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十四 1朝天子1朝臣四(2 / 2)

不明不清 第十個名字 1541 字 2024-03-16

  不過洪濤的標準與常人有所區別,他更重視技術型人才,從骨子裡討厭政客、梟雄、官僚和皇帝。李天經恰好符合了他的標準,所以哪怕費點力氣也值得。

  李天經的特殊才能就是天文和歷法,明代的崇禎歷法,他是編纂者之一,隻是名氣沒有徐光啟、李之藻、湯若望等人大。

  一部歷法值得如此大驚小怪嗎?怎麼說呢,這玩意粗看上去好像可有可無,但仔細琢磨琢磨吧,對生產生活還是挺重要的,尤其對古代農業發展起到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

  中國古代的農業技術之所以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領先全世界,除了2000年前就發明了的壟耕法,準確的歷法也不可或缺。

  後世裡所謂的農歷,是1929年頒布的紫金歷,除此之外幾乎每個朝代都要修改歷法,大體上幾十年就得來一次,目的就是適應農時。

  在中國歷史上比較重大或者重要的歷法隻有五部,分別是漢代的太初歷、唐代的大衍歷、元代的授時歷、明代的崇禎歷和清代的時憲歷。

  漢代以前,中國的歷法比較混亂,西周以11月為歲首,每年隻有春秋兩季,沒有夏天和冬天。到了戰國的四分歷之後才有了一年四季,可歷法依舊不太統一,比如秦國每年以10月為歲首。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古人靠觀測星象確認歷法,方法沒錯但觀測手段比較簡陋,誤差比較大。隨著日積月累,誤差會越來越大。

  到了漢代,誤差已經大到無法使用的程度,漢武帝不得不令司馬遷父子重新修訂歷法,正式把二十四節氣納入其中,確定了每年12個月,這就是太初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