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萊:1888年英國宣布文萊為其保護國,1942年至1945年間曾被日本占領,1983年文萊脫離英國的保護完全獨立。 緬甸:英國經過1824年、1852年和1885年的三次戰爭後占領緬甸全境,並將其置於印度殖民政府的行政管轄之下,直到1937年。1942年至1945年日本曾占領過緬甸,1948年緬甸獨立。 英屬錫蘭(今斯裡蘭卡):1796年東印度公司從荷蘭手中奪得該島的沿海地區,1802年交由英國政府管理,1815年英國廢黜錫蘭的國王,將錫蘭全島置於英國統治之下,1948年錫蘭取得獨立,1972年更改國名為斯裡蘭卡。 英屬香港(今中國香港):1841年鴉片戰爭勝利後與清朝簽訂南京條約,英國取得中國香港島;1860年英國在英法聯軍之役後與清廷簽訂中英BJ條約又獲得中國九龍半島;1898年英國向大清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GD省新安縣深圳河以南、九龍界限街以北的地方及附近若乾島嶼置於位處維多利亞城的香港政府管理之下,租期99年,這一個地方被英國命名為新界(New Territories)。1984年英國在中英聯合聲明同意在新界租期屆滿後將全中國香港交還給中國政府,1997年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個特別行政區。 英屬印度(今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1609年起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沿海建立起移民據點,1757年開始向內陸擴張領土,多數印度邦保持內部事務的自治,但是就必須服從東印度公司的絕對權威。1858年英國政府正式接管印度的統治,印度也逐漸成為英國在全球最重要的殖民地之一,被稱作“王冠上的明珠”。1876年起英國君主也被授予“印度皇帝”或“印度女皇”的稱號。1947年印度分裂為兩個自治領——印度和巴基斯坦後獨立; 1950年與1956年印度與巴基斯坦分別建立共和國,1972年孟加拉國又從巴基斯坦分裂出來。 伊拉克:英國在一戰期間占領原屬土耳其的伊拉克,1920年開始對伊拉克進行國際聯盟授權下的委任統治,1922年伊拉克實行自治,1932年獨立。1941年至1945年間英國曾重新占領過伊拉克。 科威特:1899年起科威特埃米爾就與英國簽訂一係列的保護條約,喪失部分主權。1961年科威特完全獨立。 馬來亞聯合邦(今馬來西亞):1874年至1930年間英國與馬來亞半島上的多個蘇丹簽訂一係列的保護條約;1896年部分州組成馬來聯邦,1942年至1945年間馬來亞全境被日本占領,1946年除新加坡外的馬來亞組成馬來亞聯邦,1948年組成馬來亞聯合邦,包括1896年沒有加入馬來聯邦的州,1957年完全獨立。1963年與新加坡(後獨立)、北婆羅洲和沙撈越共同組成馬來西亞聯邦,新加坡1965年退出,宣布獨立。 馬爾代夫群島:1887年被納為英國的保護國,1965年獨立。 英屬巴勒斯坦:1918年一戰期間英國占領原屬土耳其的巴勒斯坦領土,1920年英國開始對其進行委任統治,1948年英國放棄委任統治,之後發生幾十年的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武裝沖突。今天巴勒斯坦的大部分領土被以色列占領。 尼泊爾:1814年英國與尼泊爾王國戰爭,英軍勝利後從1816年起在尼泊爾宮廷派駐特別代表,對尼泊爾進行間接的殖民統治,1947年印度獨立後尼泊爾也隨即獲得獨立。 英屬北婆羅洲(今馬來西亞的州之一):今東馬來西亞的沙巴。1881年,文萊蘇丹將該地區割讓給英國北婆羅洲公司,1906年起英國政府對其進行直接管理,1942年至1945年間曾被日本占領,1963年更名沙巴並加入馬來西亞。 阿曼:英國自19世紀初開始就控製著阿曼繁榮的貿易,1891年阿曼正式淪為英國的保護國,1971年獨立。 卡塔爾:1916年起英國就與卡塔爾的統治者協定,將卡塔爾置於英國的保護之下,1971年獨立。 英屬砂拉越(今馬來西亞的州之一):1841年文萊蘇丹同意任命一位英國人詹姆斯·布魯克擔任該地區的總督,1861年至1905年間砂拉越的領土不斷擴大;1942年至1945年日本曾占領該地區,1946年英國政府正式取代布魯克家族對沙拉越進行統治,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 海峽殖民地(即今天的馬六甲、檳城和新加坡):1826年這三個重要的港口城市被聯合組成海峽殖民地,由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管轄,1858年起由印度政府管理,1867年成為單獨的殖民地,交由英國政府直接管理。二戰中這三個城市都曾被日本占領。1948年馬六甲和檳城加入馬來亞,1957年獨立。新加坡則單獨繼續保留在大英帝國的版圖內,1959年才允許其自治。1963年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1965年退出,宣布獨立。 外約旦(今約旦):1918年英國占領曾經是土耳其約旦省中一部分的外約旦,1920年起對其進行委任統治,1921年外約旦與巴勒斯坦分離,1923年英國允許約旦王國成立,但直到1946年才讓其完全獨立於英國。 特魯西爾酋長國(今阿聯酋):1887年起,英國與當地的阿拉伯統治者們簽訂保護條約,將該地區置於英國的“保護範圍”之下。1971年獲得獨立。 威海衛(今中國SD省WH市):1898年英國向清政府租借該港,1930年歸還,劉公島為大英帝國海軍續租十年,至1940年歸還。 非洲 巴蘇陀蘭(今萊索托):1868年英國吞並該地區,1871年交由好望角殖民政府管轄,1884年英國恢復對其的直接管轄。1966年獨立。 貝專納(今博茨瓦納):1884年英國遠征軍到達該地,1885年宣布其為英國的保護國,1895年貝專納部分地區交由好望角殖民政府管轄,其餘部分繼續直接隸屬於英國的管轄之下。1966年獨立。 英屬多哥:原為德國殖民地,一戰後被分為法屬多哥和英屬多哥。戰後英國對該地區進行委任統治,1919年被並入黃金海岸,加納獨立後成為其領土的一部分。 英屬喀麥隆:原為德國殖民地,一戰後英國對其部分地區進行委任統治,1961年英屬與法屬喀麥隆合並並宣布獨立。 岡比亞:自1661年起該國就是英國商人的要塞,1821年被並入塞拉利昂,1888年成為獨立的英國殖民地,1894年部分內陸地區也被宣布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965年獲得獨立。 英屬黃金海岸(今加納):自1631年起英國商人就開始在此聚居,1821年至1874年是英屬塞拉利昂的下設行政區,其中1828年至1843年曾由商人控製。1830年起其領土開始向內陸擴張,1874年英國設立黃金海岸殖民地,1904年其邊界最終被確定。1919年將英屬多哥並入,1957年獨立。 埃及:1882年埃及被英國占領,1914年至1922年期間是英國的保護國,1922年獲得獨立,但對英國履行必要的條約義務,英國軍隊在該國持續駐軍直到1954年。 肯尼亞:1886年英國與德國瓜分東非後獲得肯尼亞,1888年將其並入不列顛東非公司管轄,1895年由英國政府取代東非公司直接管理。1920年成立肯尼亞殖民地,1963年獲獨立。 毛裡求斯:1814年英國從法國手中奪得毛裡求斯,1968年獲獨立。 尼日利亞:1851年在該國建領事館,1861年吞並部分地區,1885年成立尼日爾地區保護地,1886年交由皇家尼日爾公司管理,1892年至1898年間英國繼續占領尼日利亞的剩餘領土,1900年英國政府開始直接對尼日利亞施行統治。1914年南北尼日利亞合並,1919年將英屬喀麥隆並入尼日利亞,1960年獲獨立。 北羅得西亞(今贊比亞):1891年起劃歸英屬南非公司統治,1924年英國政府開始直接統治該地,1953年北羅得西亞與尼亞薩蘭和南羅得西亞成立中非聯邦,1964年獲獨立。 尼亞薩蘭(今馬拉維):1875年起就有傳教士在次建立據點,1891年英國在此建立中非保護地,1907年被命名為尼亞薩蘭,1953年與南北羅得西亞合並成立中非聯邦,1964年獲獨立。 塞拉利昂:自1787年起塞拉利昂就是英國公司進行黑奴貿易的重要據點,1807年成為英國殖民地,1896年其內陸地區被宣布為英國的保護國,1961年獲獨立。 南羅得西亞(今津巴布韋):1893年英國從非洲部落手中奪得南羅得西亞,並由英屬南非公司管理,1923年成立責任政府,由英國政府管理,1953年至1964年間與北羅得西亞和尼亞薩蘭組成中非聯邦,1965年該國的白人少數政府自行宣布獨立,隻獲得南非等少數國家承認。1980年白人政權與黑人族群達成共治協議,更名津巴布韋,成為獲廣泛承認的主權國家。 英屬索馬裡蘭:1884年成為亞丁的保護國,1897年劃定邊界,1905年成為單獨的殖民地,1940年至1941年間曾被意大利短暫占領,1960年並入索馬裡後獨立。 南非:1795年和1806年英國從荷蘭人手中兩次奪得好望角的部分領土,1814年全麵吞並好望角,1872年起受英國直接管轄。英國占領這個原屬荷蘭的殖民地後,眾多荷蘭裔白人開始向奧蘭治自由邦和德蘭士瓦移民,但英國在1900年布爾戰爭後吞並這兩個地區。納塔爾則於1843年被英國吞並並成為其殖民地。1910年由上述殖民地合並組成南非聯邦,成為一個自治領。 西南非洲(今納米比亞):1878年納米比亞的鯨灣港被宣布為英國領地,1884年被並入好望角殖民地,1915年英國吞並該港周圍的德國殖民地,於1919年成立南非委任統治地。1990年獨立。 斯威士蘭:1890年英國與德蘭士瓦對斯威士蘭統治者進行聯合保護,1906年英國單獨對其保護,1968年獨立。 蘇丹:原是埃及的殖民地,後在1880年代埃及統治被馬赫迪推翻;1898年英國以埃及的名義重新占領蘇丹,並與埃及共同對蘇丹進行統治。1956年蘇丹獨立。 坦噶尼喀:原為德國在東非的殖民地,1919年英國開始對其進行委任統治,1961年獨立,1964年與桑給巴爾組成坦桑尼亞。 桑給巴爾:1841年英國在該島建立領事館,1890年宣布其為英國的保護國,1963年獨立,次年與坦噶尼喀合並組成坦桑尼亞。 烏乾達:1890年不列顛東非公司與布乾達王國簽訂條約,1894年布乾達正式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896年其他幾個地區陸續加入保護國,1905年成立烏乾達殖民地,1962年獨立。 北美洲 阿森鬆島:1815年,拿破侖被囚禁於聖赫勒拿島後,英國為防止法國人控製該島在此駐軍,1922年起由聖赫勒拿島對其進行行政上的管轄。 英屬洪都拉斯(今伯利茲):1636年起就有英國的洋蘇木砍伐者在該國沿岸定居,之後西班牙與英國展開對該地控製權的爭奪,直到1786年英國取得完全的控製權。1862年至1884年該地由牙買加管轄,1884年成為單獨的殖民地,1981年獨立。 加拿大:法屬加拿大在1760年被英國占領,1763年成立英屬魁北克殖民地,1791年加拿大被分為上下加拿大兩個獨立的殖民地,之後下加拿大被重新命名為東加拿大,上加拿大被稱作西加拿大,東西加拿大又分別是後來魁北克省與安大略省的核心部分,他們與新不倫瑞克和新斯科舍於1867年合並組成加拿大自治領,之後英屬哥倫比亞、愛德華王子島、西北地區和紐芬蘭島又陸續加入加拿大自治領。1931年取得自治權,1982年取得修憲權後獲得完全獨立。 福克蘭群島:1765年,英國首次占領福克蘭群島,之後在西班牙的抗議下於1774年撤出,1833年又重新占領,1841年開始進行殖民統治。1982年阿根廷宣布福克蘭群島歸其所有引發馬島戰爭,英國在戰爭勝利後重新取得該島的主權。目前,阿根廷與英國仍然對此島嶼的主權存有爭議。 紐芬蘭自治領:15世紀後期起英國的船隻就在該地區海域捕魚,1583年漢弗萊·吉爾伯特爵士登陸紐芬蘭並宣布其為英國領土,1713年英國政府開始對其進行直接的殖民統治,1855年紐芬蘭成立責任政府,但1934年英國又恢復對其殖民統治,1949年加入加拿大自治領。 安圭拉島:1650年部分聖克裡斯托弗移民到此,1663年該島被宣布為英國領土,1882年至1967年它與聖克裡斯托弗由一個聯合政府共同管理,1967年退出,1969年英國恢復對該島的統治。 安提瓜聖克裡斯托弗:於1632年對其進行殖民統治,1663年被置於英國的管轄之下,1981年獨立為安提瓜和巴布達。 巴哈馬群島:1717年開始被英國統治,1973年獨立。 巴巴多斯:1625年起開始有人在該島上居住,1663年歸英國政府統治,1966年獨立。 百慕大群島:1612年一家倫敦公司開始管理百慕大,1684年起由英國政府直接管轄。 英屬維爾京群島:1666年起就有人在此居住,1713年起成為英國殖民地。 開曼群島:1670年西班牙割讓該群島,行政上一直屬牙買加殖民政府管理,直到1959年成為獨立的殖民地。 多米尼克:1761年英國從法國手中獲得該島,1778年法國重奪多米尼加,英國則於1783年再度占領;1978年獨立。 格林納達:1762年英國從法國手中獲得該島,1779年法國重奪格林納達,英國則於1783年再度占領;1974年獨立。 牙買加:1655年英國從西班牙手中奪得該島,1962年獨立。 蒙塞拉特島:1632年起島上開始有人居住,1663年成為英國殖民地,法國曾在1664~1768年和1782~1784年兩度統治該島。 聖克裡斯托弗和尼維斯:1623年聖克裡斯托弗成為英國在加勒比海地區的第一塊殖民地,1663年起由英國政府直接統治,1782至1783年間曾被法國短暫占領。1882年聖克裡斯托弗與尼維斯島組成聯合政府,1983年獨立,稱聖基茨和尼維斯。 聖盧西亞:1778年英國從法國手中奪得該島,1783年又歸還法國,1796年和1803年英國又分別兩次重新占領,1814年英國吞並聖盧西亞,1979年獨立。 聖文森特:英國於1762年占領該島,1779年-1783年法國曾占領該島,1979年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獨立。 特立尼達島:1797年英國從西班牙手中獲得該島,1888年與多巴哥成立聯合政府,1962年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獨立。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1678年起有居民居住在此,1766年英國吞並該群島,之後曾先後由牙買加和巴哈馬的殖民政府管轄,1973年成為單獨的殖民地。 聖赫勒拿島:1651年英國吞並該島,1661年起東印度公司對其進行管理,1834年英國政府開始對其進行直接管轄。 特裡斯坦-達庫尼亞群島:為防範1815年被囚禁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拿破侖而由英國皇家海軍於1816年占領該島,1938年起成為隸屬於聖赫勒拿島行政管轄的英國殖民地。 大洋洲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是英國在澳大利亞最早的一個殖民地,1770年詹姆斯·庫克就提出對澳大利亞東部沿海進行開發,1788年第一批英國犯人被移民到此拓荒,1855年新南威爾士成立責任政府。1824年昆士蘭成為英國在摩頓灣所建的第一個殖民地,一開始隸屬於新南威爾士殖民政府,1859年脫離,成立獨立的責任政府。1834年英國議會決定在澳大利亞成立新的殖民地,1836年第一批英國殖民者到達南澳大利亞,1855年南澳大利亞成立責任政府。 塔斯馬尼亞則早在1803年就被歐洲人殖民,最早被稱作範迪門蘭,是新南威爾士殖民政府下的一個行政區。1825年脫離新南威爾士成為獨立的英國殖民地,1856年成立責任政府。1834年,來自塔斯馬尼亞的英國人又到菲利浦港殖民,1851年維多利亞殖民地成立,4年後成立責任政府。西澳大利亞則從1826年開始就被殖民,但直到1890年才成立責任政府。1901年由新南威爾士、昆士蘭、南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維多利亞和西澳大利亞合並組成澳大利亞聯邦,後取得自治領地位。1986年取得完全的終審權,至此完全獨立。 埃利斯群島(今圖瓦盧):1892年該群島被英國宣布為其保護國,1916年埃利斯群島與吉爾伯特群島組成殖民地,1978年獨立。 吉爾伯特群島(今基裡巴斯):1892年與埃利斯群島一同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916年與埃利斯群島組成殖民地,1979年獨立。 斐濟:1835年起就有傳教士和殖民者在斐濟定居,1874年應斐濟酋長的要求,英國將斐濟置於其保護之下,1970年獨立。 瑙魯:原屬德屬新幾內亞,一戰結束後澳大利亞開始對其進行委任統治,一直持續到1968年瑙魯獨立。 新西蘭:詹姆斯·庫克分別於1769年和1770年對新西蘭北島和南島提出主權要求,1840年英國與當地毛利人簽訂條約,英國開始統治新西蘭,1856年新西蘭成立責任政府,後取得自治領地位。1986年取得完全的終審權,至此完全獨立。 皮特凱恩群島:1790年,英國軍艦邦蒂號發生軍變,9名水手逃亡該島,並在此定居,1838年英國將其納入帝國版圖。 所羅門群島:1893年起成為英國保護地,二戰期間曾被日本占領,1978年獨立。 湯加:1879年湯加統治者與英國簽訂友好條約,1900年起受英國保護,1970年獨立。 新赫布裡底群島(今瓦努阿圖):原為英國和法國的共屬殖民地,1980年獨立。 南美洲 英屬圭亞那(今圭亞那):英國於1796年和1803年分兩次奪得原屬於荷蘭的三塊殖民地:伯比斯、德梅拉拉和埃塞奎博。1831年3塊殖民地被合並組成英屬圭亞那殖民地,1966年獨立。 南極洲 英屬南極領地:1819年英國對該地區聲明主權,英國也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對南極洲領土聲明主權的國家。1908年和1917年英國分兩次聲明南極洲的部分領土主權。1959年《南極條約》規定南緯60°以上的土地不屬於任何國家,也禁止在南極洲其他地區擁有領土的國家在此移民或從事其他與科學研究無關的活動,於是英國將其軍事存在撤回了南緯60°以北。 領土喪失 1921年前喪失的領土 英屬北美13殖民地,即後來的美利堅合眾國: 特拉華 馬裡蘭 新澤西 弗吉尼亞(包括後來的弗吉尼亞州和西弗吉尼亞州) 馬薩諸塞(包括後來的馬薩諸塞州和緬因州) 紐約(包括後來的紐約州和佛蒙特州) 新罕布什爾 羅德島 佐治亞 北卡羅來納州 南卡羅來納州 康涅狄格 賓夕法尼亞 對於英屬北美十三殖民地與密西西比河之間的領土歸屬,各殖民地都存在爭議,這些地區成為現在美國的阿拉巴馬州、密西西比州、田納西州、肯塔基州、俄亥俄州、伊利諾州、印第安那州、密歇根州和部分的威斯康辛州及部分的路易斯安那州。 中世紀在法國的部分領土,英法百年戰爭後,全部割讓給法國。 赫爾戈蘭島在1807年被英國占領,1890年割讓給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軍再次占領,後於1952年歸還聯邦德國。 漢諾威,自1714年喬治一世登基後一直是英國領土;1837年,英國和漢諾威的共主邦聯中止,因為威廉四世在英國的繼承人是維多利亞女王,而漢諾威法律規定隻能由男性繼承王位。故由威廉的弟弟恩斯特·奧古斯特一世繼承漢諾威國王。而後,漢諾威王國一直延續到1866年,被普魯士王國吞並,德意誌統一後為德國的一部分。 佛羅裡達州,後割讓給西班牙,之後又加入美國; 1843年2月25日英國奪得夏威夷群島,同年11月28日夏威夷宣布獨立,1898年7月7日美國占領夏威夷; 愛奧尼亞群島於1809年被英國占領,1864年割讓給希臘; 1708年英國占領梅諾卡島,後割讓給西班牙; 蚊子海岸在1655年至1850年間曾是英國的保護地; 1922年之後獨立於大英帝國的主權國家 愛爾蘭 馬耳他 印度 巴基斯坦 萊索托 博茨瓦納 南非 岡比亞 加納 埃及 肯尼亞 毛裡求斯 喀麥隆 尼日利亞 贊比亞 馬拉維 塞拉利昂 津巴布韋 索馬裡蘭 斯威士蘭 蘇丹 南蘇丹(從蘇丹獨立) 坦桑尼亞 烏乾達 圭亞那 伯利茲(現為英聯邦王國之一) 加拿大(現為英聯邦王國之一) 安提瓜和巴布達(現為英聯邦王國之一)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現為英聯邦王國之一) 格林納達(現為英聯邦王國之一) 聖盧西亞(現為英聯邦王國之一) 巴巴多斯(現為英聯邦王國之一) 巴哈馬(現為英聯邦王國之一) 多米尼克 牙買加(現為英聯邦王國之一) 聖基茨和尼維斯(現為英聯邦王國之一)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巴林 南也門(並入也門共和國) 巴布亞新幾內亞(從澳大利亞獨立,現為英聯邦王國之一) 新西蘭(現為英聯邦王國之一) 紐埃(與新西蘭自由聯合) 庫克群島(與新西蘭自由聯合) 斐濟 圖瓦盧(現為英聯邦王國之一) 緬甸 斯裡蘭卡 伊拉克 科威特 阿聯酋 馬來西亞 新加坡(從馬來西亞獨立) 馬爾代夫 巴勒斯坦 以色列 阿曼 卡塔爾 約旦 塞浦路斯 澳大利亞(現為英聯邦王國之一) 瑙魯 所羅門群島(現為英聯邦王國之一) 湯加 基裡巴斯 瓦努阿圖 海外領地 至今英國仍擁有的海外領地 英屬南極領地 福克蘭群島 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 皮特凱恩群島 安圭拉 百慕大 英屬印度洋領地 英屬維爾京群島 開曼群島 直布羅陀 蒙特塞拉特 聖赫勒拿和阿森鬆和特裡斯坦-達庫尼亞群島 聖赫勒拿 阿森鬆島 特裡斯坦-達庫尼亞群島 特克斯和凱科斯群島 英國特殊屬地 阿克羅蒂裡和德凱利亞 大英帝國殖民地的統治方式是一種鬆散的統治形式,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而非中央集權。英國在美國獨立戰爭之後的殖民政策則與之相反,采取“間接統治”的方式,設法令殖民地在政治上與經濟上達到自立。在非洲和印度,英國仍保留了許多原有的土邦國(如印度的海得拉巴國、克什米爾國,非洲的布乾達王國、巴蘇陀蘭王國、桑給巴爾蘇丹國,中東及東南亞的一些酋長國和蘇丹國)。在被劃為英皇直轄殖民地的地區,也保留了原有的部落、鄉村等行政機構(比較極端的例子是,英國征服德蘭士瓦和奧蘭治自由邦之後,保留了兩國原來實行的種族隔離製度,以作為對兩國原來的布爾人統治集團的讓步),並任用當地人為次級地方官員。當地的語言和文化也得以保留和傳授。 有觀點認為,與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統治方式相比,英國的統治方法無疑更加有利於長久保持對殖民地的控製,並使其在獨立之後仍願意與英國保持政治和經濟上的聯係。 歷史意義 大英帝國的形成是300多年來貿易、移民與武力征服的結果,期間也有和平的商業和外交活動,是一個時代特定群體、文化、國際政治、貿易的總稱。帝國在全世界範圍內協助傳播了英國的技術、商業、語言和管理模式,帝國霸權幫助英國實現了驚人的經濟成長並使其在國際政治中擁有更大的發言權。殖民地從英國那裡獲得先進的科學技術與投資,促進經濟的發展與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獲得英國的法律框架與國際性的語言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