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朱重8的心裡話(1 / 1)

皇宮深處,一處幽閉小院子。   院子裡沒有什麼奢靡的東西,和其他的宮殿比起來還有幾分破敗。   在院子裡有著一塊田地,還有著一些花花草草,這些都是生前馬皇後親手所種植的。   因為在皇宮大院之中,養些雞鴨鵝之類的禽畜不太方便,故而也隻是種植了這些田地。   自從馬皇後走後,這塊田地打理的重任便落在了老朱的擔子上。   閑暇無事時,時常會來這裡照料一二。   田埂上,朱元璋挽著袖子毫無形象的一屁股坐在泥巴地裡,抬頭望著天空,嘴中喃喃的道:“咱孫兒說的對啊,若是立了允炆那孩子為太孫,又將一批能征善戰的勛貴殺了,今後藩王造反,那可如何是好,那些新生代的將領們真的能夠頂得住老四嗎……”   老四,燕王朱棣,從小便跟隨在中山王徐達的身邊南征北戰,而今更是在北平成為塞北親王,統領邊軍作戰那是屢立戰功,打的那些韃子們是東奔西逃。   可以說,朱棣生下來就是為打仗而生的,身經百戰的燕王對上一個懦弱的帝王,孰勝孰敗還真難說。   朱元璋不敢去賭,也不想去賭,在如今有了更好的選擇後,也沒有必要去賭。   一眾開國勛貴們不死,哪怕是朱棣想造反,也得掂量掂量自己夠不夠份量。   可要是讓他現在下令將老四如何如何,那更加是不可能的,未來並未發生的事情,難道要以這個論罪嗎?   “自從打了天下之後,咱越發的覺得治理天下需要哪些厭惡的文人們了,那些跟咱一樣粗魯的武將們雖然打天下是把好手,但平日裡是驕縱慣了,總是惹是生非,而且他們也治理不了天下,隻能成為百姓的禍害……”   “所以咱一直想要挑個會讀書的孩子當繼承人,標兒很不錯,讀書多見識廣,有仁慈之心也可行雷霆手段,既能夠安撫住天下民心,又能夠駕馭住那些驕兵悍將,滿朝文武無不稱贊,本該由他帶領咱的大明走向昌盛,可……”   “唉……”   “允炆那孩子書讀的不錯,可卻讀的太呆板了,遠不及標兒聰慧。”   “允熥這孩子不錯,性子像咱,見解獨到,小小年紀便能夠對答如流看穿咱的意圖,不求他能夠比得上標兒,但想必做個守成之君也是綽綽有餘。”   “標兒,你生了個好孩子啊,他應該是除了你之外,唯一不怕咱的子孫了,哈哈……”   “像你啊,真像你啊……哈哈哈哈……”   朱元璋坐在田間,手裡把玩著一顆雜草,嘴角洋溢出一抹笑容,嘴裡念叨著:   “哪怕是你,最多也就是氣氣爹,這混小子居然敢拿劍指著咱!哼!光忙著正事,倒是忘了好好教訓他一番,孫拔劍指爺,這事放在哪朝哪代都是大不敬的事情!”   “放心,咱不會下死手的,下次再見到他,狠狠揍他一下出出氣就算了,傷不到他身子骨,最多也就讓他三天下不了床而已。”   “玉不琢不成器,子不教父之過,這孩子年幼受了這麼多委屈,被那呂氏逼迫的連真性子都不敢暴露出來!哼!咱先前怎麼不知道那個婦人如此善妒!”   老朱此時像極了鄉間年邁的老人,一個人自顧自的說著心中的悄悄話,連個推心置腹的人都沒有。   身處深宮之中,多年來的經歷告訴他,誰都不可相信,哪怕是身邊的太監背地裡或許也是某個人的眼線。   而他,也就隻能夠在自己一個人下田時才能夠說些心裡話了。   就連一直跟隨在他身邊的李狗兒,此時也都被趕出院子去了。   ……   太子府。   當朱允熥完好無損穿戴斬衰來到太子爺靈柩前時,一旁跪著乾嚎的太子妃呂氏卻是傻眼了。   這小混蛋居然活著回來了?而且他身後也沒有再跟著侍衛了,這是怎麼回事?   呂氏眼中閃過一絲驚訝,目光在朱允熥的身上上下打量一番,一眼望去便看到了那腰間的一枚玉佩。   嘶!   那是,陛下的貼身玉佩!!   她在老朱的身上看到過很多次,就連前幾日朱元璋過來時也親眼見到了這枚玉佩,隻是沒想到這一次再見時卻是在朱允熥的身上。   看到這裡,她的臉色一下子變得難看至極。   這說明皇爺他老人家不僅是原諒了麵前的這個混小子,而且還得到了他老人家的青睞!   不行,這麼一來,那她兒子的皇太孫之位豈不是危險了?   一想到此處,呂氏的眼神中閃過一絲毒辣之色。   沒有人,可以阻擋她孩子登上那個至高無上的寶座!   “三弟,你身上為何會有皇爺爺的玉佩?”   一旁,朱允炆驚疑不定的望著朱允熥,自己這三弟該不會是從皇爺爺那裡偷過來的吧?這可是死罪啊!   不對,前幾日他敢當著皇祖父的麵拔劍相向,還有什麼是他不敢乾的?   這一句話,讓太子府中前來吊唁的其他文武百官們紛紛抬頭朝著朱允熥望去。   這些文武百官都是為太子守孝的,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老朱是直接罷朝七日以示哀悼,也就意味著這些在京城的臣子們也要跟著過來守孝七日,為太子守靈七日。   在古代,太子死後可不是過了頭七便埋葬,程序是相當復雜繁瑣,至於保存屍體,這個時代已經有了較為先進的技術了,旱季製冰也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   朱允熥不悲不喜的從腰間拿起這個東西舉到半空中,淡淡的說道:“這個啊?這是爺爺的東西,在我身上自然是爺爺賞賜我的,難不成還是我偷得不成?”   他被奪了郡王的封號,自稱時自然不能夠再稱孤道寡了。   “什麼?!”   朱允炆聞言大驚失色,從地上跳了起來。   “怎麼可能,皇爺爺怎麼可能將這玉佩賜給你!”   他激動不已的說道,眼神死死的盯著朱允熥手中的玉佩。   在以前小時候,他就向皇爺爺討要過這個東西,因為他當初讀書讀到了《禮記·娉義》,裡麵記載著孔子說過的一段話:“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鎮密以栗,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訕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   一向推崇儒家的朱允炆在讀到這裡後,便找到了朱元璋,說能不能賜他這塊玉佩,後來被拒絕了,原因是這塊玉是當初馬皇後親自為其挑選的,隨後又賞賜了另外一塊玉給他,也就是現如今他身上佩戴著的那塊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