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天下集權於1身(1 / 1)

這個餅太大了,令呂來福仿佛做夢一樣。   至於說這是不是好事情,呂來福不知道,但是他隻知道,皇帝的心腹錦衣衛要啟動了。   而他,將會成為新帝的心腹愛將。   未來甚至有可能成為一品官。   朱允炆語重心長的拍了拍呂來福肩膀:“咱很看好你,等會就擬出聖旨交給你,拿著咱的聖旨,到錦衣衛各部以及京衛中,調集好手。”   說完後,朱允炆背著手回到了轎子上,而轎子則是前擁後擠的被人抬起來。   大轎子繞過了奉天門,向著乾清宮而去。   沒有去後宮。   自從朱元璋去世之後,他的一些東西都大部分被搬到了乾清宮,畢竟不會在登基那天在急匆匆的收拾東西。   隻是家眷還在東宮,對於家眷,朱允炆目前還沒想好如何應對。   黑夜。   朱允炆來到了熟悉又陌生的乾清宮。   令小太監王海等候在門口,一個人,走了進來。   熟悉的場景。   他在這裡駕崩,也在這裡居住,死了後,換個視角,卻又重新回來了,那種時空錯亂的感覺,令朱允炆如夢如幻,甚至有時候在想著,是不是自己臨死之前的大夢一場。   伸手,摸了摸龍榻,一屁股坐在龍榻上,目光看著門外。   回來了。   他像是真的回來了。   這個時代,換個名字,重新回來了。   不過朱允炆緬懷了片刻,將呂來福叫了進來,然後走到了臺案,伸手寫下了一道諭旨。   接著在上麵直接蓋上了玉璽印章。   在寫字這一塊,朱允炆眉頭一皺,他發現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朱允炆的字體是秀氣,且工整好看,而他,頂多算是一個半路出家的半文盲。   寫出來的字體,充滿了潦草,這是仿不出來的。   隻是。   朱允炆嘴角微微一勾,那些文武百官不是怕他麼,就從這裡開始,宣告他回來了吧。   “拿著諭旨,明天去錦衣衛部任職,調遣人手,隨時等候行動。”朱允炆道。   呂來福滿臉激動的鞠躬道謝。   朱允炆轉過頭,目光越來越凝重。   他察覺到了不安的氣息。   坐在龍椅上,朱允炆仰頭看著屋頂,他在思慮怎麼應對接下來這繁雜的朝堂鬥爭。   更是在想著,怎麼合理的解決這件事。   “鎮撫使,鎮撫司,錦衣衛.....”朱允炆吶吶著,他的目光越來越冰冷。   他的臉色也越來越充滿殺氣。   他要殺人。   文武百官不是都希望著太祖皇帝駕崩麼,那麼,就送給你們一個比太祖皇帝還要兇惡的皇帝。   下一刻。   朱允炆殺氣彌漫,猛地坐直了身子。   在他眼前,剛剛跑進來的寶慶公主嚇了一跳,兩眼淚汪汪的。   “哇嗚嗚嗚!!!”下一刻,寶慶被這兇惡的目光嚇的哇哇大哭。   朱允炆臉上的殺氣瞬間消散,臉上也是開懷的笑容:“寶慶你來了,快讓爹爹來抱抱。”   嘶!!!   下一刻,寶慶公主瞪大了眼睛,看著朱允炆,兩個水汪汪的大眼睛一閃一閃:“哇嗚嗚,允炆你欺負我,爹爹沒了,你不喊我姑姑,還要讓我喊你爹爹,你要篡位,嗚嗚嗚,我要告訴母親。”   藥丸。   “姑奶奶,快回來,快回來姑奶奶,咱錯了,咱錯了。”當過爹的朱允炆頭皮發麻的跑上去抱著寶慶這小丫頭。   不就是姑姑麼,叫姑奶奶都行、。   他太孤獨了。   子嗣很多。   但是所有的子嗣都被他封王派往外地,之前多是朱允炆陪伴,現在卻被他占據了。   縱觀一圈,好像真的孑然一身。   寶慶的出現,令孤獨沉入黑暗的朱允炆,似乎找到了些許的溫暖。   寶慶也可以說,是他內心之中,最後一片溫暖的港灣,能讓他露出發自內心的笑容。   寶慶雙手抱胸傲嬌道:“這還差不多,我決定原諒你半個時辰的時間,你隻有半個時辰的時間來和我說話,半個時辰後我就不理你了。”   朱允炆滿臉討好:“看在咱表現良好的份上,能不能再多給咱一小點時間?”   寶慶背著身子,悄悄轉頭看了一眼滿臉討好的朱允炆,嫩呼呼的小手摸著下巴,兩個大眼睛亂轉。   似乎有些驚奇,今天這個大侄子的表現竟然如此不錯。   她心滿意足的略微點頭:“那本姑姑多賜你半盞茶的時間。”   朱允炆滿臉笑容,一把抱起了寶慶公主。   隨後順著臺階,走到了案後,將寶慶公主放在了龍椅上,朱允炆則是在翻閱著奏折。   寶慶雙手托腮的看著,當初他爹爹就喜歡這個樣子,沒想到大侄子也喜歡。   奏折很多。   自從他當年裁撤了中書省之後,天下權利聚攏一身。   皇帝徹底的至高無上,把持天下朝政,當然,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皇帝很累。   平均下來,八天時間,將會收到來自全國各地一千一百份奏折,奏折訴說三千件事情。   平均每天要批閱三百七十件事情,閱讀二十萬字。   “我給你時間你怎麼不珍惜和我說話的機會?”寶慶坐在龍椅上,有些坐不住。   給大侄子機會,大侄子竟然不找她說話,寶慶表示有些事情,決定要給大侄子減少一盞茶的時間,算了,原諒這一次。   寶慶小腦袋瓜子不斷醞釀著小風暴。   實際上,朱允炆是想要哄著寶慶玩鬧的。   但是,朱允炆是真的沒時間,國葬這幾天,囤積了太多的奏折。   可以說折子堆積如山,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隻是對於他來說,這卻是一種集權的體現,他不是貪戀權利,而是怕權利被架空。   而現在,其實他腦海中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之前沒有想到過的事情。   全國過來的奏折,平均下來,高峰期是三百七十多,而低穀時期,就算是事情少了,平均下來,一天也要處理二百件奏折。   一個奏折就算是批閱幾十個字,怎麼處理,如何處理,處理的後果是什麼,都需要顧慮進去,對於一個皇帝來說,這簡直是耗費恐怖的精力。   他自己處理折子,是處理的津津有味。   他布局,將中書省趁著胡惟庸事件直接給裁撤了,沒有了中書省的協助,所有的折子,天下各地過來的折子都要借助他的手來處理。   隻是現在,他察覺了一件事情,他自己累了能夠克服,保持集權製度。   胡惟庸是一個巨大的教訓,宰相的存在,對帝國來說,簡直能夠架空皇權。   但是現在。   不對勁。   如果後代皇帝,沒有他這麼勤快的話怎麼辦?   這時候應該怎麼辦了?   很明顯,這就要借助手下的大臣了。   對於原本的朱允炆,他還是了解的,三日五日倒是沒什麼,若是長年累月,幾十年時間,都要一天幾百件奏折處理,朱允炆能夠堅持麼?   接受不了。   而接受不了的話,應該怎麼辦?   按照這個推算,就要手下大臣協助,那麼誰來協助?   黃子澄?   齊泰?   方孝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