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弱冠(下)(1 / 1)

弱水雲笈 媯來 6961 字 8個月前

靖康元年十二月初一,趙構於相州開大元帥府,傳檄諸郡起兵勤王,人數很快達到一萬人。   是時,開封圍城日緊,欽宗派十人持詔出城至大元帥府催發勤王兵,僅修武郎閤門祗候侯章一人突出城外得至相州,宣諭:“康王辟中書舍人隨行,可以便宜傳諭令草詔書,可盡起河北官兵入援。”   此時大元帥府兵馬僅萬餘,亦無將帥,麵對圍城的金軍如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趙構隻得退卻向東,以時間換空間,經臨漳踏冰渡過黃河,移師至宋陪都BJ大名府。   隨後,趙構檄令各路州府會兵大名。   磁州知府宗澤率兩千兵馬踏冰渡過黃河見到康王,信德知府梁揚祖以三千兵馬繼至,大元帥府軍威略振。   宗澤提議京城被圍困已久,救援開封刻不容緩。   此時,恰逢簽書樞密院事曹輔從開封突圍,欽宗於曹輔衣襟用礬書密詔以令康王:“京城將吏士卒失守幾至宗社傾危,尚賴金人講和止於割地而已,仰大元帥康王將天下勤王兵總領,分屯近甸,以伺變難,無得輕動,恐誤國事,四方將帥亦宜詳此。”   宗澤言道:“金人狡詐,以和談麻痹朝廷,此乃緩兵之計,這不過是想欺騙我軍罷了。應該趕快領兵南下,直趨澶淵,依次建造營壘,以解京城之圍。萬一敵人有別的陰謀,則我兵已在城下,方不至被動。”   宗澤提議將軍隊直接開往黃河要津澶淵,以截斷金軍退路,形成勢均力敵之勢,最終解開封之圍。   但是,遭到汪伯彥等人的反對。   他們懼怕應戰,為避免與金兵遭遇,始終逗留不前,意欲向東退入山東境內。   汪伯彥等人勸告趙構派宗澤先行進屯澶淵,造成康王正在軍中的假象穩定軍心,以此掩護趙構東退。實際此意也是為了將宗澤排擠出軍事領導的中樞。   趙構最終還是采納了汪伯彥的計策。   他不想以卵擊石,認為以此時的兵力和宋兵的戰力無異於羊入虎口,保存實力靜待時機方為上策。遂命宗澤率軍數千先行至開德府守黃河要津,自己卻率眾東去鄆州。   從此,宗澤也就不能再參與中樞議事了。   ……   宗澤,浙東烏傷人,生於嘉祐四年。   宗家耕讀傳家,宗澤自幼天資聰慧,勤奮好學。不到二十歲就毅然辭家外出遊學,歷時十餘年,就學之地多達數十處。   元祐六年,年三十三歲的宗澤通過省試進入殿試。   宗澤在殿試時,洋洋灑灑寫了萬餘言,力陳時弊,還批評朝廷輕信吳處厚的誣陷而放逐蔡確,認為朋黨之禍自此始。主考官以其言直,恐忤旨,將宗澤置於末科,給以賜同進士出身,從此開始步入仕途。   元祐八年,任大名府館陶縣縣尉。到任不到一個月,就妥善處理歷年訴訟積案,贏得了屬吏們的信任和敬仰。   紹聖二年,知府呂惠卿命宗澤巡視禦河修建工程。這時宗澤適喪長子,他強忍悲痛,奉檄即行。呂惠卿聞知後,贊嘆道:“宗澤可謂國爾忘家者。”   這時天寒地凍,宗澤在巡視中發現不少修河民工凍僵於道旁,立即上書建議推遲工期,待明春天暖時再動工,屆時當身任其責。朝廷同意延期。次年春,禦河修成,所活甚眾。   此後,從元符元年至政和四年,宗澤先後任衢州龍遊、萊州膠水、晉州趙城、萊州掖縣四地知縣。   縱觀宗澤從政二十多年,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績卓著,所轄稱治。   然而,由於朝堂極端腐敗,權奸當道,因而宗澤長期得不到提拔和重用。   後來北方戰事吃緊,為了加強北部邊防,朝廷下令將登州等四州提升為次邊,選拔一些乾練的官員充任通判。   政和五年,宗澤升任登州通判。   宣和元年,年屆六十的宗澤乞請告老還鄉。   獲準授予主管南京應天府鴻慶寺的虛銜,遂退居東陽,結廬山穀間,擬著書自適以度晚年。後被人誣告蔑視道教,宗澤被發配鎮江編管。   宣和四年,徽宗舉行祭祀大典,實行大赦,宗澤才重獲自由。宗澤先掌監鎮江酒稅,二年後才調任巴州通判。   靖康元年初,在禦史大夫陳過庭的推薦下,宗澤被借以宗正少卿身份,充任赴金和議使。   他非但沒有推辭,還聲稱:“此行決不生還。”寧死也要捍衛大宋利益。   但還沒等他出發,有人認為宗澤剛直不屈,恐有害於和議,欽宗把宗澤改派至戰線前沿的磁州任知府。   時下,北方多地失守,出任兩河地區的官員都借故不到任,唯獨宗澤表示:“怎可食君之祿而避難?”在受命當天,他便率領著區區十餘名隨從前往磁州上任。   磁州為黃河沿岸要塞,經過金兵蹂躪之後,百姓逃亡,倉庫空虛。   宗澤為人剛直豪爽,沉毅知兵。到任後,修繕城墻,疏浚隍池,整治器械,廣集糧餉,安撫百姓,招募義勇,開始做固守城池的打算。   他上奏朝廷:“金軍騎兵精銳驍勇卻數量不多,常集中突擊作戰。邢、洺、磁、趙、相五州各蓄精兵二萬人,敵攻一郡則四郡皆應,一郡之兵常有十萬人,足以應對金軍圍攻。”   宗澤到任磁州後,對於他的各項舉措,欽宗皆大為稱贊,任命宗澤為河北義兵都總管。   ……   靖康二年正月,宗澤領大元帥府康王之命離開大名府奔赴黃河要津澶淵,阻擊金人退路。   行至澶州,與金人十三戰皆勝。   他寄書力勸趙構檄令各路府兵會師京城,以解開封之圍。   宗澤又發書給北道都總管趙野、河東北路宣撫使範訥、興仁知府曾懋,約他們合兵救援京城。這三人畏懼金軍都認為宗澤狂妄,不予理睬。   宗澤領孤軍前進,都總管陳淬說敵勢正盛,不可輕舉妄動。宗澤發怒,想將陳淬斬首,諸將請求寬免陳淬,讓他以死效命。宗澤命令陳淬進兵,與金兵相遇,陳淬大敗金兵。   緊接著,金軍攻打開德府,宗澤派遣孔彥威迎戰,又大敗金軍。   宗澤估計金軍必定會進犯濮陽,便事先派遣三千騎兵前去救援,結果金人果然來攻打濮陽,又被打敗。   金軍組織兵力第二次攻打開德,權邦彥、孔彥威合兵夾擊,金兵再次大敗。   隨即,宗澤領兵到達濮陽,他考慮到自己將孤兵少,不深入敵營難以取得成功。先鋒官探得前方有敵人兵營,宗澤指揮士兵徑直向前與金兵接戰,一舉將金兵打敗。   宗澤領兵往東轉戰,金兵不斷派兵增援,王孝忠戰死,前後都是金軍營壘。   宗澤下令說:“進退都是一死,唯從死中求生!”   士兵知道總是一死,無不以一當百,斬殺金兵數千人。金軍大敗,退卻幾十裡。   但此時,宗澤估計金兵人數比自己多十倍,今日一戰而退卻,其勢必定會再來,如果金兵全部出動夜襲我軍,則危險了。於是趁夜將軍隊轉移。   金人果真當晚反撲,卻發現隻剩下一座空營,非常驚恐。   從此他們害怕宗澤,稱宗澤為“宗爺爺”,不敢再派兵出戰了。   數月之間,宗澤轉戰澶州各地,威震黃河兩岸,令金軍聞風喪膽,提振了宋軍的士氣。   趙構根據舊製授任宗澤為徽猷閣待製。   ……   四月間,得知金軍脅迫徽、欽二帝北去,宗澤立即領兵奔赴滑州,經過黎陽,到達大名府。想直接渡過黃河,控扼金人的退路,截回徽、欽二帝。   然而,勤王之兵卻無一到達,宗澤軍成了唯一的孤勇者。   後來,又聽說張邦昌僭位,宗澤想先行領兵進行討伐,恰逢大元帥府傳來書信,命他按兵不動以觀察形勢變化。   社稷傾頹,危如累卵,各路州府郡守何以竟作壁上觀?宗澤何以成為唯一的孤勇者?   此前,陜西五路宣撫使範致虛,領二十萬最為精銳的西北軍出武關援開封。金將完顏婁室引一隊精騎沖擊,宋軍驚恐萬狀,不戰而潰,自相踐踏,死者過半,二十萬大軍瞬間灰飛煙滅。   當下,朝臣主和、將帥怯戰、軍士孱弱、一擊即潰,這就是大宋王朝的現狀,這也是趙構眼中的世界。   趨利避害人之常情,這才是人群中的大多數,大多數人的選擇形成了最強大的勢力。   這大多數人並不是所有的百姓,而是那些能決策局勢發展的各路州府地方大員,他們的決策形成了主流,但他們並不代表全體人民的利益。但是,哪有什麼人民,不過是一個又一個有血肉有欲望的人罷了。   在群臣眼裡,宗澤是什麼?是異類、是狂妄,沒有人願意像宗澤一樣不顧生死,沒有人追隨他,所以宗澤才成為孤勇者。   而趙構無法仰仗他,正因為他是當下僅有的孤勇者。   趙構決定站在大多數人的一方。隻有選擇了多數人的選擇,那麼他才會最有希望活到最後。   或許,是他沒有勇氣吧。   十九歲弱冠之年的趙構在他三十幾個兄弟間早早就學會了謹慎的邁出每一步,他沒有資格任性而為,也從沒有被人恣意寵溺過,在他十九年的皇子生涯中從不曾試過那樣活過。   或許,那次出使金營是他最為隨心的一次經歷。   但肅王趙樞被金人擄走一去不返,讓他發現自己是多麼的僥幸。他不能再走錯一步,因為一旦行差踏錯一步,就是萬劫不復的深淵。   ……   靖康二年正月初三,趙構率軍東退至東平府。   高陽關路安撫使黃潛善、總管楊惟忠也率數千士兵來會。趙構命黃潛善進屯興仁,留楊惟忠為元帥都統製。   黃潛善與汪伯彥一樣,也是一個力主向金人妥協的求和派。   趙構任汪伯彥為顯謨閣待製,充元帥;黃潛善為徽猷閣待製,充副元帥。他們兩人從此成了趙構的謀主。   二月二十三,趙構一行進入山東濟州,各路宋軍官兵和民間義軍相繼前來投奔。   東道副總管朱勝非至濟州;西道都總管王襄自襄陽來會;宣撫司統製官韓世忠領兵來會;劉光世得到大元帥府令,率部前往濟州,即被任為元帥府五軍都提舉。   三月末,趙構從黃潛善那裡得知父兄被俘北去金人另立偽楚的消息,為之痛哭,一時不知所措,更無分毫主意。隨後傳檄諸路,共力勤王。   此時大元帥府的軍隊人數已號稱百萬,分布在濟、濮諸州府,直接受趙構統率的士兵也有八萬餘人。   但是,趙構在汪伯彥、黃潛善的教唆下,麵對父兄被俘、百姓慘遭蹂躪的局麵,仍作壁上觀。並想繼續逃到長江以南,隻是因為軍隊反對,所以暫時駐防山東境內。   ……   張邦昌在金人撤走後,找到哲宗廢後孟氏,稱元祐皇後。   孟皇後因當年被人指控實施巫蠱之術而遭廢黜,隨後移居道宮,也是因此才躲過一劫。   與此同時,張邦昌又命人赴濟州見趙構,準備擁立為帝。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四月初八,張邦昌派謝克家將“大宋受命之寶”送到了濟州,趙構慟哭跪受,但不肯回開封。   四月十一,元祐皇後在張邦昌的敦請下垂簾聽政,張邦昌退居左相。   四月十五,以元祐皇後的名義昭告天下,命趙構嗣宋朝之大統,並強調:“漢家之厄十世,宜光武之中興。獻公之子九人,惟重耳之尚在。”   三天後,元祐皇後手書被尚書左丞馮澥、權尚書右丞李回送到濟州,隨後百官勸進,趙構拒絕。   四月二十一,趙構離開濟州,繼續向南行,於二十四日到達藝祖龍興之地,南京應天府商丘。   次日,張邦昌也來到應天府向康王待罪。元祐皇後遣侄子孟忠厚到應天府勸康王稱帝。   五月初一,趙構在應天府祖廟鴻慶宮祭祀趙宋先祖,在宮殿內即皇帝位,是為宋高宗。改靖康二年為建炎元年。   趙宋以火德為王,故稱炎宋,建炎以示中興。   翌日,尊欽宗為孝慈淵聖皇帝,尊元祐皇後為隆祐太後。   同日,隆祐太後撤簾歸政,幾天後也來到應天府。   六月,李綱到達應天府,被任命為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禦營使,即左相。   黃潛善為右仆射兼中書侍郎、禦營副使,即右相。   汪伯彥進知樞密院事。   宗澤任東京留守,知開封府,負責防守京師汴梁。   封原偽楚帝張邦昌為太保、郡王,並參決大事。   就這樣,南宋王朝拉開了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