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緊急任務(1 / 2)

一九五九年三月上旬,北大燕園。

領了畢業證的陳國華,在雲婉裳、甘如霜、於沫離、陳小月等家人的陪同下,直接在學校各個地方拍照留念。

不少路過的學生,紛紛投來了羨慕的眼神。

盡管大家不知道怎麼有人會在三月份畢業,但並不妨礙大家羨慕嫉妒。

“大哥,你的學士服真的好好看呀,這個能帶回家的麼?”

站在未名湖畔,三月的柳樹微風吹拂,陳小敏一把撥弄開煩人的枝條,然後好奇地摸著她大哥的學士服,滿臉好奇地問道。

“這是我問教授借來的,不能帶回家。”

陳國華無奈地說道。

學士服有什麼好的?

又不能當常服穿著,他也沒打算一直待在學校混,所以穿什麼學士服呢?

再說了,要穿也是穿博士服,或者那些專家的服裝。

穿學士服的話,一點逼格都沒有。

雲婉裳溫柔笑著,拿起照相機,哢嚓一下,把這一幕給記錄了下來。

照相機是她買的,是海鷗牌的照相機,也不是很貴,就是三十六塊錢而已。

對於她這位人大教授來說,也就是月工資的七分之一罷了。

但是,膠卷還很貴啊。

每一卷的價格是六元錢,一盒膠卷可以拍攝三十張。

而現在,陳國華他們已經用掉了兩卷膠卷。

這不是因為高興嘛,所以可勁兒地拍。

整個燕園那麼大,除了未名湖畔、象牙塔等地方之外,還有教學樓、圖書館等等,以及最為出名的北大校園。

這些都是可以拍照留念的地方嘛。

陳國華自己倒是不想拍那麼多照片的,可不管是他母親也好,丈母娘也罷,以及於沫離都覺得應該多拍一些照片。

更何況,到時候,隻怕還需要給他七姐寄照片回金陵。

畢竟春節的時候,他七姐就說過了,到時候畢業照一定要拍好看一點,還要把照片寄給她。

本來她應該是比陳國華還要早畢業才對的。

隻可惜,這個弟弟不講武德,提前畢業了。

整整拍攝了一個上午,陳國華這才結束了拍攝。

一家人回到翠胡同吃過飯,陳國華下午便回了北汽製造廠。

“小陳,畢業了?以後不用再跑北大了吧?”

一把手辦公室內,段雲平微笑地看著陳國華,溫和地說道。

“肯定還要回北大呀。”

聽到陳國華的話,段雲平的笑容,瞬間凝固了。

可前者的話,明顯沒有說完,“領導,我還有不少項目,需要我的那些同學的幫忙呢,現在不打好關係,以後怎麼讓他們心甘情願地跟著我搞科研啊?”

段雲平頓時坐不住了,急忙站起身來,道:

“此話當真?”

一旁的薛亞軍也跟著附和道:“對啊,小陳,這可不能開玩笑啊,我們可當真了。”

確實如此,老家夥們可經不起這樣的玩笑話。

陳國華搖搖頭,段雲平和薛亞軍兩人頓時滿臉失望。

“兩位領導,我也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啊,隻能說盡力而為”

“他們現在也才大一,距離大學畢業,還得等到六二年夏天才行.”

北大本科大部分都是四年製,醫學院的學生,除外!

“小陳,下次說話別大喘氣,我們都老了,適應不了你這樣的說話方式”

沉默良久,老段幽幽地來了一句,陳國華頓時憨憨一笑。

結束跟領導的對話之後,陳國華回到了配件研究車間,帶領馬雲祿等人繼續乾活。

粉碎機和乾燥機這兩種機器設備,對配件研究車間來說,問題不是很大。

所以,春節過後,華居佐他們按照陳國華的指示,優先解決了這兩臺設備。

現在需要攻克的難題是混料機。

這臺混料機跟板簧加工設備的混料機,有著天壤之別,也是技術難點。

按照現如今的進度,這個月底能製造出來,便已經十分不錯了。

當然了,混料機製造出來之後,就剩下一些前處理輔助設備了,倒也不是很難。

總體來說,在四月中旬之前,纖維科研所,肯定是能拿到全套設備,然後開始進行那一百五十個方案的試驗。

時間飛逝,轉眼進入三月下旬。

而這個時候,已經有一個多月沒有下雨了。

天空一直都是晴空萬裡,罕有多雲天氣。

如此罕見而詭異的天氣狀況,很多人都察覺到了不對勁。

但生活該怎麼過還是怎麼過,這些都是領導層麵應該去關注解決的問題。

可在這個關鍵點,大家也沒轍啊。

現在開挖蓄水池、水庫等等,根本也來不及啊。

即便是植樹節活動,以及京城西部這邊的沙漠造林活動,也因此受限了。

“國華,現在蔬菜大棚都沒法澆水了,怎麼辦?”

這天中午,在食堂吃飯的時候,夏孟遠端著飯盒,找到了陳國華。

一屁股坐下來之後,就唉聲嘆氣道。

對於老夏這個老頭來說,他無兒無女,身處保衛科,卻又無聊得很。

羅樹江他們都不會舍得讓他出任務,畢竟他那麼老了。

但老頭兒也是倔強,所以現在他的注意力全都在種菜上麵。

蔬菜大棚的棚子,並沒有拆掉隻是兩邊打開通風罷了。

畢竟現在是初春,偶爾西北刮風的時候,還有倒春寒,可惜沒有刮來雨雪天氣。

“沒水的話,那就挖井啊.”

陳國華淡淡說道。

外麵全國各地都鬧乾旱,他管不了,隻能嘆氣。

但北汽製造廠這片小天地,他還不能給個建議了麼?

“地下有水麼?”

夏孟遠一呆,旁邊的馬雲祿、華居佐、李壽同等人也是驚訝了一下。

好像,挖井還真是一個解決辦法啊。

“試試不就知道咯?”

順著陳國華的建議,夏孟遠回去之後,就喊來了葉茂昌他們,開始乾活。

這個時候的京城,地下水資源還是很充沛的。

所以都不需要往下挖多少米,很快就有水了。

於是,在北汽製造廠和後麵的合作社內,一個個水井,在短短幾天之內就出現了。

因為蔬菜大棚的關係,導致北汽製造廠這邊對蔬菜有了特殊的感情。

他們想著是自給自足,起碼不需要食堂采購這邊,再到處采購了。

領導層麵這邊,也不需要更多的錢去采購蔬菜。

順帶著,合作社那邊,在今年春節之後,一口氣養了大幾百頭豬。

這些豬的食物來源,就是那些蔬菜大棚裡的老幫子,以及食堂的一些潲水。

還有就是合作社裡的一些小屁孩,會經常去城外割一些野豬草之類的,帶回來之後就是工分。

雖說不多,但積少成多啊。

所以,這麼算起來的話,合作社這邊,也有不少進項了。

蔬菜大棚、養殖場等等。

這也是為何夏孟遠他們這些保衛科的人開始挖井之後沒多久,合作社那邊也馬上有樣學樣了。

現在到處都缺水,與其等天上下雨,還不如挖井自救呢。

到了月底,北汽這邊,挖了不少水井,總算是不缺水了。

全城也自發地掀起了挖井的潮流。

導致陳國華回到家裡,陳小月她們仨也問他,咱們家要不要再挖一口井?

“笨蛋,我們家哪裡需要挖井啊?有這樣一口井,還不夠麼?”

“哦,我看大家都在挖井嘛”

陳小月有些不甘心地說道,她又沒能幫到大哥什麼忙。

“沒事少琢磨這些,作業寫完了麼?”

聽到大哥的話,三小隻頓時溜之大吉,就隻剩下於沫離還站在原地了。

噗嗤!

“國華哥,你怎麼總是這麼嚴肅對待她們啊?”

“伱又不是不知道,她們就是屬猴子的。”陳國華沖著屋裡大聲說道: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她們是不揭瓦,但她們不學習啊,每次看到她們的分數,我就頭大.”

於沫離聞言,好笑不已,勸說他慢慢來吧。

屋內的三小隻,趕緊低頭學習。

大哥太嚴厲了!

晚上吃飯的時候,雲婉裳提起了她今天看的報紙。

“現在全國很多地方都出現了乾旱,而且嚴重缺糧,不少地方的種糧都當口糧吃了”

“特是中原的孔孟之鄉、燕趙之地等等.十分嚴重唉!”

陳國華扒著飯,心中十分清楚是什麼原因。

春節的時候,北汽製造廠拿出上百頭大肥豬,可勁兒地造。

算起來,跟很多地方工廠,還是小巫見大巫。

因為有不少村子裡,他們是直接把家底兒都吃光了,僅僅隻是留了部分種糧罷了。

所以現在出現這樣的事兒,唉!

轉過天,陳國華回到北汽製造廠,然後就來到了自己的辦公室裡,坐了一會兒。

越想越不對勁,不做點什麼,感覺都不行。

於是他拿出紙和筆,在紙上連續寫了好幾個靜字。

直到寫了七八頁的靜字之後,內心還是無法冷靜下來。

他重新拿出一張嶄新的紙張,然後開始了寫寫畫畫。

過了一個多小時,他這才拿著這些技術圖紙,起身離開了辦公室。

一把手辦公室,陳國華敲門走了進來。

“領導,我想申請一個項目,十萬火急!”

剛簽完字的段雲平,還語氣平和地讓陳國華坐了下來,“不急,坐下來慢慢說。”

他是每天都在關注陳國華領導的那兩個研究所,知道進度如何。

否則的話,他會不急?

嗬嗬,他比陳國華還要急呢。

陳國華的壓力也隻是一般,他這個一把手的壓力才是最大的。

不僅僅北汽製造廠內的其他領導,對他這個一把手如此偏心陳國華,十分有意見。

便是張逢時、呂進雄他們都隱晦地跟他說過,做事要秉公持正,不要太偏心。

好吧,這都不算是什麼隱晦了,而是直接點他了。

所以段雲平的壓力,能不大麼?

“領導,是這樣的,最近我們各地不是都發生了乾旱嘛,春耕在即,而且乾旱還在繼續”

“所以,我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人工增雨,這是我寫的計劃書,就是關於人工增雨炮彈的技術.”

聽到陳國華的話,段雲平瞬間坐不住了。

一臉的驚容,“你剛才說什麼?人工增雨?”

人工增雨,這不是龍王爺應該乾的事兒麼?

難道陳國華是龍王爺轉世?

“是的,領導,人工增雨!”

陳國華神色嚴肅了起來,點頭說道。

“這樣,你先坐一會兒,我看看資料。”

段雲平聞言,也隻好拿起陳國華帶過來的資料,表示先看一看再說。

關於人工增雨這件事,外國在四十年代就已經開始了。

比如北美那邊,一位化學家和物理學家歐文就帶著他們設計的散播乾冰設備的飛機,上了天空。

他們的意思是,在雲海當中找到他們認為合適的雲層,就可以啟動設備,將乾冰散播出去。

事實上,他們確實成功了。

因為在他們把乾冰散播到雲層的半小時之後,地麵果然出現了一場大雨。

而後來,北美那邊的另外一位科學家本家特對這樣的人工降雨進行了改良。

也就是將碘化銀微粒取代難以保存的乾冰,如此一來,人工降雨的方法就會更加簡單了。

內地這邊,其實在去年的時候,就已經在東北那邊,進行了一次人工降雨試驗。

並且還成功了。

而且,現在這個時間點,其實文津街那邊,就已經派遣了相關負責人進行人工降雨的安排。

甚至中科院的物理研究所、氣象局等單位,也都有針對地開始就人工降雨的辦法進行研究。

比如對雲降水微物理結構、冷雲催化劑製備方法、播撒裝置、欒雲催化劑核化機理等等。

但這些也隻是研究,而且目前來說,手段十分單一。

而陳國華提出來的這些辦法,卻是關於高炮彈的研究,相對來說,成本等方麵都要降低不少。

最重要的是效率,提高了很多。

“好好好,真不錯,我看就很不錯.”

作為一名帶兵打仗的老兵,段雲平一下子就看出了陳國華這份計劃的優點。

他隻是聽說了東北那邊的人工增雨的事兒,聽說是開飛機上去的行雲布雨。

但很明顯,單說成本來說,陳國華這個發射高射炮的辦法,更加穩妥。

現如今的部隊,飛行員肯定很少,但會打炮的士兵,絕對有不少。

而且,現如今的野戰部隊,三十七毫米的高射炮,肯定有不少啊。

這玩意兒,拉著出去就可以了,指哪打哪。

而飛機的話,又要飛行員,還要浪費不少的油費。

兩相對比,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走,我帶你去見領導。”

反應過來之後,段雲平也沒有繼續廢話,而是帶著陳國華離開了辦公室。

汽車工業管理局,張逢時看完計劃書之後,也是目瞪口呆。

同時也極為欣喜,二話不說,繼續往上報。

最後,一群人直接來到了氣象局這邊。

因為最近乾旱的問題,導致中科院不少物理專家,都跑來氣象局這邊搞人工增雨的研究了。

好幾個領導都在會議室裡,大家都在看著陳國華提出來的技術。

那份技術被印刷了好幾份,全都在各個教授、研究員手中。

“小陳,你有多少把握能研究出這樣的炮彈?”

會議室內,在大家低頭看著技術的時候,呂進雄小聲地詢問陳國華。

後者聞言,目光閃爍了一下,接著說道:

“領導,我有九成的把握,相比飛機等其他人為辦法,炮彈無疑是最合適的”

“不過.”

聽到他的話,呂進雄目光一凝,旁邊的其他幾位領導和教授,也都豎起了耳朵。

“如果可以的話,還是研究火箭彈會更好一些.”

“火箭發射裝置包括車載式、牽引式和固定式這三種,一旦需要人工增雨,那麼火箭彈就可以從發射架中高速打入三千米到七千米的高空.”

“燃燒引線,點燃火箭彈當中的催化劑,通過燃燒的方式進行催化劑的散播,從而達到增雨的目的”

“對了,還有另外一種辦法.”

突然,陳國華又興奮地說道。

呂進雄還沒開口說話,主位上的那位氣象局領導湯元存便說道:

“小陳同誌,你說的另外一種辦法是什麼辦法?”

“領導,是地麵煙爐.”

陳國華闡述了一下關於這種辦法的效果,而且相對火箭彈這些,地麵煙爐的安全性更高、成本更低,無疑是最適合這個時代的。

然而,等他剛說完,就有一位教授劉誌剛提出了反對意見:

“陳國華同誌,按照你的闡述,那麼你有沒有考慮過,我們現在的技術員根本沒有這樣的本事?”

“此外,不僅僅需要考慮到風向等因素,還需要考慮濕度、溫度、雲層等等.”

“並且你剛才說的成本低,難道那些催化劑在燃燒之後,它們就不是成本了麼?難不成還能回收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