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推恩令來說,賈誼的《治安策》確實是有不完善的地方!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分裂諸侯國之後,那些力量並沒有被朝廷掌控,這確實是有不止之處!但是你說的自相矛盾指的是?”大靖王朝的鐘天,對於李鴻運所說的自相矛盾有些不理解! 看到有人有不解的地方,李鴻運當即解釋說道: “也是我沒說清楚,最開始的時候,賈誼在《治安策》中強調‘疏者必危,親者必亂’,也就是說,在賈誼看來,諸侯王叛亂是不分親屬遠近的!但是除了‘眾建諸侯’之外,賈誼還向文帝提出了另一個策略——以親製疏,即擴大與文帝血緣關係近的諸侯王的勢力,用以製約那些關係疏遠的諸侯王。 比如梁懷王死後無子,按照慣例封國應該撤銷,但是賈誼卻建議立劉武為梁王,並擴大梁國封地!使梁國成為了諸侯中最強! 文帝最終也采納了賈誼的這一建議,這劉武之前也有提到過,就是漢景帝的弟弟,在七國之亂中,和漢將周亞夫一起平定了七國之亂! 但是梁王劉武雖然為平定七國之亂做出了貢獻,但是其勢力也越來越大,驕橫跋扈,最後甚至想要繼承景帝的皇位,差點釀成霍亂! 這便是賈誼政策中的自相矛盾的地方!提出疏者必危,親者必亂,眾建諸侯的人是他,提出以親製疏又立諸侯王的人也是他!” 當李鴻運將賈誼政策中的“自相矛盾”的地方說完之後, 除了大魏太子安逸之外,其他人都沒有表示認可!對此李鴻運也是饒有興趣,想聽聽這些皇帝們的看法! 大夏皇帝林遠率先發言:“在我看來,這種前後帶有矛盾之處的措施,並非是施政者的無知,相反,越是有自相矛盾之處的地方,就越是證明,是當時的形勢,讓賈誼和漢文帝,除了這樣做,沒有別的好辦法!” “既然你我都能看出賈誼策略的前後矛盾之處,賈誼和漢文帝極大地可能也是知道的,那麼漢文帝還是實施了這樣的策略,就說明這個“以親製疏”在當時,有實施的必要性!至於說梁王劉武之後的謀奪皇位也好,引發戰亂也罷,這在漢文帝施政呢過的時候,並不是最迫切需要注意的地方!”大燕皇帝周峰接著說道。 “寡人也認為,施政雖然講究要看的長遠,但是當下問題,但是當前的問題,有可能讓你顧及不了長遠的利益!而且之前你也說了,七國之亂是梁王和漢景帝一同平定的,既然梁王在此處起到了作用,這就說明了賈誼的這一策略,是有用的,甚至是必須的! 至於之後的梁王作亂,那都不是當務之急!所以你覺得賈誼前後矛盾,但是結合之後發生的七國之亂,寡人倒是覺得這是賈誼高瞻遠矚的地方!”衛國國君李康也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大靖王朝鐘天也跟著說道:“雖然政策上是有前後矛盾的地方,但是這兩個策略朕也覺得不適合放在一起比較,後者很可能隻是應付諸國的無奈之舉,畢竟一勞永逸與操之過急,有時候也隻是在一念之間!況且你也覺得推恩令比削藩策高明,晁錯的削藩策相比而言,不應該是更加直接,更加一勞永逸麼?” 當一眾皇帝們都發完言,李鴻運也開始審視起自己觀點,特別是鐘天最後的幾句話,一勞永逸和操之過急,兩者在行為上來說可能是一致的,但是就是因為結果的不同,而導致了這兩個詞匯的不一樣,誰都想一勞永逸,但是一勞永逸所要付出的成本。可能會超出想象的高,稍有不慎,便可能失去對局勢的掌控! 而在華夏古老的政治當中,一直都是穩字當頭,以穩為先,隻有大局可控,才能進行下一步的變革,而一旦操之過急,失去了對局勢的控製,往往結果會變得更糟糕 正如鐘天所說,如果從一勞永逸的角度來講,削藩策明顯是最直接的!但是削藩策會引發動蕩,也是事實。 那麼“以親製疏”極有可能,也是出於當時局勢的需要,而采取的策略! “受教了!諸位!這一點倒是我不曾想過的,隻是看到了政策的前後矛盾,而忽略了其他,有可能你們所說的才是對的!” 大燕皇帝周峰:“不管對與不對,有所思考即可,依你所講,也就是說這漢朝的削藩,其實從漢文帝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想來也是有趣,從藩王變成皇帝之後,削藩便已經開始!哈哈!” “畢竟老話說的好,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屁股決定腦袋!”平平無奇李鴻運。 “哦?屁股決定腦袋?這個比喻倒是……挺有意思!哈哈!” 當周峰看到李鴻運“屁股決定腦袋”這句話後,當場又是給李鴻運來了一個打賞! 這也讓李鴻運知道了周峰的性格,隻要自己的話語能夠讓其覺得有益、有趣,那就不吝賞賜——紅包大大滴! 收了紅包之後的李鴻運,打起字來更有勁了! “確實如燕帝所講那般,漢文帝在繼承皇位之後,就從地方陣營,轉變到了中央朝廷這邊,從藩王到皇帝,地方藩王的彎彎繞繞,文帝也都一清二楚,雖然沒有大規模的削藩,但是總的來說,對於削藩的態度,那也是十分明確的! 到了景帝時期,西漢王朝第二位極力主張削藩的大臣登場!這便是晁錯,晁錯是景帝時期的寵臣,早在景帝還是太子的時候,身為太子家令的晁錯就深受景帝的寵信,並且多次向文帝和時任太子的景帝提出削藩建議,但文帝那個時候並未采納晁錯的建議。 而景帝即位之後,深知諸侯王勢力對中央集權的影響,於是很快提拔主張削藩的晁錯做了內史、禦史大夫。景帝對晁錯極其寵信,晁錯權勢日重, 相比文帝而言,景帝的削藩來得更快也更加直接,景帝二年,便開始根據晁錯提出《削藩策》進行削藩,並明確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 也就是說,在景帝看來,削藩越早,禍害越小;削藩越晚,禍害越大。
第7章 漢文帝:從藩王到削藩,屁股決定腦袋(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