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構是徽宗第九子。 母親韋氏出身寒微,初侍徽宗時被封為平昌郡君,有孕後進封婕妤。大觀元年五月,在宮中生下皇子,累封至婉容,此後再無所出。 他父皇徽宗趙佶是出了名的風流天子。 生於元豐五年,四歲時父皇神宗駕崩,兄長哲宗即位。 紹聖三年,十五歲的趙佶被冊封為端王。 元符二年,賜婚王氏,時年十八歲。 趙佶自幼酷愛筆墨丹青,對奇花異石、珍禽走獸有著敏銳細致的觀察力,於作畫有著極高的天賦,瘦金體書法更是獨步天下。此外,撫琴、點茶等風雅事無所不通。尤好學醫、問道,皆有所著述,頗有造詣。偏又生得豐神俊逸,意趣超然,似個神仙般的人物。 原本趙佶無緣皇位,命定一世的閑散親王,可世事難料。 元符三年,年僅二十五歲的哲宗早逝,無子,亦無遺詔,後嗣隻能從他幾個弟弟中選。 …… 歷代中原王朝於皇位繼承都奉行嫡長子繼承製,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哲宗嫡母向太後無所出,隻能在幾個庶皇子中選。 宰執宰輔及宗室貴戚聚議宮中,宰相章惇主張依禮、律,當立哲宗同母弟簡王趙似。 章惇言道:“簡王生母德太妃地位最尊,且與哲宗同母,當立簡王。” 丞相這番話可惹惱了向太後,原本諸皇子都非她所出,立誰都一樣。可如若兩個皇帝都是德太妃所生,那後宮的局勢也就不一樣了。 當年哲宗即位,因當時宣仁高太皇太後、欽聖向太後皆居尊,故哲宗生母朱氏沒有被尊為皇太後,隻尊為皇太妃。 向太後沉吟不語。 宰相章惇又進言道:“否則當立長弟申王趙佖。” 這話就更可笑了,申王趙佖雖然年長,但是患有眼疾,如何能當朝稱尊。 宰輔曾布、蔡卞、許將等紛紛反駁,抗辯宰相奏議太過荒唐,如何能令四海賓服。 向太後依然不語。 此時,群臣也看出異樣,宰相章惇在前朝得寵,如今若對新主再有擁立之功,那以後朝堂之上豈不是隻手遮天。於是,眾臣很有默契的一致反對章惇的提議。 僵持之際,向太後言道:“端王清雅,平日請安甚躬,吾看宜立端王。” 此時,不知章惇正在懊惱自己的失言還是怎的,竟在朝堂上大呼:“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 朝堂上下一片嘩然。 眾臣心想,堂堂宰相殿前如此失儀,難道你章惇說立誰便立誰嗎? 緊接著,宰輔曾布上前奏道:“端王雅正,勘為人君,臣請立端王。” 其餘人等呼啦啦一片均啟奏復議。 於是,風流輕佻的閑散王爺端王趙佶就這麼被推上了大宋官家的寶座。 …… 說起端王的出生還有一段來歷。 一次神宗命秘書省清理前朝舊物時發現一幅南唐後主李煜的畫像,見其人物儼雅,再三嘆訝。 當晚,神宗夢到李煜來謁。恰逢此時,宮人奏報,後宮新得一皇子,這便是端王趙佶。 趙佶生得氣度卓然,文采風流,更勝李後主百倍。 平日與魏國大長公主駙馬都尉王詵交好,這位駙馬也是京城顯貴之中有名的風雅之士,琴棋書畫無所不通,二人可謂是一拍即合。此外還有幾位同道中人,每日隻是騎馬蹴鞠,彈琴譜曲,舞墨弄文,品評書畫,好一派風流愜意。 趙佶從未被當作皇嗣繼承人來培養,原本這富貴閑散生活也無可厚非。 然天意弄人,宰相再三失言,太後猜忌,群臣擠兌,就這麼把趙佶拱上了皇位。可謂改變了他的命運,當然也改變了大宋王朝的命運。 …… 徽宗即位後,向太後權同處分軍國事。 向太後傾向守舊派,一改哲宗朝舊例。隨即任命守舊派韓琦長子韓忠彥為右相,左相章惇、執政蔡卞等相繼被貶黜,守舊派官員相繼上臺。 當年七月,向太後還政。 守舊派與變法派的鬥爭日趨激化,也有官員認為元祐、紹聖均有失誤,應該消除偏見,調和矛盾。於是次年改元為建中靖國,以示本中和而立政,但是新舊黨爭不僅沒有停止而是愈演愈烈。 建中靖國元年十一月,鄧洵武攻擊韓忠彥並推薦蔡京為相,得到執政溫益的支持,後為徽宗所采納。改次年為崇寧元年,明確宣示放棄調和政策,改為崇法熙寧變法。 趙佶初登大寶,起初也著實殫精竭慮,鼓勵朝臣進言納諫,大有一副聖王賢主的架勢。 可惜好景不長,就在趙佶繼位的第二年,向太後就駕崩了。 此時的徽宗趙佶,才剛剛二十及冠,這偌大一個國家的權柄就交到了他的手上。 …… 大宋王朝自建立以來,吸取唐末五代之教訓,避免藩鎮割據之弊端,一改前朝製度,大興文教。 藝祖有誓約,藏之太廟,有碑記曰:“誓不殺大臣及言事者,違者不詳。” 新帝登基都要到太廟祭拜,發誓踐約。 朝堂之上,文臣的職位和威望遠在武將之上。包括諸閣學士以下、諸殿學士大學士、學士院翰林學士承旨以下、崇文院館閣官等,最高的居於正二品官職,雖是文人,但同樣能文能武。 真宗皇帝鼓勵興文,親製《勸學篇》雲:“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欲遂平生誌,六經勤向窗前讀。” 因此,宋朝儒風鼎盛,累世修文,士大夫皆以讀書入仕考取功名為上。 唐朝近三百年國祚中,宰相的人數近四百人,非士族出身的僅有三成;而到了宋朝,通過科舉取士出身的宰相卻一躍達到將近九成之多。仁人誌士均看到了讀書的益處,紛紛棄武從文。 歷代官製,漢七千五百員,唐萬八千員,宋極沉至三萬四千員。宋朝草創之初,內外官員不過才五千人;到了景德年間,已達一萬多人;而皇祐年間,更增加到兩萬多人。至於吏的數量,更是驚人,宋真宗一次就裁汰冗吏達十九萬眾。龐大的官僚體係給帝國財政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在一派文風鼎盛的風氣之下,前朝的宰相從寇準、呂夷簡、晏殊、範仲淹、韓琦、歐陽修,再到近朝司馬光、王安石、蘇軾等,可謂是星光熠熠,名臣輩出。 可到了徽宗朝,宰執人選大為凋敝,新舊兩黨之爭日趨激化,已成水火不容之勢。 國家財政也每況愈下,越來越入不敷出。改革新政成果隨著黨爭也均付諸東流,反而成了一道又一道壓榨百姓的枷鎖。 土地兼並愈演愈烈,天災不利,很多農民失去了土地成為流民,甚至聚眾形成流寇,公然反叛朝廷。社會危機陡然加劇,可謂民不聊生。 …… 趙宋王朝已向著沒落邊緣駛去,朝堂上下卻渾然不覺。 徽宗左右盡是粉飾太平,吹噓祥瑞之人,尤以蔡京為首。 蔡京三次罷相又三次被官復原職,徽宗倚仗他為股肱之臣。可蔡京誌大才疏不是宰執之才,一味迎合上意,助長徽宗的享樂之風。 宋朝皇帝稱官家,取的是“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之意。 以三皇五帝之德為榜樣,效仿往聖為人君,歷來修身自持以安天下,以己身為天下楷模。 原本宋室歷代帝王均以勤儉自持,尤以仁宗為甚,他的常服穿破了都舍不得換新。但到了近朝,朝廷上下奢靡之風漸盛,朝臣以購置資產為榮,添置美妾為耀,更有甚者鋪張布置,華麗程度竟超皇宮。 皇帝趙佶不以為意,反而認為是大宋繁榮富庶之景象,卻不知京城之外,不出百裡已是民生凋敝,百姓生活日益艱難,可謂冰火兩重天。 往昔唐朝盛世杜工部有詩曰:“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兩句恰如其分。 此外,皇帝趙佶的先天藝術素養和超高品味一時引領風尚,舉國上下,盡顯奢靡之風。當然,從另一角度來說,也助推了各種手工藝的發展。 宋朝點茶技藝極其考究,禦製團茶需要幾番蒸煮晾曬過濾出茶粉精華,工藝繁復,貴比黃金。達官顯貴競相追捧,開啟了福建禦茶園幾百年的輝煌篇章。 隨著茶飲的風靡,民間鬥茶為趣,茶具、茶道精益求精,陶瓷業也迎來了史上第一個高峰。 話說一日,徽宗午睡醒來,猶記得夢裡雨過天晴時天空那一抹藍色,就叫官窯燒製猶如“雨過天晴雲破處”的青瓷,一下子不知難倒了多少工匠。最後汝州禦窯技高一籌,燒製的瓷器薄胎厚釉、骨質堅硬、色澤溫潤、如冰似玉。使得品味極高的徽宗都大加贊賞,將其色定名為天青色。 但真正稱得起“天青”的也是極為難得一見。宋徽宗的一人追求,讓製瓷業蓬勃發展。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宮廷生活的方方麵麵,上位者的喜好,不知會引起多少達官顯貴的效仿,傳至民間更不知會對整個社會帶來什麼樣的深遠影響。 不過,帝王久居深宮,無法知道外界真實情景,能看到的也僅是東京汴梁的滿眼繁華。他雖富有四海,卻無法看到四海的景象。更無法像後人一樣,以上帝視角來審視當時的一切。總之,在王朝的末世,雖各有各的悲劇,但景象也大都相同。 三國時期曹魏李康《運命論》有言:“夫黃河清而聖人生。” 徽宗在位時,竟出現過三次河清。第一次在大觀元年,乾寧軍、同州黃河清;第二次在大觀二年,同州黃河清;第三次在大觀三年,陜州、同州黃河清。 皇帝和百官彈冠相慶,用各種形式來歌功頌德,還在韓城立河瀆碑記載祥瑞,此碑至今尚在。 此時,趙宋立國已逾百年,承平日久,宰執大臣粉飾太平,朝堂上下紙醉金迷,沉醉於繁華盛世之中。而這盛世的主人隻有他,天下一人。此時的趙佶,或是換做任何其他人,我想大多也會迷失而已。 …… 政和三年,宮廷道官徐知常引薦神霄派道士林靈素覲見徽宗。 他走上朝堂,倒頭便拜,口呼:“長生帝君。” 徽宗見此人骨骼清奇,麵相更為怪異,他一邊臉猶如骷髏,一邊好如常人,甚為驚愕,命他平身詳細道來。 他自稱天上、人間、地府之事無所不知。 林靈素奏道:“聖上乃是九天之上淩霄宮中昊天玉皇的四禦之一,南極神霄長生大帝君,居南天極老人星之位,協助玉皇執掌人間壽天禍福,乃是天帝的長子,今下凡臨世歷劫而來。” 徽宗原本篤信道教,宋室從真宗朝便崇揚道教,歷代皆以道教為尊。 林靈素行五雷法,善使法術。恰逢京師大旱,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宋徽宗命他祈雨。 林靈素急召建昌軍南豐道士王文卿,他是神霄甲子之神兼雨部。文卿到來後,執簡敕水,果然下雨三日。此後,徽宗更是對林靈素所言深信不疑。 最早覲見徽宗的修道真人是道士王老誌,政和三年,他應召入宮,被授予洞微先生。 除此之外,正一天師道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四次被召至東京,建醮內廷,賜號虛靖先生。 茅山派劉混康也被徽宗極為信重,數召至京,來往書信不絕,加號為葆真觀妙沖和先生。 太一派的張虛白住在宮廷內的道觀,多年來一直受到徽宗的寵信。 於是,那些年徽宗寵信林靈素,九州四海大力推行道教神霄派,舉國崇教,道風甚濃。還大舉修繕道觀,編修道經,但也給地方財政帶來了壓力。 …… 皇嗣問題一直困擾著宋朝歷代皇帝。 真宗唯有一子成年,以下仁宗無子、哲宗無子,歷朝皆子嗣不旺。 徽宗即位時,有感於哲宗早逝而無子嗣。恰值此時,茅山派劉混康向徽宗進言:“京城東北隅,地協堪輿,倘形勢加以少高,當有多男之祥。” 京城東北角太低,礙了龍脈,所以哲宗才無子。如若墊高,當有多子之福,這就是艮嶽的修建緣起。 艮卦在八卦中,為山之象,若作方位,對應的是東北方,於人物上對應的是少男之象。 不知是不是艮嶽的作用,徽宗共有三十二子、三十四女,為歷朝帝王之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