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結二 約克公司事件完後反思和奧貝倫的由來(1 / 1)

(依舊包含劇透,建議在讀完第九十三章扭曲夢境後閱讀)   老實說,我有些糾結要不要在這裡做個總結,因為這嚴格來說不是大事件,算是大事件的中間過渡部分。   但是很多關鍵線索又給安排在這一段出現了。其實,從這裡開始,定位“永恒”是誰的絕大部分線索就已經發放完了,而“永恒”本體也已經出場過了(不是幻覺)。   我對第一部分“綠色的天國”的自我要求是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除了要帶到第二部分的一些關鍵外,所有的細節部分都要有所收束。強迫癥一點的說法就是,絕大部分細節都不是廢話,絕大部分細節都會在隔了幾章甚至幾十章之後再冒個頭,把它們的存在意義補完,甚至成為下一部分的潛在推動力。   其中埋得比較深的幾個部分包括39號倉庫劇情的許多細節,一部分連接到了“不平等契約”這個關鍵道具上(不要往劇透方麵想),而另一部分還在繼續銜接至後續的大事件。   “火蠊”這個過渡劇情的反派老實說設計得不是很滿意,雖然也作出了一定鋪墊,但感覺總是不盡人意(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我不喜歡蟑螂)   一方麵,鋪墊太少了,這有些無可奈何。以目前的節奏來說瑞文暫時不可能和灰衣天使產生什麼過深交集,以瑞文本人的角度來看,他們目前隻是獵人和獵物的關係,偵探和錢的關係。   另一方麵是因為,瑞文目前隻有“驅逐之威”這麼一個對群怪的強製手段。他的前期發展路線從輔助慢慢變成了技巧型的對人物理,當然這隻是一個階段性的成長。他把主場轉移至夢者之屋的第一個嘗試象征了他的下一步成長路線。   當然,整體作戰風格感覺上希望還是偏jojo,把有限的能力玩出各種花。今後準備增加反派的視角,實現一些“預判你預判我預判你預判我”的套娃(不是)   捷特的成長方向完全就是往他的風格去的,相對惡搞。   洛克茜在我眼裡的形象莫名變成了緋紅女巫怎麼回事。   金在成長路程中小小摔了一跤,真的隻是很小的一跤,跟了這麼個不靠譜的老師,他將來要摔的多了去了。   還有誰被我忽略了我不說,我故意的。   關於奧貝倫這個名字,其實靈感早於烈日支配的世界。奧貝倫的靈感來自《仲夏夜之夢》裡的奧伯龍,一夜的不合理終成一場夢,這是這部作品的核心之一。   然後才有的烈日的發散思維,具體過程是從“仲夏”這個字眼開始,然後聯想到了夏天,然後再聯想到了《饑荒》裡那個折磨人的夏季(我還是新手玩家的時候被曬死了不知道多少次)再結合我本人極端怕熱。   結果就是,乾脆就把背景弄成一個烈日和光明支配的世界好了。至於戰鬥型偵探,嗯......算是一個一直想寫的題材,一方麵是希望解謎者自給自足,把抓捕乃至殲滅工作也給做了,但另一方麵又希望以偵探這個身份保留住一點時代感的醍醐味。   畢竟,偵探把兇手連同一票相關人士一起撕了的掀桌感還挺不錯的。   但這兩者間很難做出平衡。因此,第一部分我打算重戰鬥輕推理,第二部分反過來,在第三部分尋找平衡。   (其實是因為,在大綱裡第二部分不重推理不行,不是劇透)   奧貝倫的背景想必能很明顯地看出是在參考1920到30年代左右的老米,混進了不少現代流行文化和名著的思考,卡內基王朝和安德魯王這兩個名稱一開始想出來完全是惡搞的,那是20世紀初世界鋼鐵大王的名和姓拆分,所以才會是鐵之王。   事後完善的年代也有一定講究,烈日歷元年對應的是1787年製憲,而卡內基歷元年對應的則是1776年獨立宣言。   主線發生的烈日155年對應的是1933年,禁酒令廢除的那年。   這是作者作為kp的一點小浪漫!   順帶一提,奧貝倫地表的印象基調取自堪薩斯州。算是對我影響比較深刻的一個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