。不過我建議給他們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不僅僅是高二高三,所有的原張茂部眾,都先在農業部和建造部做起,後麵憑表現可以升遷或者進入其他組。” 王川心想,妙啊,這樣不僅促進了他們的積極性,還給了他們希望。自己設想的新城可不就是人人平等的世界嗎?大家的機會都一樣,公平競爭。 王川繼續說道:“除了總指揮部,其他七個部門實行報名製,但是每個部門都有一定的要求,不符合要求者不能進去。下麵我分一下各個部門的部長,農業部劉六,建造部劉七,後勤部就我來負責,防衛部徐奔虎,外交部陳時中,餐飲部和防疫部就在南陽府的流民中選舉出來。” 除了原本屬於張茂的一百多部眾因為建功贖罪略微沒有人權之外,其他人基本都照顧到了。 很快,流民中就推薦出一個老者和一名健壯的中年人,老者正是之前跟王川談話,最後被王川勸服的那個,名叫李老田,算得上是這群流民中的頭頭。中年人叫李動,因為為人憨厚正直,被推選出來。 王川略一思索,便說道:“餐飲部就歸李老田負責,李動負責防疫部吧,配合郎中做好留民營的健康管理工作。” 兩人皆應下,麵有喜色,本來以為隻是跟著神使討個生活,沒想到還能給個官做。這下眾多流民就不用擔心沒有話語權了。 領導階層確定以後,很快各個部門便開始了招工工作。張茂部眾一百多人平分到了農業部和建造部,所以農業部還有50個名額,四百多流民大多數都隻會種地,為了擠進農業部,各顯神通。 “劉爺,我身體健壯,把我招進來吧!” “劉爺,我種田十幾年了,沒有我擺不平的地,讓我進農業部吧。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 “部長,這把豆子您收著,看能不能把我招進去。” 王川沒想到流民們這麼耿直,原本以為沒人去的農業部居然成了香餑餑。好在劉六為人剛直,素有威望,嚴格按照王川的要求,招滿五十人以後便撤了報名處。 其他人沒辦法,隻能往其他部門分散去。建造部的劉七也很快招滿了一百人便不招了。保衛部的徐奔虎也很快挑選了五十個身體健壯,身手矯健的人。 餐飲部歸李老田負責,五百多人中有很多婦女,都紛紛報名,餐飲部也很快成了娘子軍。防疫部的李動優先招細心的年輕姑娘和小夥子,好在人手充足,也快速招滿。 外交部,陳時中將馬三馬六兩個嘴皮子招進來,然後在眾人中再挑選幾個口齒伶俐的,湊齊了十個人。 王川看著各個部門人手漸漸招滿,唯獨自己的後勤部隻有幾個人來報名,關鍵還不合格。後勤需要會算賬,不識字肯定沒用。五百多人居然沒幾個會識字,真就離譜。 其實,絕大部分中國人是不需要識字的。明代中國人,基本都是農民。而農民不需要今天那樣使用化肥、農藥,操縱新式農業機器。他們隻要會用鋤頭,會用鐮刀,基本就沒啥問題了。 對於農民來說,他們一生都不會離開家,有的一生沒有去過縣城,隻去過附近一二十裡的鄉鎮。在明代學會識字,也不是很容易的。正常來說,中文是比較難學的,兒童至少要學習三到四年時間才能達到看書、寫信的地步。當年沒有公學,都是私塾,上學費用雖不高,也不算非常便宜。
第37章 漕河新城(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