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過後,康熙皇帝周景雲於奉天殿召開早朝。 自明朝中葉開會,皇帝一般都很少召開早朝了,明朝早朝一般都是在卯時或者辰時召開(五點到七點),這就要求皇帝必須得在寅時(三點到四點)就要起床洗漱穿衣服吃早餐準備上朝,這一天兩天還可以接受,但是長久以往下去哪個人頂得住啊? 除了貧苦出身的朱元璋和為證明自己適合當皇帝的朱棣兩個工作狂外,其餘的明朝皇帝都是選擇性召開早朝,想什麼時候開就就什麼時候開,甚至有的擺爛直接幾十年沒有召開過朝會,直接躲了起來。 而周承宇自建國稱帝之後為了給後繼之君做一個模範,也開始效法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寅時就讓宦官提醒自己起床開早朝。 剛開始那會兒還精神滿滿,覺得自己肯定能做到像明太祖那樣,結果第三天就開始頂不住了。 這每天半夜睡得正香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像鴨叫一樣的聲音在叫,然後就得滿臉怨氣地起床準備上早朝,坐在龍椅上一時間都忘記自己打算說什麼事。 這和前世打工人有什麼區別?於是周承宇果斷取消了宣武朝的早朝,並表示後繼之君可自由選擇開早朝。 輪到康熙皇帝登基時,他登基第一天知道每天開早朝會的話寅時就起床的時候,果斷下旨以後朝會不用每天都開,他需要的時候會提前通知群臣,不用大臣們半夜摸黑下班。 這上早朝的時間比他當太子那會上文華殿讀書的時間還早,這怎麼行? 朕都當皇帝了,就不能睡晚那麼一點享受享受? 於是大燕開國後連續兩任皇帝都選擇取消了早朝。 大臣們起初還是有點意見,早朝這製度已經存在了這麼久,怎麼能說取消就取消了,那後繼之君有樣學樣那怎麼得的。 大臣們就在皇帝麵前提了一下就沒有再說什麼了,畢竟不用每天開早朝的話對他們也是有好處。 由於大臣們不住在皇宮裡而住在宮外,所以他們從家到奉天殿的路還是很遠的,每天就得早早爬起來騎馬或者坐轎來上早朝,早餐都顧不上來。 如今皇帝取消了早朝朝會也算是方便了他們,這樣就不用每天早飯都吃不上就要匆匆趕去宮裡開會了。 皇帝都頂不住了,更何況他們,於是除非有重大事項,皇帝都不會開早朝。 康熙皇帝周景雲頭戴翼善冠,身穿明黃色的龍袍,坐在龍椅上。 文武百官則並列站在兩側。 這時,內閣首相夏誌淩站出來道:“啟奏皇上臣有本啟奏。” 周景雲點點頭,示意他可以說出來。 夏誌淩站出來,說道:“臣請皇上揮師南下,一掃南方殘明政權,使南北歸一!” 此話一出,群臣激動,終於要開始統一天下之路了。 武官們更加興奮,畢竟像這種滅國之戰可不多,此時南下說不定又會多幾個侯爵和伯爵出來。 雖然大燕朝的功勛爵位不能世襲罔替,但是可以連續傳五代,五代也可以使家族至少富貴百年了。 武官隊列中除了莫宇翔外紛紛站起來請戰,表示可以擔任先鋒大將率兵直撲南京城,為皇上建立不世之功。 莫宇翔沒有站出來請戰,他現在已經是大燕武官之首了,爵位已經到頂了,官職也封無可封了,加上他的女兒很快就要嫁給皇上當皇後了,到時候他就是當朝國丈。 與其爭搶南征主帥,還不如把功勞讓給其他人,免得功高震主,惹得皇上不喜。 周景雲手指輕輕摩擦著龍椅上兩邊上的扶枕,說道:“殘明無道,不知天命所歸,朕現在下旨我大燕王師揮師南下,一統南北!” 在大朝會上,周景雲命威寧侯王廣新為征南大將軍,率領十五萬萬大軍出征並節製山東的兵馬共計三十五萬大軍揮師南下進攻淮南。 命湖廣總督李定國為征南左副將軍,率兵二十五萬進攻九江,而後配合王廣新進攻南京。 自此,燕廷起兵六十萬由王廣新統帥向南方殘明政權發起了最後一戰。 燕廷康熙帝揮師南下的檄文傳到南明朝廷,南明朝堂上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弘光帝在龍椅上聽到大臣匯報差點沒在龍椅上摔下來。 原來去年那個燕軍即將南下的消息是真的,即使如此他還是心存僥幸。 大明在江北有五十萬大軍,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即使燕軍有六十萬兵馬又如何,明軍依城而守還是很有勝算的,說不定可以重創燕軍從而使自己的威望升高。 進一步的話說不定還趁機揮師北伐先行收復河南。 底下的大臣們自然不知道皇帝的想法,他們想的是大明連建奴都打不過,真的能夠將如狼似虎的燕軍擊退嗎? 燕軍那可是將號稱“滿萬不可敵”的滿洲八旗打得現今隻敢縮在遼東不敢南下。 馬士英的心情更為復雜了,去年他還信誓旦旦地向皇帝保證過燕軍短期內不會南下,結果現在就起兵六十萬進攻江北。 他如今也沒有什麼辦法了,隻能希望江北的那些守城將領能夠給力一些,將燕軍拒於江北。 如果燕軍一旦跨過江攻破應天府,他馬士英現在得到的一切都會煙消雲散,他絕不允許這種情況發生! 比起遠在南京城中的眾人來說,駐守在江北的將領更是膽戰心驚。 雖然江北四鎮有五十萬兵馬,但是各鎮總兵之間互不配合,總兵與其手下的將領也不融,比如駐守在宿州的高傑與駐守在靈璧的許定國之間的關係不好,甚至可以說是相當的惡劣。 雖然許定國現在屬於高傑部下,但是高傑根本指揮不動許定國。 因為高傑早年是李自成農民軍的一個部將,他率兵路過許定國的家鄉將許定國家鄉劫掠一空,還將許定國的家人全部給殺了。 所以他後來即使降明,許定國依舊與他不和,弘光帝將高傑封為興平伯時許定國上書極力反對他,認為高傑作為一個反賊出身根本不配封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