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結sp 關於導演(1 / 1)

(其實在第一百八十章之後還有一些補充,主要是關於導演的過去。不過算了,看完一百七十九章就可以食用了。)   作為第一部分的第二大伏筆,我本來是計劃讓導演多“活”幾章的,到六月中或者六月底,但轉念一想,又覺得不能和後麵的一大堆高潮撞在一起,與其把哈希斯穆線提前到現在,不如把克圖魯以斯提前。   毫不誇張地說,導演這個角色被創造出來就是為了死的,他的第一次登場乃至第一次被提到名字都和他的退場有關。他的戲份是一個一絲不茍的,沒有一絲無用環節的閉環。他的角色靈感主要是婦聯3的奇異博士,他在無數個終局之戰的可能性中尋找出那唯一一個能夠戰勝滅霸的可能性那一幕。   而一旦找到了,就必須完美地遵循每一個細節,才能防止錯誤的蝴蝶效應,才能讓事情向正確的方向發展,這就是導演的操盤。可以說,直到瑞文將變成獨立存在的自己驅逐回過去,被過去的自己殺死,形成讓瑞文繼承緋紅力量的理想閉環,目前的每一件事的確都在他的預測中。   這個角色的塑造是無情,無性別,符號化的,並不像一個人。無血無肉,絕對理性是他的特征。從登場的那一刻開始,他就犧牲了自我,把自己融入了主角的命運,讓自己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為都成為推動命運之輪的動力。他唯一人性化的體現在於他第一次登場的那一小段,以及琳的回憶裡(想必不用說也能知道那位文學老師是誰了吧?)   哦,也許還有他在電影院裡笑場的那一小段時間,但那已經是有目的性的舉動了。   在寫導演的時候,我有意朝著描寫機器而非描寫人物的方向努力。從五月份的劇情開始,從吃了那四發子彈開始,導演就徹底失去了自我,成了瑞文的影子,他的傾訴對象,他的情感寄托,他字麵意思上的另一半,最後和他完全合體,成為他的命運。   可以說,瑞文由始至終,都在和自己的左手聊電影,和自己吐槽。他唯一勉強還有能力去愛,去坦誠相待的隻有他自己,因為他連這點目前都做不到。   第一部分的命題其一是“命運”,這是劇情發展的大方向。其二是“身份認同”,這是主角成長的過程,其三是“自愛”,這是主角成長的結果。   所以我之前才會說,第一部分就像《楚門的世界》。事實上還有點像《源代碼》和《前目的地》,是一條被完全鎖死,完全安排,即便擁有穿越時空的能力也無法改變其中任意一環的命運鏈條。   第一部分還有幾十章,還有一個最大的伏筆要收,這也是我刻意把導演退場提前的原因,讓瑞文精神狀態的下滑坡不那麼陡,慢慢來。《偵狂》的標題之所以叫做《偵狂》,精神上注定了就是要一直走下滑坡的,直到跌破下限,從下層的天花板鉆出來,然後再跌破下一層(不是)。   不過,讓主角歇斯底裡並不是我的風格,正相反,越是接近瘋狂,他的表麵就越是沉著冷靜,製定的計劃就越是精密,這才是當今社會的正確體現。   最後,導演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