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初定(1 / 1)

在家休整了一天後,郭陽和老宋便迫不及待的的往縣城裡跑了。   郭陽自問不是個挑剔的人,但在淡水都缺乏的環境裡,實在是適應不了。   大哥郭山喜歡在水裡加茴香,還笑著說這樣會好喝些。   郭陽看著他那真切的笑容,內心突然被觸動了。   歷史上民勤是河西地區水草豐美、可耕可漁的湖濱綠洲。   隨著歷史的變遷,綠洲與荒漠越發對立。   豐富的地理稟賦,惡劣的自然環境,痛苦地糾纏在一起,也因此造就了人民堅韌、粗獷的性格。   華夏也從來不缺治沙的英雄人物,隻是有些被人記住了,但更多的卻是默默的在風沙裡壓著一個個草方格,栽著一顆顆樹苗。   隴省再窮也不是老百姓的錯,魔都再富也不是當地人的功。   不喜歡就離開,喜歡就留下來去改變。   一路趕到縣城,郭陽昨天就已讓苜禾農牧的人負責預約。   縣裡的領導們自然是很高興。   此前苜禾二十萬畝鹽堿地改良項目選址時,他們錯過了,這次怎麼也不能讓這頭肥羊溜了。   “郭總,久仰大名啊,早就聽聞當初苜禾有來考察過民勤,沒想到郭總還是本地人呀。”   “年少有為啊!”   “不管這次苜禾要在縣裡哪裡拿地,拿多少地,縣裡都全力配合。”   “對返鄉創業的富豪,縣裡一定是大力支持!”   郭陽聽著這些鬼話,心中絲毫不為其所動。   “領導,我老家在湖區北部,昨天才回來,就聽說要搬遷移民到疆省了。”   縣裡的領導們愣住了,看這情況,這投資不太好拿啊。   隻好大訴苦水。   “郭總呀,移民也是迫於生態壓力啊。”   “湖區總麵積143萬畝,耕地麵積44萬畝,實際播種麵積僅有19萬畝,70%是沙漠和鹽堿灘。”   “幾十年來,農民種莊稼主要靠采地下水維持,是民勤用水大戶。”   “因此,要拯救民勤,必須拿傳統的耗水農業開刀,把生活困難的群眾遷移出去後才利於封育保護啊。”   郭陽也知曉生態移民確實是必要的,隻是移民點的選擇有待商榷。   “領導,我這次是代表社裡的二十來戶村民來了解縣裡的移民方案的,移民點太遠,大夥兒都不想去。”   不少人露出了興致缺缺的表情,領導也很無奈的嘆息道。   “唉!縣裡的安置能力有限啊,這次縣裡準備了3套移民方案。   “一是縣裡給補助,鼓勵村民自發移民,村民遷出戶口,退出承包土地。”   “二是移民到縣裡昌寧鄉的移民點,那是省裡以工代賑的示範點。”   “最後才是通過勞務移民到疆省建設兵團農場、芳草湖農場、團場。”   郭陽想了想,問道:“遷移到昌寧鄉有什麼要求嗎?”   “縣內遷移需要新建各種生活設施,費用高。政府出大頭,但農戶也需要承擔1.6萬元,銀行可以提供一部分貼息貸款。”   郭陽訝然,1.6萬元,普通農戶要十幾年才能攢起來。   而且這錢主要是為了供孩子讀書,如果再因為搬遷貸款,那多少年也翻不了身。   而雨禾村等鄉鎮原本就負債高,也難怪縣裡會組織這些人勞務移民到疆省。   本來就瘦得隻剩骨頭了,哪裡還有肉讓老爺們吃呢。   勞務移民至少還有口湯喝吧。   大體弄清楚情況了,郭陽心裡也有了解決的思路。   社裡也就二十來戶,全遷到昌寧鄉也就三十多萬,這筆錢他完全能承擔得起。   唯一需要思考的是,要不要介入治沙工程。   沙漠絕對是全球範圍內最惡劣的自然環境之一,但一旦生態修復成功,能獲取的自然能量肯定少不了。   資金充裕,製約因素主要是人和管理跟不上。   想了想,為了自然能量,郭陽還是決定乾了。   又聊了會兒,和縣裡達成了口頭協議,郭陽暫時定下了兩個投資方向。   一是節水灌溉的日光溫室,天禾種業作為投資主體,建設蔬菜產業園基地。   二是牧場荒漠化和沙漠治理,苜禾農牧作為投資主體。   雖然有領導定下了‘絕不能讓民勤成為第二個羅布泊’的基調,但這時還沒有媒體報道這裡的情況。   在社會上的影響還較小。   同時,針對石羊河流域的國家重點項目也還是紙麵上的規劃。   真要落實下來,起碼還得等上個幾年。   所以,苜禾和天禾的投資能得到的政策支持較少。   但這樣一來,也有好處,地方政府能乾預的事項減少。   郭陽也曾試圖說服縣裡,將往疆省移民的計劃先暫停下來,後續可以和天禾的農業開發項目相結合,在項目周邊建立移民點。   這樣一來,天禾得了勞動力,千餘名群眾也不用背井離鄉。   但縣裡拒絕了。   從某種程度上說,政策的執行還是有失公允。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不僅昌寧鄉移民點建設的賬目沒有公開,生態移民前的疆省考察工作也沒有群眾代表的參與。   郭陽已經預感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   不適應當地的氣候和生活,未掌握農業栽培技術,與當地人的糾紛、子女入學、轉戶口等,每一項都讓人頭疼。   這注定會是場失敗的生態移民。   隨之而來的就是移民返遷,有的老百姓會反復橫跳,有的可能還會藏貓貓,讓你摸不準他回了哪個村社。   由此又會引發水資源重新分配、土地、稅務、公攤費用、債務分攤等各種各樣的問題。   郭陽也和縣裡分析討論了這些。   可縣裡各部門組成的考察團早就去疆省實地考察過了,移民方案也製定好了,成本也已經花出去了。   尤其是各部門之間的協調成本占大頭。   譬如,扶貧辦負責扶貧移民,計委負責生態移民,環保局負責生態保護,水保局負責水土保持。   退耕還林還草又需要‘退耕還林’辦公室、林業局、糧食局、農業局、財政局、計委等多部門協調。   但移民計劃最終還是按原計劃執行了,近千名百姓踏上了忐忑的移民之路。   唯一不同的是,雨禾村某個社區的二十來戶人留了下來,移民點變成了縣內的昌寧鄉,成了周邊村社羨慕的存在。   郭陽沒讓大哥大嫂跟著去昌寧鄉,去了反而會對他們不好。   而是暫時在縣城裡買了套房子住了下來。   等後續的項目談定,有的是讓大哥栽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