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五章:學習與考校(1 / 1)

大本堂。   當劉三吾領著幾名翰林入內後,原本還有些喧鬧的課堂頓時鴉雀無聲。   所有人都知道,哪怕他們這些人是皇親貴胄,在這些死腦筋的讀書人麵前,也還是一根筋的按照規章辦事。   “進了這個門你們便不是皇子皇孫,而是學子學孫。你們當中有些人是直到的,今日也不多言了,為你們介紹一位你們不曾見過的新老師。”   劉三吾大步走到中間,直接指著一旁新來的那名儒生為眾人介紹道:“這位便是國子監新來的翰林學士方孝孺,你們先見禮吧!”   方孝孺?   這貨便是傳說中的方孝孺??   朱允熥雙目一亮,好奇寶寶似的上下打量著麵前的這個儒生。   麵前這個麵容清秀俊朗的才俊,居然便是後世謠傳被誅滅十族的那個方孝孺?!   若是單提起方孝孺的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要再加上一句就是那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誅滅十族的倒黴蛋,那恐怕很多人就算是不知道,也會感到一絲驚訝吧。   雖然說這些都是戲說,是謠言,可這誅十族的名聲可是廣為傳播啊。   “學生朱允熥,見過方老師!”   朱允熥不假思索的站起了身,朝著方孝孺拱手作揖。   方孝孺師從大儒宋濂,而他的父親朱標也是師從大儒宋濂,從這一層上來說,他也可以稱呼其為師叔。   而這位方孝孺可是敢為天下先,哪怕是朱棣進京之後拿刀架在他脖子上也未能逼其就範,可以說在某種層麵上來說他完全可以代表天下士子的骨氣。   當然,麵前的齊泰、黃子澄二人也都是有著骨氣不屈之人。   這些讀書人,論寫文章之才那是一絕,論氣節也不輸其他人,唯獨不善朝政,可令其為翰林卻萬不可令其為官,而且是大官!   或許從某種角度來看,他們是愚忠,但無論是國家還是民族,都是需要這些有氣節的人,若是沒有他們,便沒有一代代傳承不息的文明。   這種精神極其重要,千百年來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能人誌士為了國家興亡奮不顧身的一往無前,哪怕其中有些人能力不足,可那種亙古不滅的精神卻會一代代相傳。   自華夏民族有史以來,一代代能人誌士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了如今傳承不斷的華夏文明。   “學生朱橞見過方老師……”   “學生朱允炆見過方老師!”   在朱允熥的帶動下,眾人紛紛回過神來,朝著方孝孺行禮。   要是讓老朱知道,他們這些人膽敢怠慢老師,那就不是讓貼身太監挨頓板子那麼簡單的事情了。   “見過諸位。”   方孝孺終於露出了一抹笑容,拱手還禮。   劉三吾一直在暗中觀察著朱允熥的表現,見其今日確實是與以往大為不同,不隻是言行舉止彬彬有禮,還頗具人君之相。   “既然相互見過了,接下來,便由方學士教導你們了。”   劉三吾說了一聲,便帶著黃子澄、齊泰二人離開了這裡。   一堂課有一堂課的教法,每個人負責的內容都是不一樣的。   接下來的時間也都是由方孝孺為這些人講解《大學》,《大學》講究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這也是廣為流傳的儒家思想之一。   原先《大學》是隸屬於《禮記》當中,後經過董仲舒、鄭玄、孔穎達和韓愈四人的發展與傳承,讓《大學》的學術地位提高許多。   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是韓愈提出來的,進一步提高了《大學》的重要性。   之後經過程顥、程頤、朱熹三人的發展,《大學》與《中庸》《論語》《孟子》合稱為“四書”,並且《大學》也被確立為四書之首。   自此之後,《大學》也成為了歷代科舉必考之科目。   如今方孝孺為這些皇子皇孫們講解《大學》也是重中之重。   讀書的時光總是匆匆而過,不多時,便到了晌午。   在皇宮之中,自然是有人專門負責送飯食過來,連同著那些教書的翰林們,也都是一同就餐。   就餐結束後,稍作休息了半個時辰,又開始了一天繁重的課業。   他們這些皇子皇孫倘若放在宮中集體讀書的話,那是極為受苦的,絲毫不比外麵那些上私塾的學子要輕鬆,甚至於更加嚴格。   每天都要從淩晨五點開始讀到下午三點為止,而且是接連不斷的上學,沒有所謂的假期,隻有停講日,也就是每月的初一、十五、大風、雷雨天和隆冬時節。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後世子孫還有著寒暑假的休息時間,可這些皇子皇孫們隻要到了年紀,那就得過來一年無止境的學習。   在大本堂學習了一段時間後,朱允熥越發的體會了當初為何原主會屢次跟隨著穀王翹課了。   實在是這太不是人待的地方了,眾多皇子皇孫哀嚎不已的時候,朱允炆居然心平氣和的每日照常讀書,每每讀到深處常常不能自拔。   難怪這些讀書人這麼喜歡朱允炆,感情這家夥就是個讀書的種子。   是日,輪到了劉三吾再次教學,這一次,他便在課堂上提出了問題。   “這幾日也學了四書,那為師要問你們一個問題,為師所教授的論語當中的一句話。”   說到這裡,他觀察著眾人的表情,見到朱允炆不驚不慌沒有絲毫變化時,暗暗點頭,果然,還是這位嫡長孫最為順眼。   “朱允炆,你來說說聖人所說的君子不重則不威是什麼意思。”   朱允炆聞言起身,拱手作揖,答道:“回老師的話,聖人所言乃是教導我們身為君子,如果不莊重大方,就沒有威嚴,不會被旁人敬畏。行事不能夠放浪形骸,遇事當穩重,如此才能夠有威信可言。”   “不錯。”   劉三吾點了點頭,微微一笑。   這後麵還有些話,他沒問,自然也就不需要答了。   接著,他又將目光放在了朱允熥身上,剛想考校此子時,卻見一旁的穀王朱橞在低著頭一點一點的,似乎快要睡著了一般,當即臉色一黑,大聲道:“朱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