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巫雲頂(中)(1 / 1)

弱水雲笈 媯來 7173 字 8個月前

建炎二年八月,在宗澤去世後僅一個月,金國就以宋朝殺大楚皇帝張邦昌為由再度興師攻宋。   這次軍事行動,旨在消滅趙宋殘餘勢力,誓將擒殺趙構作為首要戰略目標。   金太宗宣稱,康王趙構當窮其所往而追之,待平宋,當立藩輔如張邦昌者。   大軍依然由西路元帥府左副元帥粘罕統帥,兵分三路南下侵宋。   八月二十一,徽欽二帝到達金上京。   幾天後,舉行了極具羞辱性的誓師獻俘儀式。   趙氏宗族全體成員被帶到金太祖神廟,無論男女皆袒露上身,進行牽羊禮獻俘儀式。   此後,徽宗被封為昏德公,欽宗被封為重昏侯。   隨後,他們又被押往韓州。   ……   隨著粘罕大軍南下,宗澤苦心經營的兩河等地相繼淪陷。   宋廷始終以抗金義軍為流寇,不僅不支持北方的抗金鬥爭,反而加以破壞。   兩河義軍從孤力苦撐到逐漸走向失敗,部分首領由抗金轉為割據自立。   黃河以北尚未失陷的州縣,也因孤立無援,亦紛紛陷落。   九月十二,中路金軍攻陷冀州,守臣李政戰死。   金軍從河陽渡河,第四次直逼開封,離應天府也不過咫尺之遙。   九月十三,西路金軍經解州渡河,又一次進犯永興軍。   九月二十,陜西節製司兵官賀師範與金軍在八公原交戰失敗,戰死。經略使郭淡放棄永興軍,退保義穀。   緊接著,西路金軍連下華州、下卦、蒲城、同州、丹州,向延安府進軍。   九月二十六,東京留守統製官薛廣與中路金軍在相州交戰失敗,戰死。   十月十二,粘罕大軍圍攻濮州,東路金軍也開赴至此前來會師。   此時,黃河一線幾路金軍瀕臨沿岸,大軍壓境,離揚州行在僅一步之遙。   ……   然而就在此前七月,一件發生在金人肘腋之地的事,將金軍南下揚州的步伐整整拖後了半年。   七月二十二,金人意外地發現,真定府獲鹿縣知縣張龔和燕山府潞縣知縣楊浩,正在暗中糾合五馬山寨、玉田縣僧一行、中山府劉買忙等抗金力量,準備謀攻真定、燕山、易州、中山等州府。   河外兵馬都元帥信王趙榛聚兵五馬山,兩河遺民,聞風響應。   當時河北義軍以信王為旗號,聲勢日益浩大,對金人在河北的統治構成嚴重威脅。   但是,後來五馬山寨有叛逃的漢奸向真定府官告密,和盤托出了馬擴南行請援宋廷的行動。   同知真定府韓慶和、女真副都統素赫恐馬擴引兵而來,急忙將這一情報告於東路元帥府右副元帥訛裡朵和左監軍撻懶。   金軍東路元帥府自從斡離不病逝後,由訛裡朵統掌帥印。   馬擴多次出使金營,訛裡朵知他驍勇。他擔心有朝一日馬擴率軍再上五馬山寨,那時整個河北局勢將難以預料。   所以,訛裡朵趕緊將這份情報又轉達給雲中西路元帥府左副元帥粘罕處,並建議粘罕盡快派兵南下,一起圍攻五馬山寨。   與此同時,訛裡朵以東路元帥府之令又召集了撻懶和闍母兩部,不等粘罕西路大軍趕到,三部人馬準備全力圍攻五馬山義軍諸寨。   意圖盡快斬斷信王這桿大旗,以絕南北呼應,斷了馬擴北歸之心。   八月,金軍擔心馬擴援兵趕來,形成南北夾擊之勢,訛裡朵下令三部人馬急攻五馬山寨,同時阻斷援軍來路,並遣人約粘罕軍速來接應。   但此時的馬擴正陷於黃河岸邊躊躇不前,由於接到朝中密旨,令他聽諸路節製,一人一騎不得渡河。   馬擴行至大名府,望著黃河北岸,料知此事難成,隻能屯兵於此。   後來宗澤與諸將約期北伐,命馬擴由大名直取洺州、趙州和真定府。不幸北伐計劃擱淺,馬擴勉強開赴至館陶縣境。   ……   信王榛聞金軍來犯,連忙督軍守禦。   五馬山寨雖軍械兵器不足,但據守險要頑強抵抗,這場戰役打得非常激烈。   起初,三部金軍多方進攻,均未得手。   可惜天不照應,時逢秋旱少雨,主要的據點朝天寨和鐵壁寨無井取水,隻好汲於山澗溪流。   但金軍圍寨後,切斷了關鍵的取水汲道。寨眾無水可汲,人心大亂,數萬義軍頓時陷入了困境。   最終,金軍以斷水之策,一舉攻陷了五馬山上的朝天寨和鐵壁寨。訛裡朵、撻懶、闍母三部人馬乘亂殺入,諸寨悉陷。   九月,五馬山寨被攻破,信王榛下落不明,同為五馬山首領的趙邦傑也不知所蹤。   ……   當馬擴得知金軍圍攻五馬山時,領兵北上救援,但為時已晚,山寨早已陷落。   九月中旬,馬擴行軍至館陶,聞冀州已破,而金人在博州。兵將畏戰彷徨不敢前進,其副將任重與統製官曲襄、魯玨、杜林相繼遁去。   此時,馬擴軍中糧草不足,已難以控製部眾,所以馬擴引兵攻清平縣就糧。   訛裡朵、撻懶、闍母三軍合兵與馬擴軍戰於城南,統製官阮師中、鞏仲達及馬擴之子馬元忠等皆戰死。   傍晚,清平人開城助金軍。   金軍繞至馬擴軍後,馬擴軍潰敗。統製官任琳引眾叛去,其屬官吳銖、孫懋皆降金。   馬擴知事不濟,隻得南歸。   馬擴南下至揚州行在,上疏待罪。詔降三官,罷軍職。   馬擴於建炎三年,上書指責朝廷:   “信王脫於拘囚,結集忠義,所得壯勇不啻數十萬,日望王師相為策應,乃以群言譖沮,禁其渡河,反使金人簽軍南渡,既連破大名、東平,略不為備,遂使金人大肆蹂躪,此失計也……”   而後被罷官。   ……   高宗阻止宗澤聯合兩河義軍北伐,命馬擴一人一騎不得渡河,坐視河北義軍被孤立圍剿,終致金軍喋血五馬山,信王趙榛下落不明。   金軍從八月間開始向五馬山寨發起大規模進攻,而原本應該北上應援的馬擴卻毫不知情,仍然滯留在大名府一帶。以至兩相缺乏協同作戰,金軍得以全力以赴強攻五馬山,山寨處於孤立無援的困境。   造成這種局麵的原因則是高宗朝廷對馬擴北上應援的阻撓。   按照馬擴原先的步調,四月到達揚州覲見高宗,如果五月間能夠起兵北援,一個月時間即可趕回五馬山。   那麼,馬擴的援軍恰好在金軍到來之前與五馬山寨的義軍構成犄角之勢,絕不會出現山寨陷於重圍、孤軍作戰的困境。   而趙構更是聽信讒言,以為信王有入汴之謀。   還為此正式下詔返京,且令發運司盡起淮浙入京物料及軍須輜重等物,依次發遣赴京師。   此番急於返京,竭力阻止信王南歸,無非是擔心一旦趙榛進入開封,將率先拜謁宗廟,或恐為中原人民擁立。   然而,高宗發出的種種詔令卻羈絆了馬擴的手腳,使他不敢放手一搏。   直到五馬山寨被攻陷時,馬擴軍才勉強進抵至距五馬山三百裡的館陶,坐失良機。   更糟的是,由於馬擴錯失了應援五馬山的最佳時機,以至無形中為對手提供了一個可以各個擊破的大好戰機。   金軍就是利用這樣一個難得的時間差,在除去五馬山這個後顧之憂後,從容調轉矛頭,全力圍攻同樣陷於孤軍作戰的馬擴。   遺憾的是,在義軍不斷壯大氣勢正盛大有光復中原之際,趙構私心作祟,首先想到的是趙榛也是徽宗的皇子,其生母更被追謚為明達皇後。趙榛在北方威望日隆,如果支持趙榛抗金,隻怕成功之後會威脅到自己的皇位。   因此對趙榛滿腹猜疑防範之心,始終不肯出一兵一卒相助。   最終五馬山寨被金兵攻破,趙榛也在戰亂中不知所終。   ……   金軍第三次攻宋之時,抗金形勢本來是一盤好棋。   其一,自靖康後,兩河州府尚有中山、慶源、保、莫、祁、洺、冀、磁相持,堅守兩年未失,成為一顆顆釘在敵占區的釘子。   其二,宗澤堅守的汴京,已成為大宋北方防線的中堅,聚百萬義軍集於城下,使金軍難以越汴攻淮。   其三,五馬山寨義軍聚眾十幾萬,一時民心可用,相持半年有餘,最終迫使金軍三路兵馬合力圍剿,方才鎮壓。   當時,又有皇弟信王趙榛以河外兵馬都元帥充為義軍首領,大大提高了這支義軍的號召力和影響力。   宋廷如果能從戰略上通盤運籌,將這三股力量聯合起來,以官軍帶動義軍,守住黃河防線,宋金形勢亦未可知。   但是,主和派黃潛善、汪伯彥隻希望抗金之火早日熄滅,而不是希望它可以燎原。他們不僅把持著朝政大權,而且時刻左右著高宗的判斷。   在這種情況下,五馬山寨這支抗金力量硬生生地被扼殺了。   ……   除了信王趙榛,趙構還有其他兩位皇位競爭者。   趙士珸,濮安懿王趙允讓曾孫,與徽宗同輩。   靖康二年,開封淪陷後他和其他趙宋宗室一起被俘北上。   北上途中他從金營逃出,召集義兵數萬解了洺州之圍,被任命為洺州知州兼防禦使。   他守洺州直到建炎二年,在金軍的再度圍攻之下不得已棄城南歸,轉移到大名府。洺州遂被金軍占領,趙士珸奉詔赴揚州行在。   與沒有野心的趙士珸不同,太祖太宗之弟魏王趙廷美的後人趙叔向則有問鼎之誌。   金軍兵圍開封時,趙叔向在外城被攻破之際趁機逃出,在京西北路一帶聚集起七千兵馬,然後帶領這支隊伍去救援京師,可惜到達之時金軍已經押解宋俘退去。   掌握兵馬並進入都城的趙叔向對帝位起了覬覦之心,但康王趙構有元祐皇後、張邦昌,還有一眾州府大臣和統兵將領的支持。   而且,康王的大元帥府有兵馬數萬人,數量是他的幾倍。   趙叔向無法阻止康王登基,也無力與康王拚爭。   後來趙叔向有意歸附新朝,又不甘心將兵馬交給趙構,就打算帶領兵馬去歸附宗澤。   謀士陳烈卻說:“大王若歸朝廷,則當以其兵與朝廷。不然,即提兵過河,迎復二聖。”   趙叔向反復權衡之後,決定帶領兵馬歸附朝廷,高宗也對其進行了嘉獎。   後來趙叔向被部將於渙上告企圖謀反,高宗派劉光世追捕而誅之。   趙叔向主戰、宗澤也主戰,但是朝中眾臣並沒有多少人願意向他們的大旗下靠攏。   相反,趙構一直堅持以時間換空間,匯集到趙構旗下的人馬反而越來越多。   其實,從大家都支持趙構的情形本身就證明,主戰的路線說起來激動人心,實際卻沒有多少人真的願意支持。   當趙構大旗下聚集的人越來越多之時,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趙構自然不會容忍趙叔向了。   ……   另一位宗室,太祖趙匡胤的六世孫趙子崧,時為淮寧知府。   趙子崧對帝位一直由太宗後人繼承非常不滿。   認為太祖打下來的江山,已經被太宗後人坐了一百多年,而且現在天下大亂,大宋的江山應該重新回到太祖後人手中。   於是,趙子崧與門人傅亮等人歃血為盟,並傳檄稱:“藝祖造邦千齡,而符景運。皇天佑宋,六葉而生眇躬。”   檄文中的藝祖即宋太祖,眇躬則是皇帝自謙之詞,趙子崧公然以繼承人的身份自居,可見其覬覦帝位的野心昭然若揭。   這種說詞,非常有煽動性。   趙子崧也未必完全沒有希望當皇帝,但一切要看朝中重臣、各路州府大員和地方軍馬將領支持哪方。   相州、磁州、刑州、真定府等幾個州府,都明確支持趙構。   趙子崧手中似乎隻有淮寧府。   很快,趙子崧就發現康王支持者甚眾,自己僅憑借一個淮寧府,無力與之爭雄。就轉而支持康王,並派其妻弟陳良翰奉表勸進。   康王登基後,也對趙子崧進行嘉獎,授予其延康殿學士,鎮江知府。   趙子崧與禦營統製辛道宗有過節,辛道宗找到了趙子崧當時發布的檄文上呈給高宗。   高宗閱後大怒,將趙子崧貶為單州團練副使,謫居南雄州。   後又赦免,恢復為集英殿修撰,但趙子崧已經死於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