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終於有兵了(1 / 1)

除了兵營之外,這次升級後新增建築還有軍械庫以及鐵匠鋪和長槍作坊以及弓箭作坊。   而之前的功能建築也能進行升級,按照係統的說明,升級後的效率會提升百分之十。   比如說哨站,在升級之後建造數量上限也從十座變成了五十座。   不光是數量增加,而且預警的範圍也從半徑一百米提升到了一百二十米,預警的範圍更大了。   不光預警範圍增加,甚至還能顯示出預警人數。   在係統主界麵左下角有一個小地圖,小地圖會顯示所有的哨站分布方位。   隻要任意一個哨站被觸發警報,李恒不僅能收到消息,還能知道大概多少人。   在小地圖上,一個紅色小圓點代表著一個人。   而如果己方人員,則顯示的是綠色小圓點,並且不會觸發警報。   當然,目前這個自己人指得是係統出品的絕對嫡係。   至於李恒在外界招攬的人,應該會被係統同樣識別為敵人。   不過李恒目前也並不打算讓外人來牛尖頭山,畢竟這裡隱藏著自己最大的底牌,不能輕易讓別人知道。   軍械庫,顧名思義就是存放軍械裝備的武庫。   但是這個武庫不光是能存放,而且還可以購買武器裝備。   比如現階段可以從軍械庫購買的兵器隻有腰刀,長槍和弓箭這三種。   這也是跟現階段能夠修建的武器作坊緊密相關,因為現階段配套的武器作坊就隻有長槍作坊和弓箭作坊。   鐵匠鋪也是跟這兩個作坊配套使用的,畢竟打造鐵墻頭和鐵箭頭都離不開鐵匠鋪。   建造武器作坊的打造兵器自然便宜的多,但是卻需要資源,而且速度還慢。   從軍械庫直接購買自然會快很多,隻要有錢,立刻到貨。   缺點就是比較貴。   明白了係統升級後的所有新變化,李恒麵對的第一個問題是怎樣分配農民和士兵的比例。   雖然他現在急需要加強武力,但是足夠的勞動力卻是增強實力的基礎。   沒有足夠的農民,誰來修建兵營,誰來修建民房,誰來修建各類作坊?   沒有猶豫太久,李恒就做出了決定:目前農民和士兵的比例保持在一比一。   也就是說總人口一百的情況下,五十名農民和五十個士兵。   李恒這麼做也是充分權衡了利弊後做出的決定。   農民雖然不是戰鬥人員,但是在必要的時候也是可以作戰的,隻不過戰鬥力肯定沒有正規士兵那麼強。   不過他們畢竟是係統召喚出來的,足夠的忠誠,足夠的堅韌,絕對的悍不畏死。   隻要李恒一聲令下,哪怕前麵是刀山火海,萬丈深淵他們也會毫不猶豫地沖過去。   若是加以訓練,假以時日,肯定也能成為精兵的。   很快,李恒就再次召喚了四十名農民,他手下的勞動力變成了五十人。   而要召喚士兵,就要先修建兵營和軍械庫。   所以,五十名農民到位之後沒有耽誤時間,很快就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建設浪潮。   修建兵營和軍械庫的主要材料就是木材和石料,主要是木材。   這兩種材料都可以就地取材,漫山遍野都是樹木,腳下就是石頭,完全不用擔心材料不夠的問題,而且還都不要錢。   農民們的工作效率很高,僅僅一天時間,一座小型的兵營就拔地而起。   同時,軍械庫也修建好了。   當然,結構都比較簡單,風格也比較粗獷。   不過對於李恒來說實用就行。   至於各類作坊,李恒目前還沒有來得及修建,因為他還抽出了一個建築小組在山前山後一些緊要地點增加了十幾座哨站。   掌握先機對於戰勝敵人有著很大的幫助。   隻要有人想上山,自己就會第一時間知道,從而可以從容應對。   軍營建好之後,李恒立刻就開始施展召喚大法,召喚了三十名長槍兵和二十名弓箭手。   為什麼長槍兵多,原因很簡單:便宜!   一個長槍兵五兩銀子,一個弓箭手十兩銀子。   據說在現實中,要訓練一名合格的弓箭手需要三年時間。   但是訓練一個隻需要會突刺長槍兵成本卻低的多,時間幾個月就夠了,武器也隻需要一根木桿和一支鐵槍頭。   炮灰大概就是指的長槍兵。   而弓箭手就不一樣了,光是製作一張合格的弓都有著很繁瑣的程序。   而且弓還要經常保養,弓弦還得經常換。   箭也是消耗品,要經常補充。   從個人技能上來說,弓箭手不僅要射的遠,還要射的準。   不光要會直射,也要會拋射。   甚至必要的時候還要跟敵人近身肉搏,再加上拉弓這件事本身就是需要身強力壯的士兵才能勝任,尤其是長時間拉弓也很容易胳膊脹痛乏力。   所以,一個弓箭手的訓練成本高就很正常了。   看著眼前整齊列隊的五十名士兵,李恒心中的安全感再次暴漲。   這些士兵一看都是那種訓練有素,站在隊列之中一動不動,一個個身體健壯魁梧,神情堅毅。   雖然都是徒手,但是讓人一看都會暗贊不已。   武器,都要李恒從軍械庫之中購買。   在他絞盡腦汁,幾乎花光了所有銀子之後,終於給這五十名士兵配齊了武器。   長槍兵每人除了一支長槍之外,還有一柄腰刀。   弓箭手也是一樣,除了主武器一張步弓和一壺箭之外,也配備了一把腰刀。   至於盔甲之類的防具那是沒有的,全都是布衣。   不是李恒不想配,一個是身上錢花完了,二來是軍械庫沒有賣的。   要配盔甲的話,要麼從外界購買,要麼等到係統再次升級後,估計軍械庫就會有賣的。   但是從外界買幾乎不可能。   在大清朝私藏一副盔甲都是死罪,更別說造盔甲了。   況且,清兵之中著甲比例也不是很高,大部分綠營兵都是無甲的。   往往隻有巡撫和總督的撫標和督標這樣的精銳綠營才會有資格著甲。   當然,八旗兵自然另當別論。   所以要想給士兵們配甲,就隻能等到係統下次升級了。   要升級到下一級,除了需要一萬兩銀子和一萬斤糧食之外,還需要一百點的聲望值。   聲望值是這次升級後新出現的條件。   根據係統的解釋,聲望值來源是李恒這個宿主在外界進行各種活動而產生的。   根據李恒的理解,那就是要在外界闖出名望來。   名望越大,聲望值自然就越高。   至於怎麼闖,完全靠他自由發揮,係統隻是做一個低調的評委,不點評,隻打分。   也不會給你發布各種任務,主打一個愛咋咋地。   在士兵們到位之後,李恒立刻派出了兩組士兵在上山的緊要路段執勤放哨,明暗哨結合。   剩下人立刻開始訓練。   基礎的訓練自然不用多練,主要練習的是兩個兵種之間的配合。   近戰兵種和遠程兵種的配合,就跟現代軍隊步炮配合一樣,對於軍隊在戰場上能否取勝都很關鍵。   比如在列陣的時候,雙方的站位。   在攻擊的時候,雙方的出擊時機的把握等等。   對於冷兵器時代的戰法,李恒自然也是紙上談兵。   但是得益於上輩子的浩瀚如海的互聯網信息庫,李恒總算不至於一無所知,所以才不會手足無措。   為了在戰場上有效指揮,李恒甚至讓人給自己弄出了一種竹哨。   這種竹哨製作簡單,但是哨音卻很有穿透力。   他以前練習過一段時間的哨子,所以很快就能用竹哨吹出各種哨音。   他將這些哨音分別賦予了不同的含義,用做不同的命令。   比如一聲長哨音就代表著發現敵人,兩聲就是敵人人數在一百以下。三聲的話那就是敵人超過一百。   急促持續的哨音那就是準備戰鬥等等。   目前李恒先自己指揮,等到以後軍隊壯大了,肯定要讓各級軍官也要熟練掌握這些哨音。   除了哨子,以後還要配備嗩吶銅鑼旗幟等戰場軍令工作,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形成一個完整的軍令係統。   不過飯要一口一口吃,慢慢完善。   就在李恒緊鑼密鼓地備戰的時候,文家的護院頭子童漠男也帶著幾個手下來到了牛尖頭山腳下。   童漠男是江洋大盜出身,江湖經驗豐富,官府多少次圍捕都被他逃脫了。   但是此人有一個毛病就是好色。   在臨滄府的某座妓館之中有個相好,定期跑去光顧。   他很舍得給那個相好花錢,甚至還承諾以後要給對方贖身。   但是沒想到那相好的在聽說了衙門的懸賞之後,竟然將他給賣了,導致他被官兵被圍在了妓院裡。   雖然童漠男被抓前乾掉了那個出賣他的相好,但是最終還是落在了官兵手中。   在被文家家主給弄出來之後,他就死心塌地地給文家效命。   看著眼前的大山,童漠男對幾個手下吩咐道;“你們先找地方躲起來,我上山去探探情況。如果半天之後我還沒有下山,你們就回去報告文老爺這座山絕對有問題。”   說完後就從身上背著的包袱裡拿出一些物事,開始在自己臉上搗鼓起來。   片刻後,一個皮膚黝黑,麵容蒼老,身子還有佝僂,提著一把斧子,背著一捆草繩的樵夫就出現在了眾人麵前。   幾個手下驚訝的目瞪口呆,沒想到自己這個頭還有這本事。   要不是親眼看見,就算此人站在他們麵前,他們恐怕也認不出來這是他們朝夕相處的頭領。   童漠男變身完畢後就向著山上走去,幾個手下也找地方躲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