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九章 賣個好價錢(1 / 1)

歐戰爆發之後,這已經不是英國政府第一次向美利堅請求援助了,隻不過上一次和羅斯福談話的那個人叫張伯倫,而非現在的邱胖子。但是也罷,好歹雙方都是海軍出身,至少談生意沒那麼累。   羅斯福總統沉思著。他的腦海中回放著與英國首相丘吉爾的交談。丘胖子,那個激情燃燒的政治家,與他的前任張伯倫截然不同。   如果說張伯倫的綏晉政策是希望通過外交手段避免戰事升級,那麼丘吉爾就是不折不扣的強硬派,大英帝國絕不向任何人妥協。他選擇了和小胡子硬鋼到底。   但是他很快就挺不住了。   自從1940年5月10日,溫斯頓·丘吉爾成為了英國首相,他麵對的就是前所未有的危機。德國納粹的鐵蹄已踏入法國,歐洲大陸戰場的形勢對英國極為不利。在這時,丘吉爾開始了與美國關於驅逐艦問題的正式交涉,他向美國提出的需求清單不僅包括數百架最新式的飛機、防空設備和彈藥,還包括更直接的軍事援助。   丘吉爾,在與美國大使約瑟夫·肯尼迪的談話中,強調了英國的決心。   他堅定地表達了這樣一個信息:隻要他還在公共生活中有一席之地,英國決不會向德國屈服。更為極端的是,丘吉爾甚至提出了一旦形勢惡化到無法挽回,英國政府將遷往加拿大,並依靠其強大的皇家海軍繼續戰鬥。   然而,在遠隔大洋的美國,許多官員對歐洲戰場的形勢持有悲觀態度。他們質疑英國在這場戰爭中取勝的可能性,認為美國應當將精力集中於本土防禦。   此時的歐洲戰場形勢危急,40萬英法比聯軍正在被德軍逼至敦刻爾克,前途未卜。美國政府被一片悲觀失望的氣氛所籠罩。陸軍部認為這場戰爭已經輸掉,對盟國的援助將被浪費;海軍部在考慮英國戰敗的後果;國務院則在討論在太平洋的美國艦隊回到大西洋的可能性。   羅斯福的密友、助理國務卿伯利的看法就很能代表這一思潮。他在閱讀了丘吉爾5月15日的信件後,表達了深深的憂慮。他寫道,如果丘吉爾信中所言非虛,那麼美國也許並無力及時援救英國。相反,美國應當構建起強大而堅固的防禦力量,而不是把有限的艦隊力量零碎地派往遠在大西洋彼岸。   在這種情況下,羅斯福處於十分微妙的位置。他深知英國的戰略重要性,同時也清楚美國國內的政治氣氛。一方麵,他不願意看到自由世界的墮落;另一方麵,他又必須謹慎處理國內反戰的情緒。他需要在這兩股力量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點。   羅斯福坐在辦公室的那把大椅子上,手中捏著丘吉爾的信。窗外的華盛頓,夜色漸濃,燈光點點,猶如星河。這是一場文明之戰。   但是美國政府能等,但是英國卻不能,他們每天的損失都是個天文數字。   在政府倒臺的危險麵前,“寸土不讓”的口號就像放屁一樣。   於是他們再一次向美利堅發出了請求,甚至願意拿出一些“土地”作為交換。   根據第一個協議,美國向英國提供了50艘過時的驅逐艦。   這些艦艇雖然年久失修,但在英國眼中,它們是寶貴的增援,能大幅增強其抗德的能力。作為交換,英國則提供了巴哈馬群島、牙買加、安提瓜、聖盧西亞、特立尼達和英屬圭亞那等地的軍事基地,這些基地被租借給美國使用長達99年。更為關鍵的是,紐芬蘭的阿根夏和百慕大島基地被無償提供給美國使用,這無疑極大地增強了美國在大西洋的軍事存在。   羅斯福輕撫著辦公桌上的地球儀,他的指尖觸碰到了這些新獲得的基地。這些地理位置的關鍵性在於,它們不僅增強了美國在西半球的防禦,也為美國未來的軍事行動提供了更廣泛的出發點。這些基地將在未來的戰爭中扮演關鍵角色。   而第二個協議則是英國艦隊的歸屬問題。   這是為了確保英國在一旦抵抗失敗的情況下其艦隊不落入納粹德國之手,並增加美國海軍在大西洋巡邏的規模和效果以保證美國的安全。   1940年5月18日羅斯福與英國大使洛西恩舉行會談,其間羅斯福再次以國會和公眾輿論為理由拒絕提供驅逐艦,但他提出:“萬一發生最壞的情況,英國的艦隊可以穿過大西洋到加拿大或到達美國。”與此同時,他還暗示美國希望獲得英國在大西洋上的一些基地,他說,英國可以把保衛英國西印度群島的利益交給美國海軍,這樣在一旦德國艦隻出現於西印度水域的情況下,美國海軍就可以毫不猶豫地對付他們。   但是洛西恩對總統的要求采取“交易”態度,強調英國同意采取上述行動的前提條件是美國的參戰。   英國政府支持洛西恩的看法,並決定用艦隊歸趨問題向美國施加壓力,以求獲得美國的援助。   5月20日丘吉爾再次致電羅斯福要求提供驅逐艦,並談到一旦英國抵抗失敗可能帶來交出艦隊的嚴重後果:“如果現政府成員倒臺,由另外一些人出麵在這片廢墟上和敵人進行談判,那麼,你就不能無視這樣的事實,即同德國討價還價的惟一籌碼就隻有艦隊。如果美國聽任這個國家受命運的擺布,那麼,隻要當時的負責人能夠為殘存下來的居民爭取到最有利的媾和條件,那就誰也沒有權力去責怪他們。”   羅斯福總統也不得不接受英國佬的條件,誰知道他們會不會擺爛之下直接將艦隊交出去。   於是乎,在1940年9月2日,美英兩國在復雜的國際形勢下達成了重要的決定——《驅逐艦換基地》協議,這個決策不僅改變了美國一直以來的中立立場,也強化了英國在對抗納粹德國的戰爭中的海上反潛能力。對羅斯福總統而言,這是一個既謹慎又大膽的步驟,它標誌著美國在二戰中角色的根本轉變。   協議的簽署不僅僅是戰略資源的交換,更是兩個大國間微妙關係的體現。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英國的讓步顯示出其日漸減弱的帝國力量,而美國則逐漸在國際舞臺上占據更加重要的位置。這場戰爭不僅是一場軍事沖突,更是世界格局和國際關係的巨大轉變。   羅斯福獨自坐在辦公室裡,他的眼前仿佛浮現出了一幅未來的地緣政治版圖。美國,這個曾經孤立的新興國家,正在逐步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心。而他,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正是這一變化的主導者之一。為此,他也需要一些得力的助手,或者說一些能征善戰的將軍。   羅斯福又想到了他的女婿,弗蘭克·弗萊徹。   作為海軍中的傑出將領,弗萊徹不僅擁有卓越的軍事才能,還有著創新的軍事思想。羅斯福總統對弗萊徹賦予了極高的期待,他甚至認為弗萊徹有潛力成為未來的海軍總司令,或者在政壇中接替他的位置。   隨著戰爭形勢的變化,美國可能不得不更積極地參與到這場全球沖突中。那個時候,他就需要強有力的盟友和可靠的指揮官,而弗萊徹正是他的理想人選。   而安娜的選擇將她與弗萊徹緊密地綁定在一起,同時也將羅斯福家族與弗萊徹家族的命運聯係在了一起。   深夜的華盛頓,羅斯福獨自坐在書桌前,窗外的夜空深邃而寧靜。   弗萊徹,對於美利堅來說,不僅是一個將軍,他是未來的希望。至於現在,唐寧街的使者又一次來到了白宮,幫肯定得幫的,至少得讓英國人繼續抵抗下去。而羅斯福現在要考慮的,是怎麼繼續在英國佬那裡賣個好價錢。   或許弗萊徹能給自己一點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