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初現端倪
  “這兩年多裡我也去四處走了走,仔細詢問過種植番麥番薯的農戶。據他們講此物更耐旱澇,無需精耕細作,把山坡荒地開墾出來撒上種子,定期除幾遍草即可有所收獲。或七八鬥,或一兩石,味道雖不可口卻可飽腹。
  至於說開海嘛……朝廷連年在北方和朝鮮用兵,耗費巨大,太倉空虛。光靠糧稅怕是入不敷出,能靠販賣貨物解燃眉之急也情有可原。”
  和胡桂芳比起來王懷勇的眼光就要廣闊多了,皇帝想在廣東實施的新政到底是好是壞,他沒有完全憑借想象去評判,而是腳踏實地的做了一番調查,並根據實際情況綜合做出了判斷。
  其實他一直想說服東翁支持李贄,先不提新政好壞,光是雪中送炭就能給皇帝留下不小的印象。以李贄的年齡怕是無法在兩廣總督的位置上留戀太長時間,到時候能替皇帝鎮守此地的名單裡胡桂芳必然會占據一席。
  十年寒窗一朝高中,千裡迢迢入朝為官是為了啥?誰不想步步高升位極人臣?如果說不是助紂為虐,又能對自己有好處,乾嘛不做呢?
  可惜胡桂芳一直也沒聽勸,想當年如果他在杭州聽了勸,可能也就不會頂著同僚的責難去為自己家翻案了。所以說吧,執拗到底是好還是壞真不太好下定論,站在幕僚的位置上也隻能再用比較婉轉的方式勸一次了。
  “哼,休要再說了,本官決計不會與奸佞之輩同流合汙!若是陳家及各州府前來詢問你替本官擋了吧。”胡桂芳豈能聽不出師爺話裡有話,但和以前一樣堅決不打算妥協,沉著臉拂袖而去。
  “唉……怕是沒人來嘍!”王懷勇苦笑一聲,自言自語著向前堂緩緩走去。他可以有八成把握斷定陳家和各州縣官員不會這麼快來登布政使司的大門,這就叫政治嗅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