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集結號》、《上帝也瘋狂》、Y染色體(1 / 1)

八卦天文聊天記錄,從第一章關於仰望星空,天上的豪車北鬥七星、神車手命名的名星,到宇宙和地球的起源,中國的宇宙創世盤古開天辟地。   關於天文學的簡單脈絡逐漸徐徐展開。   上一章咱聊了盤古開天辟地的神話,這代表了遠古或者是古代人類對天文學的美妙的想象力,並編寫流傳了許多關於宇宙星空的文化。   天文學之所以為天文學,是人類對宇宙客觀的認識的反映,兼具實用性和科學指導性於一體。   古代的天文學雖然是無知的,但正是因為這種無知,往往凝造出神秘感,古代懂得天文的人,往往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   人類是進化的動物,受到環境氣候土地的巨大製約。   就如飛鳥遷徙,正如青蛙冬眠,正如駱駝儲水,正如虎豹獵食。   人類在大自然麵前,總是無能為力,隻有適應,隻有不斷提升生存技能。   而主宰大自然的,往往就是我們一直在聊的——天文學。   鬥轉星移,季節變換,宇宙環境的變化,直接導致地球環境的巨大變化。   我們一直在倡導: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   可是必須認清楚一個事實,自然才是主導,人類隻是其中的一部分。人不能勝天。   ————————分割線   洋洋灑灑說一一堆讓人打哈欠的話,我們現在直入主題。   前文《瞬間看地球》我們坐著時光穿梭機簡單瀏覽了一次地球誕生後直到人類出現的地球“撿屎”(簡史),現在咱開始聊聊人是從哪來的,特別八卦一下中國人的來源。   我們從一部早期穿越題材的電影,一個穿著隻遮住重要部位的衣服的一個原始黑人土著開始。   1980年,有一部很另類的搞笑電影上畫,這個電影主要講述一個非洲的原始部落的一個人,角色名字叫“阿基”,他是由真實的非洲沙漠裡的一個原始部落的人飾演的,他的名字叫“歷蘇”,電影裡阿基所在的原始部落地處沙漠,與外世隔絕,過著挖樹根,打獵,采集露水解渴的原始生活,估計,1980年,這個部落的生活情景和公元前1980年或者更古老時基本沒有多大變化。   這是一部搞笑喜劇片,歷蘇飾演的阿基在打獵的時候遇到一隻從天而降的可樂玻璃瓶子,整個部落為了這個天外來客的到來發生種種搞笑的故事。   這部電影叫《上帝也瘋狂》!   這個電影在當年相當火爆,甚至連如日中天的香港電影都對如此有喜劇細胞的原始黑人歷蘇充滿興趣,並在《上帝也瘋狂》上演後,邀請歷蘇到香港拍攝了著名的《香港也瘋狂》、《非洲和尚》、《非洲超人》幾部電影。   雖然是值得推薦的喜劇片,但是,這電影的劇情,尤其是《上帝也瘋狂》和《香港也瘋狂》,那絕對是穿越劇的鼻祖。這些電影,種草推薦,非常好看,買會員也值得。   這些電影帶來的原始與現代的碰撞及文明發展的出現的巨大反差,恰如其分地展現出人類社會的進步與滯後的強烈對比、碰撞,是除了喜劇元素外,留給人們巨大的思考空間。   是的,當文明發展到現代,從天文學的角度而言,實在是已經真正的使用一個非常貼切的詞匯來形容:   “日新月異”!   歷蘇並不是一個古人穿越到現代,也不是現代人穿越到原始社會,恰恰是歷蘇和我們都處在同一個時間點。   隻是我們的社會進步飛快,他們的社會停滯不前。   當和歷蘇同一生活水平的非洲原始人類在風餐露宿、茹毛飲血的時候,又何曾想到,他們的與世隔絕,竟然導致百萬年後他們的後代陰差陽錯地與其他先富起來的人類族群會以這樣巨大反差的方式來相遇,而這樣的相遇,一開場就以電影的形式來表現。   其實,歷蘇的智力水平和我們並沒有什麼不同,原始人類跟我們唯一不同的,就是知識量的累積的巨大差異。   包括最原始的知識——“天文知識”   《給仰望者的星空史》這本書裡說:   “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顯示,至少有理由相信我們對夜空的迷戀在幾乎接近7萬年前人類進化至類似現代人類的時候就開始了”   當古人類和今天的我們都抬頭仰望星空的時候,麵對如此巨大的人類認知反差,想起了我國唐朝詩人張若虛的那首《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是的,估計數萬年前,有智力的原始人類看著夜空的群星和月亮,跟我們現在觀看到的群星和月亮,基本一樣。   這就相當穿越,相當時空交錯了,從瞬間看地球“咻”的一下就把40多億年的地球的發展瀏覽一次,如今麵對如此震撼的文明落差,又一次使本人感受到“古往今來,上下四方”的無窮盡的廣闊中去。   關於人類、亞洲人類、中國人類的起源問題,本人曾到處翻閱資料,很不容易地找到一本叫靠譜的書籍,書名叫:   《Y染色體與東亞族群演化》。   這是一本學術性很強的書,由於該書非常偏門,正式發行的正本無法找到,隻找到復印本。對於學渣的本人而言,書中分析報告如看天書,好在該書還算通俗易懂,有故事情節,本人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才略懂一二。   亞洲人類,中國的人類的來源,根據這本書所說,人類和地球上所有的物種一個樣,隻有一個起源。   這個起源就是古老的非洲大陸,歷蘇同誌的故鄉非洲,可能也是全世界人類的發源地。   電影裡,歷蘇因為天外來物——可樂瓶才走出非洲,而在100萬年前,他的古老祖先直立人就開始走出非洲來到歐亞大陸各個角落,來到東亞的直立人,演化成了北京猿人,以及咱們前文聊到的用RAP來介紹登場的雲南那邊考古發現的“元謀人”。   而根據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人類其實是“手辦”,所謂的“手辦”,就是年輕人玩的玩偶,模型等等,叫“手辦”,人其實是女媧的“手辦”   古書記載:天地開辟,女媧黃摶土作人。   啥意思啊?   就是人類是女媧捏小泥人一樣捏出來的。我們就是小泥人,所以我們平時老說自己被人玩了被耍了,這不就很正常嗎?玩偶嗎,就是用來玩的嗎?沒毛病。   後來,又有了炎黃,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後代。   那炎黃是誰?炎黃再之前有誰?   這個很復雜,眾說紛紜,神話故事滿天飛。   以前關於神秘的天文和科學現象,基本都是靠盲猜,什麼占星術,八卦算命,什麼奇門遁甲什麼觀象占卜,都是比較牽強附會,甚至迷信,子虛烏有。   粵語叫“估估下”,全靠“估”!   現在有了分子生物(人類)學、地質學、考古學、解剖學、民族學、語言學、地理學多學科的強強聯合,甚至可以根據一些發掘的人類殘留物,如毛發骨頭等,分析其染色體的變化和種類,來跟蹤人口的遷徙,達到種族族群的來源判定。所以,科學是好東西。有了科學,就不用像古代的前輩艱難。   《Y染色體和東亞族群的演化》,之所以權威靠譜,關鍵在於“Y染色體”。   什麼玩意?   Y染色體是純父係遺傳的單倍遺傳物質,總是由父親傳給兒子,時代相傳,在群體間差異最顯著,可以很好地追溯人群父係源流,所以被廣泛應用於群體遺傳結構研究。   舉個例子,假如啊,我說假如,如果正在閱讀本書的您,有一天意外地出軌有了私生子。   可能您要說,誰TM出軌啊?誰有私生子啊?   別生氣,我是說假如啊。   假如您出軌意外有了私生子,那技術人員就會用到這個Y染色體來作為檢測對比,馬上證明那個私生子就是您的傑作,毋庸置疑地科學準確。   所以說啊,現代的遺傳學連曹操的家族都能分析得明明白白,在道德法律的角度,奉勸一下各位,注意生活作風了哦,別在外麵亂搞,搞出人命出來,Y染色體一驗就知道,一查一個準。別搞出“喜當爹”出來。   題外話啊這是。   總而言之,咱們想知道我們從哪裡來這個原始的答案的話,Y染色體的分析就是得出答案超級利器!   在這裡,順便提一下這本奇書,這本書是一本乍一看很枯燥無味的學術報告書籍,但不斷閱讀發現,該書的趣味性也非常強。書裡說分子生物學家已經根據Y染色體能夠追溯父係的特征,甚至還對三國時期的曹操的身世和曹姓後代進行準確分辨。也對明朝下西洋的鄭和的DNA進行分析例子。很有趣,但我們聊天文主題,就不多闡述了,反正得到這樣一本書,實屬幸運。   有道是:得好友來如賞月,有奇書讀勝看花!幸甚至哉!   言歸正傳。   生物學染色體和考古學的結合,使中國華夏祖先的來源有了更清晰的依據,甚至精確到遷徙時間和路線。   染色體的跟蹤異常復雜,是一個龐大係統的專業科目。經過本人不自量力地去翻閱一些分子生物學和亞洲人種遺傳學的科學書籍,尤其是這本《Y染色體和東亞族群的演化》,後來發現,其內容錯綜復雜到一度讓我忘記了原來我們是聊天文的話題的。   記得美國著名考古學家亞歷山大.馬沙克的妻子在2004年的《紐約時報》雜誌上說的:“馬沙克原來對太空時代非常著迷,原本想寫一本關於太空時代的書籍,但因為不斷翻閱歷史資料,以至於他寫出的內容離開太空時代,回到了冰河時代。”   是的,天文是廣闊的,要從頭開始去細說,必須得從最開始的開始而開始。   因此,在這裡學藝不精班門弄斧地大概摘錄一下遠古咱中國人的來龍去脈的主要路線。(水平有限亦請諸位讀者包涵一下,保證以專業的典籍作為聊天的確實依據,也不敢擅自胡說,希望專業的大神不要鄙視本人,淺嘗即止,一介學渣,隻會“吹水”)   我國著名天文學泰鬥王綬琯(現代天體物理學的奠基者,天上編號3171的星星就叫王綬琯星)說過:“中國古代天文學建樹非凡,遺澤久長,是我們民族的驕傲。我一直懷著崇敬的心情向往著這份文化珍寶。隻是數十年漫漫學海中有許多錯過的機緣,以致今天仍然還像是一個鵠立在聖殿門前的朝聖者,終未能進入門庭。”王院士他在古代天文學聖殿前門都沒進的話,估計像我這種天文愛好者小迷弟,就隻能像屌絲一樣茶餘飯後聊聊天。   華夏祖先從哪裡來,這個問題,有多復雜?   繼續從一部電影說起,相信都記得電影《集結號》吧?馮小剛導演的戰爭電影大作,電影裡由特爺們的演員張涵予飾演的連長穀子地(相當有軍人氣魄,男人都覺得他Man),帶領47人的連隊進行抗戰,頑強抗敵,除他一人其餘全部壯烈犧牲,後來戰爭結束,由於部隊改了編製番號,後來穀子地想去找回原來的部隊,想弄清楚到底吹響集結號沒,幾十年過去滄海桑田,物換星移,況且部隊的番號改了又換,換了又改,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不知道上哪找去,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在分方麵的努力下,終於在變得麵目全非的大概地點,找到當年那個番號的戰士的遺骸和戰鬥點位。相當可歌可泣蕩氣回腸。是爺們都得敬佩萬分。(個人非常喜歡的戰爭電影,墻裂推薦)   向我們偉大的中國軍人致敬!   言歸正傳,打仗過後,幾十年都能稱為滄海桑田,天地都能如此變幻,一個打仗的連隊,滿打滿算增員進員遞補,就算有幾千號人吧,幾十年亦如此艱難才能跟蹤尋找。   47人,穀子地非常艱難地找了很久很久很久。   想想看,要尋找遠古人類的動態和遷徙蹤影和路線這樣的工作,可想而知是多麼困難的事情。   那簡直了。   一是按時間來算,動則上萬年上數十萬年甚至百萬年。   二來時間遠古,沒有人證,沒有文獻記錄記載。隻能通過考古(隨著科學發展,地質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讓考古工作如虎添翼),在這裡插個題外話,前兩年新聞報道有個女同學考試成為高考狀元後,報考了北大的考古係,一時間在網絡熱烈討論,高考狀元去學考古學,一時間飆上熱搜,網絡輿論甚囂塵上,最直接的一個話題是,考古學到底有啥用?實際一點來說,它到底能乾啥,千辛萬苦出個高考狀元,去搞一堆破舊的瓶瓶罐罐,去到處挖到處鉆,時不時接觸僵屍木乃伊?旅遊啊?探險啊?搞刺激啊?怎麼找工作?   其實考古有什麼用這個話題不太好說,咱們主題是聊天文,而考古也是一個龐大係統的學科,它的意義,個人認為主要是了解歷史,解構歷史,認識歷史,保護歷史(文物),在古代的認知中吸取更多文化甚至諸如建築學等學術精華,以史為鑒,提升民族凝聚力,增強民族團結,提高文化自信,重塑民族的自豪感,並發掘沉睡已久的失傳失蹤或者斷代的文化。   天文是人的認知,從哪而來?從天而降。   而人從哪來,沒法時光倒流,就得考古。   在這裡要端正一下,沒有考古,就沒有證據,沒有證據就沒有對歷史的精確了解,沒有對歷史的精確了解,就不能知道古代的事物發展的真相。以史為鑒,才能明秋毫。   回到尋找華夏祖先從哪來這個話題,這樣的考古就像找一個很久很久之前的部隊和戰友,跨越萬年,民族遷徙融合,不斷遷移,不斷聚合離散,在寬廣的時間維度,考古學家要不停地去發展遺址,生物學家要不停進行鑒定對比,實驗測試,地質學家要不停分析發掘定位。   考古人“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在這個被世人認為冷門的領域裡,風餐露宿,宵衣旰食,不斷點亮那些古代的蒙昧未知的歷史角落,向現代的我們展示人類歷史的包羅萬象。值得我們致敬。   對人的考古,尤其都我們遠古祖先的考古,基本上有四大學科的支撐,考古學、遺傳學、地質學、民族誌學。   考古學用來分析物品和信息。   遺傳學用來跟蹤和歸類人的族群。   地質學用來分析發掘考古方位。   民族誌學用來總結人類族群的社會規律。   近年來,隨著科學發展,對尋找遠古祖先的研究,在四個學科的共同協力下,得到質的飛躍。   主要是遺傳學。根據幾部染色體和亞洲人種遺傳的科學著作,這裡從天文先驅伏羲(距今6500年)為界點,往前研究,都說我們是炎黃子孫,對於我們共同祖先的來源,大概概括出以下幾點(以我的吹水能力隻能大概,望多多指正教導):   第一,距今230萬年,所謂的“能人”出現在非洲。   第二,智人出現在距今20萬年前。   第三,智人出現後約13萬年,出現了“智人”。而後開始了人類全球大擴散。   第四,開個玩笑啊——可能來咱中國的亞洲人群可能都不喜歡在中午吧,因為他們統稱為:早晚亞洲人(早亞洲人和晚亞洲人)。   早亞洲人呢比晚亞洲人早那麼幾百年左右(在動不動萬年為單位的遠古時間來說很短的啦,可以幾乎說是同時)進入東亞大陸,唯一不同的是早亞洲人直接在距今大約三、四萬年前從東亞各地區自西邊出發狂奔到中國的黑龍江一帶的(咋中國的人怎麼都從西邊來?因為東邊是海洋沒辦法,人口來源估計直接從西邊外地搬遷過來,比魚類進化上岸快得多吧)。   而晚亞洲人呢,確實有點晚,晚了兩三萬年在寒冷盛冰時期才進入中國(有興趣的老友可以查查新仙女木事件,是地球上一次著名的突然降溫事件,聽說是彗星撞擊地球導致的,熟悉的彗星熟悉的撞擊熟悉的降溫,恐龍:我謝謝你哦);晚亞洲人是構成我們共同祖先的主體,按遺傳分子學y染色體分類,分O1、O2、O3,分支又分亞型,由於遷徙路線多,過程復雜,族群的跟蹤比張涵予尋找集結號的連隊要復雜得多。   鑒於信息過於龐大,主要講講大名鼎鼎的O3亞型裡的O-M122型,後來分化成更著名的M-134和M-177(這是華夏民族的共祖,我國民族以漢族人數居多,現在漢族人群中又有75%擁有O-M122基因。   M-134基因族群在1.9萬年前在川、青、甘一帶生活,並擴張分化成M117和F114兩個單倍群,F117就是我們熟悉的炎帝的族群,而F114就是黃帝的族群。   《國語.晉語》裡有句為學界點贊推薦的話:“昔少典娶有蟜(跟腳字同音)氏,生黃炎二族,炎帝以薑水成,黃帝以姬水成”(看到“姬”字,就快看到歷史的邊緣了,想到姬昌了吧)。   就是說F114的少典族跟M117的有蟜氏聯姻,分出黃炎二族,炎帝族群在現在的陜西省渭水上遊附近,黃帝在河南新鄭一帶。   值得敲黑板注意的是,先秦經史學家,尚書學泰鬥劉起紆先生告訴我們:少典的典字,是氐的音轉,有蟜的蟜字,是羌的音轉,恰恰驗證了我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青、甘、川一帶。   由於遠古祖先有多動癥,遷來徙去(實際上是為自然氣候和生活所逼,看來,為生活所逼,也是遺傳的),挪的窩特別多,族群遺址文化繁盛,我們主要記住幾個著名遺址文化:   廟底溝文化、裴李崗文化過渡仰韶文化、賈湖文化、羊坡文化、三星堆文化、河姆渡文化。   其中學術界頗為權威的觀點是:文化意義上的早期中國,萌芽於裴李崗文化(估計開始會製陶了,要不怎麼“賠你缸”?開個玩笑)。   為什麼呢?因為遠古祖先選到這個裴李崗地方相當不錯(按道理這時候天文學還沒形成咋就這麼會選地呢),這地方好啊,可南稻可北黍,可以說人們糧食自由了,而且製作的石器工具精良,且形成大規模聚落,人多了力量就大了,還學會原始的開墾,砍伐林木,翻土播種,收割研磨通通一條龍,主打一個流水生產。   裴李崗文化中考古發現了唐戶遺址,是迄今為止我國最早的村落,妥妥的華夏第一村。   而仰韶文化就更牛p了,怎麼牛P,想知道的請喝奶茶我告訴你(開玩笑哈,仰韶太著名且信息量太大,而且譽為中華文明的主根所在,篇幅過長且超出了我們聊天文學的範疇,各位自行了解)。   咱主要知道仰韶文化是母係社會過渡到父係社會的新石器時代農業文化,房屋有布局,(估計開始有三室一廳一衛了,有沒有入戶花園沒考究,但肯定的是絕對不收物業管理費),甚至還有男性生殖器圖騰的陶製品(挺刺激挺奔放的了)。   根據我們看的港產黑社會電影《古惑仔》,幫派群體經常為了利益“搖人”火拚。   炎帝和黃帝的族群是不是古惑仔咱也不知道,但和陳浩南他們一樣,本來好好的,但時間長了一涉及到利益,就難以逃避競爭沖突的規律,有利益就會有意見不合,一言不合就會打架,有打架就會有人吶喊有人拉架,拉架和吶喊的人多了就一起加入打大架,更大的架就是:   “war戰爭”。   當時打架很有影視效果,炎黃二帝各帥領以熊、狼、豹、虎、雕、鷹等圖騰旗幟的部落,動不動搖人到街上搞事,香港古惑仔電影專業術語叫“開片”,雙方操起原始的石頭棍棒(粵語叫:捺架撐)天天乾。   原來一開始隻是局部有架伴有大架,後來,因為雙方都發現阪泉這個地方(今山西運城)處有食鹽產地,二話不說開搶,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這開搶啊比雙十一雙十二殘暴多了都不帶倒計時的,炎黃打了這輩子最大的架——阪泉之戰。慘烈程度令人發指,可能還保留原始人的野蠻的原因,古書記載:炎帝無道,黃帝伐之,血流漂杵。   杵都被血水漂起來了,哎喲我滴媽,這哪是打仗啊?這是集體做手術吧!(還保留茹毛飲血的野性)   在炎黃共處的較和平時期,根據史學家分析,炎帝一族的部落裡,可能出現一位善於耕種種植的奇才,或許是神農氏的原型。神農氏嘗百草,李時珍都要叫一聲師父。   黃帝戰勝炎帝後,統一各部落族群,此時來到距今5800年的時間節點,距離可以跟天文搭上邊的那個大神——“伏總”很近了。   周星馳曾在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說過一句八言絕句:“越來越接近秋香姐,今日的心情確實不同,確實不同”。越來越接近跟天文有關的人了了,確實心情比較激動。   以上,原諒我的知識淺薄,因此我們華夏祖先怎麼來的過程簡潔而膚淺,有機會的話加個微信(男同學也是可以的,沒問題)我們具體聊聊。   隨著時間往前推移,無數開始仰望星空的人中,終於出現了一個有點“文化”的。   洋洋灑灑,說了一大通人類、亞洲人類、中國人的來源,。目的隻為了聊清楚我們的主題:天文學的載體——人類的前世今生,來龍去脈。   下一章,關於天文學,我們再次立足中國神話,八卦一下一個中國歷史上如雷貫耳的一個牛人,聊一聊中國第一個掌握天文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