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對蘇貿易(1 / 1)

再塑人生路 深海海魚 2987 字 2024-03-15

張芳聽完張建國的話,想了想,乖巧的點了點頭。張建國見女兒點頭,又說道:“那個李靖飛,他媽媽方衛紅,幾年不見,他她變化很大,自辭職下海,倒是生意做的風聲水氣。那個李靖飛的底氣很足,和他媽媽有直接的關係。”   這回張芳是真坐不住了,激動地說道:“爸爸,我不能同意你的說法,那個姚祥瑞說了那樣的話,但凡有一點是非觀的都會覺得不對吧?再說,李靖飛和姚祥瑞對峙的時候,他可不知道對方的情況。”   張建國看女兒激動的樣子,有點奇怪的說道:“你和李靖飛今天剛認識吧?對他很了解嗎?就因為他贊同了你的觀點,和姚祥瑞發生了些沖突,我看你很維護他,在飯店說話的時候就是這樣。”   聽到父親這麼說,張芳一時語塞,張建國看在眼裡,繼續說道:“我倒不是說李靖飛有什麼不好,而是客觀的分析一件事情的來龍去脈,這樣才能保持理性和客觀。”   聽張建國這麼說,張芳說道:“我和李靖飛是同班同學,我對他還是有一定了解的。”   聽女兒這麼說,張建國一怔,脫口而出,“那在今天之前,你知道他家裡的情況嗎?”見女兒搖搖頭,張建國神色有些玩味:“既然是同班同學,你對他還有些了解,你們平時關係不錯吧?”   張芳心裡一緊,若無其事的說道:“還行吧,我們班主任王老師對他評價不錯,對他期望很高。”   張建國沒再說什麼,其實他對姚中平父子的了解可比女兒深多了,不過女兒還小,有些事情似乎也沒有必要和她說。   路上聽母親說了一些今天同學聚會的事情,提到這些人現在的境況,李靖飛的心裡有了緊迫感,這麼年輕的經貿委副主任,在乾部年輕化中、知識化的今天,前途可真是不可限量,也許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坐火箭一樣的上去了,到時候張建國能接受女兒的另一半是普通人嗎?或者是一個普通的個體化戶的兒子嗎?   自己能把希望寄托在張建國是一個完全尊重女兒意願的父親嗎?還有,張芳會一直是現在的張芳嗎?17歲的張芳和24歲以後的張芳能一樣嗎?很明顯,隨著時間的推移,她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優秀的男人,而今天遇到的姚祥瑞之流,怕是連提鞋都不配吧!   晚上的李靖飛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眠。政治聯姻,門當戶對這些詞在他腦海裡回響。   第二天一大早,李靖飛給小舅方衛民打電話,約好上午和他的團隊的會麵。   方衛民和張亮、牛軍、肖永是中午過來的,這次吃飯的地點選在一家叫德勝樓的餐館,這是方衛民和他的團隊的平常的小據點。   李靖飛初步談了一下他對發展對蘇貿易的想法,初步構想之一是日用品選擇紡織品,羽絨服,鞋子換蘇聯方麵的軍大衣;這一選擇的基礎是建立在,中國依然是一個物資短缺的社會,優質商品尤其供不應求。而蘇聯因為獨特的原因,庫存著大量的質量優良、款式老舊的軍大衣。   這樣的以物易物可以在保證交易順暢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規避盧布嚴重虛高的匯率兌換風險。   另一構想是,選擇大陸擁有的質量良好的特色商品,比如蘋果,蘇聯因為大部分地方地處高緯度的原因,對優質蘋果有著極大的需求。以蘋果換回蘇聯的優質鋼材。國內的鋼材還處於計劃與市場雙軌製,並且優質高品質鋼材需要大量進口,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寶貴外匯。   選定在中蘇兩地交易標的後,隻是計劃第一步。   接下來就是如何把大量的商品運輸到中蘇邊境,這一點可以參照某位大牛的操作:為這些處於嚴重滯銷狀態的商品找到出路,一定能得到商品產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幫助自己協調鐵路運力就成了順利成章的事情了,北向的運力並不緊張,這一個問題並不需要太多的擔心。   用初期購買的物資找到蘇聯方麵的交易對象,雙方簽訂貿易合同後,用這個貿易合同找進出口銀行抵押,辦理出口抵押貸款,用這個貸款繼續滾動購買物資,就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好資金。   當手握大量蘇聯方麵急需的物資,在蘇聯邊境地區尋找蘇聯的貨源就會容易的多,而這些貨到中國後,會因為本身的稀缺性而迅速脫手,從而最快速度完成銷售。   中蘇雙方的邊境貿易是得到中蘇雙方官方支持的,這是李靖飛自去年11月份開始一直研究中國國際貿易各類報刊雜誌的結果。這是李靖飛有信心開展這次貿易的原因,在過去的80年代,中蘇邊境貿易在80年代中後逐漸活躍,大量的中蘇兩方人員跨越邊境,進行以物易物。   方衛民與張亮等聽了如此宏達敘事的商業計劃,一方麵覺得與有榮焉、一方麵又充滿忐忑的心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因為這裡麵有太多超出他們理解範圍的闡述。比如說計劃與市場雙軌製,物資短缺,關稅,匯率等。   不過方衛民、張亮,牛軍、肖永他們卻有李靖飛所完全沒有的優勢,一方麵,他們都是成年人的,而商業計劃中的許多步驟必須有成年人出麵。另一方麵,他們幾乎有遍布全國的戰友,其中有不少部隊退役的戰友因為很難融入社會,退役後普遍生活困難,他們有著強烈的改善經濟狀況的願望。   張亮向方衛民和李靖飛提出一個設想:從退役軍人哪裡選取國內組織貨源的團隊,他們天熱有著較強的組織性和紀律性,而組織性和紀律性在這樣復雜計劃中的作用又是如此的重要。   肖永是幾個人中年齡最大的,他說用部隊軍人直接做銷售肯定不可行,但是可以利用他們酒量好的優勢發揮奇兵的作用。而在蘇聯境內活動,最好在東北邊境地區找會說俄語的當地人作為翻譯。因為歷史的原因,在東北的不少許多地區,會說俄語的人不在少數。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在李靖飛搭起的框架上完善細節,使這一停留在紙麵上的計劃成為可以切實落地的大型商業項目。   討論結束後,大家在興奮中決定就地組建團隊,初步選擇執行各個計劃的主要負責人,李靖飛為項目發起人,方衛民為項目實際主持者,方衛民和李靖飛為項目的主要資金提供方,張亮,牛軍,肖永投入少量資金並作為項目的執行骨乾,分別負責貨源組織,倉儲配送及人員保障支持,項目的財務暫時由方衛紅的服裝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