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汽車附件廠,第二設計部。 陳國華把直尺、算盤等工具放在自己的工位上,跟白禮春打了一聲招呼,然後就出門去了。 後者也知道,陳國華沒辦法馬上投入工作當中。 肯定得忙活完雜事之後,才能開始進入工作。 接下來,陳國華跟著秦致遠,去拍了證件照片。 後者給的錢,總共兩張照片和一張底片,花了四毛一分錢。 死貴死貴的,但沒辦法,就是這麼貴。 一般來說,一盒膠卷是三十張底片,售價是六元錢。 換句話說,一張底片的成本是兩毛錢,但照相館不可能按照成本價,所以照相館的售價是兩毛五分錢。 洗一張照片是八分錢,兩張就是一毛六分錢。 加一塊兒,那就是四毛一分錢。 “等照片取出來之後,你保存好底片,往後啊隻需要重新洗一張底片就可以了。” 從國營照相館出來之後,秦致遠便分享了他自己的經驗。 陳國華自然是笑著點頭應了一聲。 其實這底片,很大概率不會再重新洗了。 畢竟他現在拍的照片,下次再需要照片,恐怕是很多年之後的事兒了。 再說了,一般來說,這時代換工作的人,很少很少。 基本上都是一份工作乾到退休了。 再次回到人事科,範新河已經準備好了汽車。 結果,陳國華看到車子的時候,才發現,這不就是前麵白禮春開的那一輛麼? 從朝陽門到南鑼鼓巷,大概是三公裡多一點的距離。 開車也就是一會兒的事兒。 隻不過,範新河是先帶陳國華去街道辦這邊,要跟街道辦打聲招呼才行。 走進街道辦的辦公室,範新河便笑嗬嗬地跟裡麵的人熱情地打招呼。 “喲,是範科長來了呀?什麼風把您給吹來了?” 謝小芳笑瞇瞇地看著範新河跟陳國華兩人,眼裡帶著驚訝和好奇。 “謝主任,對不住了,今天我又來麻煩你了。” 範新河嗬嗬一笑,寒暄幾句,接著三言兩語就說明了來意。 第一汽車附件廠的員工,大部分都住在東城這一帶。 所以範新河跟這一帶的街道辦,特別熟。 畢竟經常打交道嘛,這肯定是免不了的事兒。 “哦,這位國華同誌看起來很年輕啊,你們這是從哪裡找的青年才俊啊?” 謝小芳聞言,試探性地打聽道。 這是職業習慣了。 自從進了街道辦之後,謝小芳就染上了這個壞習慣。 很多事兒,都想多打聽一二。 “哈哈,這事兒還得問我們設計部的白主任了,是他發現的。” 範新河打了個哈哈,簡單應付了過去。 接下來就是給陳國華辦理落戶的事兒。 有第一汽車附件廠擔保,陳國華隻需要後續再補上門頭溝妙峰山第二生產隊的介紹信就可以了。 這才是有始有終。 當然了,現在可沒有戶口本的說法。 有的隻是一張薄薄的紙片。 這玩意兒可不簡單,它承載著業、醫療、教育、養老、住房等利益。 把人們的身份區分開,有了農村和城市之分。 而現如今,陳國華他們四兄妹就從農村身份,轉變成為了吃商品糧的城裡人。 鋼印蓋上之後,陳國華小心翼翼地收好紙片,然後跟著範新河、謝小芳離開了街道辦。 後者親自帶著陳國華和範新河兩人,來到了南鑼鼓巷九十八號院。 “謝主任來了,我們院來新鄰居了麼?是中院還是後院的房子呀?” 剛進前院大門,迎麵就碰到了一個大媽。 大媽十分熱情地招呼,眼珠子卻不停地瞅陳國華和範新河兩人。 “房大媽這是要出去呀?”謝小芳也是麵露微笑。 隻是,這個微笑有些虛偽。 “你要是不著急的話,等會兒來中院認識一下這位新鄰居,省得我一個個通知過去了。” 房大媽聞言,臉色稍微僵硬了一下。 勉強擠出一抹笑容,道:“好好,我去一趟廁所,等下就回來。” 說完,她就逃也似地出去了。 謝小芳冷笑了一下,對陳國華道: “小陳,剛才這位房大媽住在後院西廂房,她家有六口人,大兒子已經二十三歲了,至今還沒結婚。” 五十年代已經規定了男二十女十八的結婚年齡。 然而,大部分人都是法定結婚年齡之前結婚的,有事實婚姻即可。 也就是先上車後補票。 那麼房大媽的大兒子已經二十三歲了都還沒結婚,這就很奇怪了。 為什麼還沒結婚? 謝小芳又為什麼莫名其妙地說這句話呢? 陳國華稍微一思考,立馬就明白了。 那肯定是沒工作沒房子唄。 一般來說,隻要有正式工作,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單位基本上都會分房。 房大媽的大兒子既沒有正式工作,也沒有房子,哪個女孩願意嫁給他? 何況,房大媽一家六口人,西廂房也就是兩間房罷了。 即便是放寬要求,娶農村女孩,他們家也住不下了呀。 加上剛才房大媽的表情,估計是盯著這個院子的空房吧? 而陳國華一來,那麼房大媽的算盤就落空了,難怪剛才表情那麼難看。 也難怪謝小芳會說這麼一句讓人摸不著腦袋的話呢。 “好的,謝謝謝主任。” 陳國華感激地說道,謝小芳卻罷了罷手,繼續往裡麵走。 此時是半下午的時間,前院並沒有人。 中院這邊,倒是挺熱鬧的。 七八個大媽們坐在抄手遊廊裡曬太陽。 十多個小屁孩正在院子裡追逐打鬧,也有在玩遊戲的鼻涕蟲。 看到人這麼多,而且都在院子裡,謝小芳頓時滿臉笑容。 “正好你們大家夥都在,我跟你們直接說吧,晚點伱們知會一下其他鄰居......” “我身後這位小夥叫陳國華,他和他的三個妹妹往後就住你們九十八號院了。” “這位是第一汽車附件廠人事科科長,陳國華同誌往後就是他們廠的技術員了.....” “王大媽,你家老頭不就是在南緯路那邊工作麼?陳國華同誌是在朝陽門外的新廠.......” 說罷,也不理炸鍋的大媽們,領著陳國華就去了東廂房。 PS:求月票和追讀,謝謝!
第三十四章,98號院(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