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如期而至(求月票)
“陳主任,可算是見到你了。”
聽見動靜,陳國華回頭看了一眼,頓時詫異了一下。
門口那邊來了好幾人,戴希璋、趙忠堯、席德明他們三人赫然在其中。
這些人都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人,居然都湊一起了。
幾乎是一瞬間,陳國華的大腦就高速運轉了。
很明顯,不管他們是湊巧碰一起還是其他原因,隻要是他們來了,那麼必然不會有什麼好事兒。
好在陳國華已經差不多結束午飯了。
因此,他在吃完飯之後,就把戴希璋他們帶回辦公室這邊,看看他們到底是什麼事兒。
“陳主任,你不厚道啊,要不是我從老席他這邊得知,你們研究所拿出來了一款十分不錯的陰極射線管材料,我都不知道呢”
剛坐下來,戴希璋便幽怨地說道。
陳國華聞言,怪異地看了對方一眼,道:
“戴主任,伱應該知道,席組長是負責示波器項目,他們那邊應用的陰極射線管也算不上多麼先進,你們九所不是搞航空發動機研究的嗎?要這個乾嘛?”
“陳主任啊,我的陳大主任啊,您是不是忘記了,我們九所的全名是叫京城航空工藝與生產組織研究所”
戴希璋一聽,頓時忍不住糾正了起來。
換句話說,他們九所這邊,需要的是所有關於飛機上麵的器材。
而飛機上,除了需要航空發動機之外,在駕駛艙也是需要顯示器的啊。
並且這些顯示器也不是隨便的顯示器,而席德明他們這邊的示波器裡麵的陰極射線管,其實也不是他們需要的。
奈何,戴希璋聽說了,陳國華他們這邊還有其他產品。
振華研究所目前還在研製數控機床這樣的項目,這個項目同樣需要陰極射線管。
而不同的機床,所需要的顯示器,自然是不一樣的。
對於飛機來說,他們當然是需要訂製不一樣的顯示器。
莫斯科那邊的飛機,幾乎都是機械按鍵,不會有什麼顯示器。
而戴希璋他們之前就已經拿到了部分飛機設計方案,裡麵就需要使用到計算機。
比如氣壓顯示等,都是需要利用到這些元器件的。
“行吧,行吧,我知道了。”
聽罷戴希璋的解釋,陳國華無奈地攤攤手。
“我最近事情很多,隻能夠顧得上我自己這邊,還真沒有辦法顧得上戴主任你們這邊了.”
說這句話,他什麼主動跟戴希璋聯係過?
就算是去年研發的鈦合金材料,也是戴希璋剛巧碰到了京城鋼鐵廠,然後才厚著臉皮,搭上了這一波順風車罷了。
“陳主任,我就厚著一個臉皮,往後您這邊有什麼新的技術發明,能不能讓我瞧一瞧?”
陳國華搖頭道:
“不行,有些技術還是需要保密的”
“不是,就我自己看,其他人不會知道的”
戴希璋趕忙解釋了一下,真是生怕陳國華誤會。
事實上,他確實是很想知道振華研究所的一些產品。
如果是他們九所能夠用得上的話,那麼他們就不用再去鉆研了。
“到時候再說吧,我們最近也沒有什麼突破。”
想了想,陳國華如是說道。
他們振華研究所又不是什麼垃圾場,還能任由對方挑挑揀揀不成?
雖說現在講究互幫互助,但陳國華隻能夠優先考慮自己這邊,而不是考慮其他單位。
多一個人知道,就多一份風險。
所以先忽悠過去再說。
見此,戴希璋隻好嘆一口氣。
接下來他又關心了一下石佳怡、範誌倫和沈智揚他們八人。
“哦,小石他們呀,戴主任你自己過去看看吧,我最近事情很忙,都沒顧得上他們.”
聽到陳國華的話,戴希璋的表情,更加幽怨了。
前者去年十二月就說過了,石佳怡他們來了振華研究所之後,陳國華肯定沒時間搭理他們的。
那個時候,戴希璋還想著,再怎麼不搭理,也好歹一個月看一次吧?
畢竟他們就在振華研究所內,而且也成立了航空發動機試驗。
結果,陳國華還真不去看一眼啊?
真的有那麼忙碌嗎?
帶著疑惑,戴希璋先告辭了。
等戴希璋一走,席德明這才開始說他的事兒。
後者說的事兒,也不是麻煩事兒。
就是來通知陳國華一聲,他們已經造出來了五臺不一樣的示波器,目前已經送去大西北那邊了。
“這麼快?”
聽到這裡,陳國華頓時驚訝了起來。
事實上,確實是有點快,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要知道,現在還沒到五月呢。
按照原定計劃,是在六月份之前,能夠研製出示波器就很不錯了。
上個月的時候,陳國華還去過物理研究所二部那邊,協助過他們完成探頭等元器件的研發工作。
現在臨近四月底,他們就完工了?
“不快了,嗬嗬,在陳主任你們幫忙解決了那些元器件之後,我們還是拖到了現在,已經很慢了”
席德明謙虛地說道。
一月份的時候,陳桂英等大部分從大西北回來的研究員,全部到位之後,才開始研製示波器。
到現在,已經過去差不多四個月的時間了。
加上振華研究所還幫忙解決了不少元器件和技術問題,確實是有點慢了。
“所以,大西北那邊,現在可以開始同步聚焦技術的研發項目了吧?”
陳國華沒有繼續糾結示波器的問題,而是追問了起來。
一旦同步聚焦技術完成之後,那麼距離引爆混世魔王的時間,就更近了。
“還不行!”
此時,旁邊的趙忠堯卻道:
“電子倍增器還沒研製出來,而且點火中子源裝置也還沒研製出來,所以我今天過來就是想問一問陳主任你,能不能幫一幫忙?”
陳國華聞言,頓時苦笑地攤攤手道:
“趙教授,您也太瞧得起我了吧?那可是點火中子源裝置啊,我怎麼可能會啊?”
“不,陳主任,我記得你之前不是完成了離子源的製造工藝嘛對你來說,應該不是什麼問題才對.”
趙忠堯的話,頓時讓陳國華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點火中子源和離子源這完全就是兩碼事,完全風馬牛不相及好不好?
這玩意兒其實就是用於引發蘑菇蛋鏈式反應的中子源材料。
裡麵涉及到了放射性物質和元素周期表裡的輕核元素,光是提取就成了很大的問題。
而離子源是什麼?
離子源僅僅隻是一種可以使中性原子或者分子電離,並從中引出離子束流的裝置。
兩種裝置根本就不在一個等階上。
並且,早在五九年的時候,王芳定他們就開始進行點火中子源的研製工作了。
在五七年的時候,莫斯科那邊基於國防新技術協定,王芳定他們一邊學習俄語,一邊學習錢先生定下來的‘裂變產物分析’課題。
隻因為在引爆混世魔王的時候,很多測量都會用到這個裂變產物分析。
作為蘑菇蛋的關鍵部件之一,點火中子源一共有三條技術線路。
王芳定他們便是負責其中一條,也是原時空最成功的一條線路。
按照原時空的路徑,王芳定他們是五年之後,也就是在一九六四年的時候,才會完成所有點火中子源的研製任務。
現如今是一九六一年,距離他們完成該項目還有很長一段時間。
可陳國華一個半路出家的人,跑去搞這個項目?
嗬嗬!
真不知道老趙他是怎麼想的。
“趙教授,我確實研製出了離子源,也確實研製出了加速器,但是我對放射性物質的化學研究,不懂啊”
陳國華趕忙給趙忠堯解釋著說道。
他也不是不想幫忙,而是這玩意兒實在太危險了,說好的他隻是打打輔助。
結果離子源、加速器、示波器、球形體的數學問題等等,陳國華全都上了。
再加上計算機的話,陳國華都已經是蘑菇蛋科研項目的主要功臣之一了。
偏偏,點火中子源這東西,還真不是陳國華拿手的。
工藝這個東西,人家王芳定他們是不缺的,畢竟都已經定下來三條技術線路了。
錢先生是有這方麵的技術,並不缺乏製造工藝的呀。
關鍵的難點在於原材料和試驗。
現如今,王芳定他們是在一座簡易工棚裡麵進行試驗的,隻因為這是最靈活,且可以很快把房屋建立起來的。
整個工棚內部的裝飾是這樣的:油漆天花板墻壁、地麵鋪橡皮、設置手套箱、安裝強通風機等。
而且眾所周知的一件事,其實居裡夫人發現鐳的時候,就是在工棚裡完成的,這是科學界的一段佳話。
跑去這樣的地方做試驗,那是相當困難的。
試想一下,三伏天的時候,穿三層防護工作服,戴上兩層橡皮手套,每天都是揮汗如雨;冬天的時候,天寒地凍,自來水管都被凍裂,還得進行試驗,非常艱苦。
反正陳國華不適合去搞這樣的研究。
陳國華唯一能夠幫得上忙的便是為他們提供比較有力的計算機或者數學計算了。
聽到陳國華的話,趙忠堯嘆了一口氣。
事實上,他也隻是說說罷了,也沒敢奢望陳國華會真的去。
並且,陳國華真的過去的話,趙忠堯還要擔心被邱宗嶽罵呢。
要知道,陳國華離開之後,振華研究所幾乎就等於廢掉了。
現如今,盡管蘑菇蛋科研任務很重要,但振華研究所同樣不可以放棄啊。
更何況,陳國華研發出來集成式計算機,並且將會在今年七月左右,會拿出性能更加優越的芯片。
到時候超級計算機的運算速度能夠一舉突破五億,甚至十億也不是沒有可能。
基於此,邱宗嶽等領導層也不可能讓陳國華離開振華研究所的。
另外,現如今的點火中子源裝置,其實已經多了不少研究員,研發速度已經加快了不少。
目前來說,鈾235這樣的原材料已經不缺了,現在就等著完成同步聚焦技術之後,再加上點火中子源等相關裝置,就可以進行最後一步了。
而趙忠堯之所以會跟陳國華提這件事,也是深知後者在科研項目上麵的創新能力,希望陳國華可以在目前最困難的點火中子源裝置層麵幫幫忙。
畢竟有陳國華幫忙的加速器、離子源、示波器等項目,研發速度都是突飛猛進的那一種。
偏偏點火中子源裝置是從前年就已經開始了,現在都過去快兩年了,還沒完成,大家夥都著急呢。
就有一種萬事俱備,就差一個打火機的那種迫切感覺。
席德明坐在一旁,沒有吱聲。
而此時的陳國華,解釋完之後,就沒有再說什麼了。
隨後趙忠堯又聊了幾個技術問題,便跟席德明離開了。
目送他們離開之後,陳國華搖搖頭,他也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事關點火中子源裝置的事兒,上麵比陳國華還要急。
在超級計算機的加持下,加上示波器等裝置都已經就位的情況下,會有更多專業的化學家、物理學家和數學家被派遣到這個項目當中,完成點火中子源裝置的研發任務。
並且,從目前來看,王芳定他們所在的這個技術項目,是最有可能突破的。
所以錢先生他們要是不傻的話,絕對會加派人手來幫助王芳定。
陳國華不會小覷天下英雄,他能夠做到的一點,那就是做好他自己的本職工作。
其他方麵的話,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他能幫就幫。
幫不了的,他也很無奈啊。
下午,薛亞軍繼續了解振華研究所,而陳國華則是在前往實驗室的半路上,被戴希璋給攔住了。
後者跟石佳怡、邵福奇和範誌倫他們聊過天,從春節過後,陳國華來過一次,直到現在都沒有再來過一次了。
屬實是有些過分了。
但又如何呢?
陳國華早已經說過了,他確實不會經常來航空發動機實驗室的。
但現如今戴希璋親自出麵,陳國華多多少少也要給對方一點麵子。
“陳主任啊,你好歹給我一個麵子,什麼時候給他們一個機會,考核一下他們目前的學習進度,畢竟從十二月份到現在,也已經過去快五個月的時間了.”
航空發動機實驗室內,戴希璋苦口婆心地說道。
盡管石佳怡他們現在是振華研究所的研究員,可不管怎麼看,他們更像是九所的人一樣。
當然了,這可能是跟陳國華沒有經常來這裡,導致他們沒有多少歸屬感。
也是因為現在戴希璋站一旁,為航空工業勞心勞力地付出,所以才會給陳國華這樣的錯覺。
“戴教授,不是我不樂意考核他們,而是您也知道,我現在很忙。”
陳國華攤了攤手,道:
“還有就是,即便他們考核通過了,我也沒有時間來安排他們接下來的研發工作啊”
“目前他們隻有八個人,最適合的工作就是學習,其他的任務,交給他們的話,他們也乾不了啊”
戴希璋當然深知這些,可終究還是不甘心。
“那也可以讓他們乾一些設計方麵的工作,或者有什麼辦法可以讓他們加快學習的進度呢?”
聽到戴希璋的話,陳國華搖頭,道:
“戴教授,您可能不知道我們振華研究所的傳統,所有的技術資料,都是我來負責的.”
“所以關於發動機的設計或者說關於飛機的設計,其實我們是不缺的”
“對於我們振華研究所來說,其實最缺乏的反而是技術員、研發人員等”
“我們造飛機也好,或者造其他設備,在振華研究所這邊,都是由我來領頭,分配任務,解決技術問題,攻克難關”
戴希璋頓時大吃一驚,瞠目結舌道:
“難道這麼多的科研產品,都是這樣研製出來的?”
好家夥!
按照陳國華的說法,那麼振華研究所產出的大部分產品,都是他一個人占據絕大部分功勞啊。
太令人吃驚了!
盡管之前,戴希璋就跟陳國華接觸過好幾次,知道後者是一個學究天人的超級天才。
但他還是低估了陳國華的實力。
“也不完全是這樣,我就是引導作用,大部分工作還是由研究員來完成的。”
陳國華謙虛了一下,接著說道:
“戴教授,我對航空發動機這個項目是有我自己的規劃的,今年夏天,等我忙完幾個項目之後,也就是下半年,我就會啟動航空發動機這個項目.”
“到時候肯定需要跟戴教授的九所進行合作的,還希望到時候戴教授能夠鼎力相助。”
戴希璋聞言,頓時大喜。
他直接就點頭答應了下來,隻不過未來他是否會後悔,那就不得而知了。
反正目前而言,陳國華是沒有心思和時間去顧及這些項目的。
時間飛逝,轉眼過去了兩天時間。
薛亞軍已經漸漸熟悉了振華研究所的工作節奏和風格,慢慢融入了進來。
對於一個剛入職的新人,薛亞軍需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
最起碼他對振華研究所裡麵的很多規矩,還是不太懂的。
而且他是一個四十多歲快五十歲的人,要改掉以前的一些工作習慣,重新適應現在的工作環境,毫無疑問,也是一項挑戰。
但他必須盡快融入進來。
融入工作的最好辦法,那就是積極投入到工作當中,比如多跟侯思和溝通,做後者的思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