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半導體和復合材料(1 / 2)

陳國華的話,讓顧克錚更加羞愧和尷尬,急忙站起來解釋,卻又不知道從何說起。

整個人跟被責罵的小學生一樣,十分不安、惶恐、羞愧等復雜情緒。

最後還是化作鞠躬,“陳主任,我知道我現在說什麼也沒用,但我還是得給您鞠躬,請您相信我,我已經改過自新了.”

“行了,我們談話就到此為止,你記住我剛才說的每一句話。”

躲開的陳國華,表情不耐煩地揮手道:

“走吧,出去之後,我給你安排一個技術顧問的身份,從今天開始,你就負責技術層麵的教導和協助.”

“目前我們光學材料研究車間已經有兩位技術顧問了,他們比伱早來了幾天”

“你們三人並不需要分工,因為目前我們正在進行高級單反照相機的技術研發.”

聽到高級單反照相機技術,顧克錚也很快進入了狀態。

當即便驚訝了起來:“京城這邊能造出高級單反照相機?”

還真不是開玩笑的,因為現如今的西方技術和經濟封鎖,加上北方那邊援助的光學層麵技術當中,根本就沒有高級單反照相機技術。

眾所周知,單反相機采用的是反光板和取景器,就可以看到實時的景象。

這種相機的優點就是操作簡單、穩定性高、成像質量好,所以會被廣泛應用到新聞報道等領域。

而在五十年代這個時間點,單反相機技術對國防等領域,都有著有很大的作用。

因此這種技術,人家自然不會那麼輕易給到內地。

“為什麼不能有高級單反?”

陳國華反問了一句,接著兩人已經走進了十六號倉庫車間裡。

正在忙碌中的章濟川等人,看到陳國華進來了,連忙招手。

“陳主任,你來得正好,這個35毫米單鏡頭技術,我們遇到了點問題”

聽到趙菊生的話,陳國華笑著走上前,親自給顧克錚演示一下,什麼叫真正的技術。

幾分鐘後,小問題解決了,陳國華這才把震驚中的顧克錚介紹給了眾人。

章濟川、趙菊生、萬福森等人好奇不已:這又是老陳從哪裡找來的人才啊?

向叔寶和錢伯榮兩人則是有些危機感,好家夥,看來陳國華這次是真的要乾一票大的啊。

原本他們都以為陳國華聚齊了北大學子等眾多研究員,已經天下無敵了。

沒想到還要繼續加人。

恐怖如斯啊!

畢竟陳國華本身的技術都不差,加上章濟川他們這些人,然後還有顧克錚等人,可想而知陳國華要乾的事兒,有多牛了。

“估計這高級單反項目隻是開始,掃描電子顯微鏡等還是陳國華的目的吧?”

不提向叔寶和錢伯榮兩人如何猜想,也不說顧毓珍、蘇元復、陶延橋等大學生、高中生如何興奮。

陳國華把顧克錚拉進來這個研究車間之後,對接下來的項目發展,就更加期待了。

離開十六號倉庫之後,陳國華就去找段雲平了。

後者得知他安排好了顧克錚,當即便喊來劉長佑和範新河兩人,讓他們抓緊時間,安排一下顧克錚的住所問題。

畢竟此時的顧克錚,行李都還在招待所呢。

過了幾天,從金陵來的十七位技術員和助理技術員也都順利抵達了。

比較有趣的是,此次前來的這些人當中,有十人都是從金陵電影器材廠過來的,還有五人則是金陵無線電廠。

最後兩人則是兩名高中生了。

老許的命令,金陵電影器材廠不得不安排人北上。

至於說無線電廠更是沒話說了,不過他們廠比較大,也不太在乎這幾名技術員和助理技術員了。

那兩名高中生則是陳國華他七姐的同學介紹的,屬於天才型的技術員。

而且很喜歡京城,又沒有來過京城,有這樣的機會,他們屁顛屁顛就來了。

隻不過,他們表示,隻想在這邊待半年,半年之後他們就回去了。

陳國華心說,你們要是來了,怎麼可能還會讓你們回去呢?

因此,陳國華讓範新河幫忙,直接把王二虎和李大毛兩人安排在廠區後麵的合作社那邊。

因為吳夢雨她們也都住那邊。

正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嘛,王二虎和李大毛兩個技術員都還是單身狗。

如果說他們不想找媳婦,那才叫奇怪了。

隻要他們在這邊安家落戶了,那就他們還想回金陵?

難咯!

安排好這些事兒之後,時間也已經進入了八月的中下旬了。

到了這個時間點,距離章濟川他們返回校園也不遠了。

這一天,陳國華回到家,正在門口玩耍的陳小敏直接撲了上來。

“大哥,大哥,大嫂收到錄取通知書了”

“終於收到了呀,那可真是太好了,今晚加餐!”

陳國華聞言,頓時笑著說道。

就因為這個錄取通知書,於沫離沒少擔憂。

其實於沫離的性子還是比較獨立自主的,隻不過她跟陳國華在一起的時間久了,難免產生依賴心理。

加上陳國華在科研層麵上麵的成果,讓她不自覺地有些擔憂。

畢竟,如果離他太遠的話,她會自卑的。

“嗯嗯,加餐!”

老幺一聽,頓時眼睛雪亮,都快要流口水了。

沒辦法啊,饞啊!

其實家裡在最近這段時間,也不是很缺糧。

因為陳國華和他母親雲婉裳兩人的糧食和豬肉份額並沒有下調。

加上五月份下調之後,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再次下調了。

所以,情況還算過得去。

除此之外,陳國華和雲婉裳兩人還是高級腦力勞動者,每月還有一斤半的食用油補助呢。

這可是除了原本六兩食油份額之外的補助,真不算少。

就這麼平均下來,那麼家裡九口人,夥食上麵自然比一般家庭要好得多。

更別說家裡可是有五個人參加工作呢,就隻有三小隻和陳援朝他們四個孩子沒有工資罷了。

所以,有錢!

被小家夥牽著走進院子裡,於沫離已經笑瞇瞇地走了出來,看著他說道:

“國華哥,如果我收到的錄取通知書是北大計算數學係,是不是開學之後,我就能當你的學生了呀?”

這話一出,陳小月她們頓時捂嘴偷笑了起來。

已經她們已經可以想象到這一幕真的要發生的話,肯定是非常有趣的。

到時候說不定,她們都想去北大的教室裡見證一下呢。

較早之前,於沫離還在因為沒有收到錄取通知書而焦慮的時候。

她就曾經幻想過,如果她改專業之後,能不能進入北大當他陳國華的學生?

想不到她現在還再次問了出來,頓時讓陳國華好笑不已。

“如果你真是我的學生,那麼我們算什麼?”

噗嗤!

於沫離自己直接笑了出來,反倒是陳小月和陳小敏有些莫名其妙。

而喜歡看小人書的陳小梅,卻突然在這個時候開口說道:

“我知道了,大哥大嫂你們算是師生戀!”

哈哈!

老二和老幺這才突然大笑了起來,這反應是真的有點慢。

陳國華瞪了一眼老三,這才看向於沫離道:

“茉莉,你的錄取通知書呢?我來看看你到底是不是我的學生.”

“為什麼不是呢?反正我問過我娘和大娘了,進去北大之後,不管是不是你那個專業的學生,還是可以去聽你的課程的.”

聽到美少女的話,陳國華翻了個白眼。

看來她是打定主意了,沒想到她還這麼喜歡這樣的怪趣味。

也難怪,她畢竟是十七歲的少女,就算再成熟,也會偶爾有這樣古靈精怪的時候。

回到房間之後,陳國華這才終於看到了她的錄取通知書。

她考取的是北大醫學院藥學係專業,並不是中醫專業。

其實這個時候的北大,還真沒有中醫方麵的專業。

“那你以後要學習中醫的話,隻能去京城中醫藥大學讀碩了”

看完錄取通知書之後,陳國華感慨道。

於沫離卻是哼了一下,傲嬌地說道:“誰說的?我就不能自學嗎?”

“啊對對對,我們的美少女多厲害呀,肯定可以自學成才啦”

見他這麼說,於沫離頓時氣得咬牙切齒,舉起小粉拳就要打人了。

兩人玩鬧了一會兒,她這才解釋了一下。

由於現在臨近開學,所以她也收心了,今天就跟她母親一起去了一趟京城中醫藥大學,拜訪了一位中醫教授季文梅。

季文梅出自傳承了幾百年的禦醫世家,從小開始,她就在耳濡目染之下,對中醫十分了解。

雖說她沒有出過國,但對西醫也頗有研究。

並非人人都是魯迅,可以棄醫從文。

更何況季文梅本身就是中醫世家出身,當然很難再改換自己的職業了。

做熟不做生。

有季文梅在,於沫離往後學習中醫的話,問題並不大。

甚至還能輔助她學習醫藥這個專業呢。

陳國華聽罷之後,不由感慨了一下。

好家夥,難怪說寒門難出貴子,人家這些世家還真是盤根錯節,想要學習什麼,都輕而易舉。

從普通家庭走出來的孩子,如何去跟這些從小就開始學習的人進行競爭呢?

太難了呀!

不過,他也隻是簡單感慨了一下而已。

這件事對陳國華來說,也僅僅隻是這樣罷了。

甚至,他還挺高興自己遇到了於沫離,往後家裡有誰生病了,都不需要去看醫生了,找她準沒錯。

何況想要生病,隻怕也難。

每天都讓她幫忙號脈,嘿嘿,相當於每天都體驗了一次。

上輩子,陳國華就聽說過中醫的號脈之術,僅憑三根手指,就能斷定此人是什麼病癥。

特別是那些十分厲害的老中醫,一套銀針、一個脈枕、一張桌椅便可坐堂出診,而且醫術還十分了得。

閻王讓病人三更走,老中醫能拖到五更。

正所謂三根手指斷生死,不外如是。

所以,現在的陳國華,對美少女是非常期待的。

“那就好,那你以後要好好學習號脈,學習中醫之術,以後傳給咱們的孩子.”

“哎呀,你說什麼呢?”

於沫離聞言,頓時嬌羞了起來,一張俏臉都跟晚霞一樣紅了。

兩人都還沒結婚呢,提什麼孩子啊?

這計劃也太早了吧?

陳國華嘿嘿直樂,道:

“我說什麼了嗎?你說說,我說什麼了?”

一記粉拳打過來,陳國華直接佯裝受傷叫了起來。

被騙過很多次的於沫離,還是再一次被騙了,因為她心軟啊,舍不得看見陳國華受傷。

也有可能是心裡裝著他,甘願被騙。

都說一孕傻三年,戀愛也差不多。

小兩口打打鬧鬧,時間過得老快了,要不是陳小敏來喊他們吃飯,估計他們倆口子還能繼續玩鬧下去。

這很正常,小情侶嘛,親熱起來的時候,時間過得賊快了。

接下來幾天,倒是風平浪靜得很。

顧克錚很快融入到了新生活當中,每天都是最拚命的那一個。

得到一眾高中生、中專生的追捧和大學生們的認可,讓他心中熱血澎湃。

他不敢不聽陳國華的話,隻因為他很珍惜現在的生活。

盡管段雲平隻給了他十四級技術員的工資,每月僅僅隻是四十八塊五毛錢,但他也十分滿足了。

向叔寶和錢伯榮兩人就更不用說了。

在顧克錚進入光學材料研究車間之後,他們兩人就已經十分緊張了。

等到從金陵來的十七位技術員,向叔寶和錢伯榮兩人隻能更加賣力了。

否則的話,陳國華說不定會趕他們離開呢。

在王二虎、李大毛他們慢慢融入材料科研所的科研生活時,八月底也悄然而至,九月的開學季已經近在咫尺了。

這天,陳國華帶著論文來到了中科院計算機研究所辦公室。

蔡尚思看到他走進來,幸災樂禍地說道:

“老陳你每次都不那麼走運,夏教授出去開會了呢,哈哈,你要再等一等,最少要半小時吧。”

孫宗鵬已經盯著陳國華手裡的論文稿件了:

“話說老陳你這次又送什麼論文過來啊?你咋這麼高產啊?自從晶體管計算機之後,你就連著發了好幾篇論文了”

“對了,老陳,你最近是不是在搞半導體研究啊?你哪裡來的精力和勇氣乾這個研究啊?你不怕虧本嗎?”

“萬一啥也研究不出來,白白耽誤幾年時間,你領導不得跳腳啊?”

隨著孫宗鵬的話,魯小石也跟著說道:

“對啊,老陳,半導體材料實在是太難了,你估計沒聽說過之前物理和化學研究所那邊沈教授、陳教授他們的事兒吧?”

“我跟你說,我們在中科院已經好幾年了,可是知道不少這個半導體行業內的事兒”

“當初林蘭英博士他們回來的時候.”

建國的那一年,內地就已經開始孕育半導體產業了。

五二年的時候,作為內地半導體物理學科和表麵物理學科開創者以及奠基人,謝喜德博士從麻省理工畢業之後,回到復旦物理係擔任教授。

然而當時的內地,根本就不具備創建半導體產業的條件。

直到五三年的時候,半導體被列入了二五計劃的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同時774廠建立了。

774廠是專門生產電子管的,當初103計算機的大部分電子管就是這家工廠生產的。

原時空的歷史上,774廠後來就搖身一變,成為了顯示巨頭京東方。

除了774廠之外,還有華北無線電器材廠、京城有線電廠、川蜀宏明無線電器材廠等等,也都是在一五時期陸陸續續建成的。

所以說,五三年半島戰爭勝利之後,的的確確給內地帶來了很多援助。

雖說是要還債的,但工業基礎基本上已經打好了,便也無所畏懼了。

然而,即便是一五期間建設了156個重點科技項目,對半導體產業來說,依然沒有太多的好消息。

直到一九五六年的《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修正草案)》修改完成之後,確定了計算機、電子學、半導體、自動化作為‘發展規劃’的四項經濟措施。

內地半導體研發和半導體產業才開始建立起來。

但也就是在一九五六年,陳啟宏等專家研發出來了晶體管,算是給半導體產業來了一個開門紅,並且還實現了量產,然鵝也夭折了。

無他,成本過高,打不贏進口晶體管。

這就是令人窒息的現狀。

還有二極管、電阻、電容等元器件廠的現狀,也同樣不容樂觀。

這就是魯小石、孫宗鵬他們為什麼要勸說陳國華的原因。

蔡尚思和商崇新等人也跟著補充了不少,總結一點都是不能夠輕易沾上半導體產業,否則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老陳你今年也才十八歲,正值青春年少,你搞點其他科研項目多好啊,比你死磕半導體,強太多了.”

“如果我要是有你這樣的成就,現在指定直接繼續機械自動化或者晶體管計算機深化、優化等項目發起沖擊,也肯定比你跨行去搞半導體容易得多.”

陳國華一直笑嗬嗬地看著他們,並沒有開口打斷他們的話。

如果是站在一般人的立場,那麼蔡尚思他們的說法,無疑是最適合的。

要知道,連陳啟宏他們這樣的專家也都遭遇失敗,何況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