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倉庫回到房間的藺澤,還是有一絲的惡心,躺在床上思索了起來。隨著藺家堡發展,受到窺視很正常,像鄭坤、張明慶等人都是躲在幕後,但是今天馬匪的威脅卻近在眼前,顯得有些急迫。 馬上,父親就要出發了,而且這次會帶大量的現銀去多倫,雖然有團練保護著,但想到口外幾十萬的馬匪我就覺的頭皮發麻。看來要想辦法給團練隊伍加點“黑科技”了不知道會不會有影響。 自從穿越到這個世界後我總是小心翼翼,從小偽裝就是怕自己小小的改變會影響未來。 要知道亞馬遜熱帶雨林一隻小小的蝴蝶煽動翅膀就可能在某個地方產生風暴,所以我總是顯得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不是因為不想參與而是冥冥之中感覺自己參與可能就會向未知的方向發展。就像小說裡常說“天道小事可改,大勢不可逆”。想著想著就睡著了 次日清晨,藺家堡又重新招募團練的消息傳來,小鎮又熱鬧了起來。王山向張家口買物資和軍火去了,團練又招了1200人。 “對,我說的就是這種鑄鐵殼,在這種鑄鐵殼裡頭裝上炸藥、雷管,然後裝上空心木柄,木柄裡頭裝有拉火管,這樣就算是一個手榴彈了。”藺澤拿著街上鑄件店剛鑄好的手榴彈殼體,對李偉章說道。 這手榴彈是他經過幾天苦思冥想,想出的對抗馬匪的利器。他知道,團練隊槍法不佳,如果指望他們用步槍攔截一線紅的馬匪,幾乎是不可能的。 藺澤回想起電影中抗戰老電影裡的場景,手榴彈的頻繁使用給了他靈感。他相信,即使藺家堡家丁槍法不準,但總不至於連小時候扔磚頭的技巧都忘記了。手榴彈的投擲,隻要大致準確就行。 藺澤手中的鑄鐵殼表麵鑄有凹槽式預製破片,這樣的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手榴彈的殺傷力。 生產手榴彈並不復雜,隻要有鑄鐵殼、木柄、拉火管等零件,組裝起來並不需要太多技術,男女老少都能輕鬆完成。 在抗日戰爭時期,許多農村地區普遍製造手榴彈以供軍需,使用的是黑火藥或氯酸鉀混合植物油製成的炸藥。與他們相比,藺澤的條件雖然沒有氯酸鉀混合植物油但是有現成黑火藥經過加工威力會比普通的強很多,要知道以前網上段子“一硝二磺三木炭,加點白糖大伊萬” 手榴彈的結構簡單,有山穀鑄件房生產鑄鐵殼體,木工生產木柄,再建一個簡易的浸蠟槽。炸藥是現成的黑火藥,雷管也是現成的,唯一費功夫的是拉火管。 藺澤並不知道拉火管的製作,原本打算像點鞭炮一樣直接點燃,但山穀裡有個師傅曾在天津洋行工作過,對拉火管的製作頗有經驗。這位名叫張萬福的師傅製作了一個拉火管,由紙管、倒刺、拉火金屬絲、摩擦藥、火帽和拉火柄組成。拉火管的外殼是紙卷成的,內部的拉火具由摩擦藥、發火藥、拉火線、拉火柄組成。發火藥由氯酸鉀、雄黃、玻璃粉配成,拉火線上的摩擦藥則是紅磷、硫化銻、玻璃粉。拉火線就是一根棉線。 張萬福在拉火管和信管之間加了一個紙製的火藥延時管,這樣隻要拉動拉火柄,拉火管就會點燃延時管,幾秒後引爆手榴彈。 藺澤看到張萬福製作的手榴彈,感覺仿佛回到了二戰時期。為了提高殺傷力,他將手榴彈裝填了150g自製的火藥(與德國M24手榴彈的裝藥量相當),並加長了木柄以保證投擲距離。 “偉章,現在咱們一天能生產多少個這樣的鑄鐵殼?”藺澤詢問,因為手榴彈的生產量完全取決於山穀鑄件鋪能生產多少鑄鐵殼。 “小少爺,我們現在一天能生產九百多,但去掉廢品,能有七百個就不錯了。我們用的是生鐵鑄殼,廢品無法再加工,隻能回爐。”李偉章回答,雖然他想提高產量,但原料限製了生產。 “一天七百個!盡力吧!能多造一個是一個,誰知道到時候夠不夠用。”藺澤心中盤算,一天幾百個手榴彈已經不少。如果能攢下一萬來個,到一線紅來時,就能用這些手榴彈炸死他們。 最後我囑咐李偉章要保密,工序分成五個步驟,交給不同的工匠混在建設山穀的隊伍裡, 最後才有10個啞巴組裝以免泄漏。 最後我拿著一個成品給父親和王鶴展示了一下,握緊手榴彈,拉環,然後用力投擲。手榴彈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準確地落在了木頭假人附近。隨著一聲巨響,爆炸產生的沖擊波和碎片四散飛濺,木頭假人被炸得支離破碎,碎片四處飛散,場麵震撼。 父親和王鶴被眼前的場景震撼異常,叮囑我要保密等等。 “一排六枚,六六三十六,一箱手榴彈一共三十六枚,兩百箱手榴彈也就是七千二百枚,平均到每個團練隊員手裡人手三枚。”藺澤清點著第一批自製的兩百箱手榴彈,心中暗自盤算。 這些手榴彈是藺家堡生產的第一種武器,藺澤親手撫摸著這些粗糙但布滿預製破片的鑄鐵殼體,心中湧起一股成就感。為了節省時間,殼體並未塗漆,隻在木柄和殼體結合處塗了密封漆。鐵灰色的殼體在燈光下泛著詭異的光澤。 “也許以後我們可以造手榴彈賣。”藺澤心想,隨著周邊局勢的緊張,這種手榴彈或許能在周邊地區大受歡迎。但一想到晚清政策還是算了。 在訓練場上,藺澤親自指導團練進行投彈訓練。他指著三十米外的白石灰線,這是立姿投彈及格的標誌。藺澤雖然未曾當兵,但有過軍訓經歷,臨時充當了投彈教官。 “大家都注意了,用小手指壓著這根拉火繩,如果是真手榴彈就是用小手指扣著拉環,其它四指這樣握著手榴彈的木柄的底端。”藺澤舉著教練彈示範,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讓隊員們模仿。 投彈訓練中,隊員們可以助跑或原地投擲。讓王鶴示範後,隊員們按班排分別練習。王鶴將團練擴編為六個對每個對負責一個防區,另外兩個隊作為預備隊。 “嗯!不錯!不錯!”王鶴看著隊員們的表現,心中暗自點頭。他注意到一個名叫楊玉民的隊員,投擲手榴彈的準頭非常好。 “你叫楊玉民,河北石家莊人?”王鶴詢問。 “報告隊長,是的。”楊玉民敬禮回答。 “你的手榴彈扔得不錯,看到那個白石頭沒,你能不能把手榴彈都扔到石頭旁邊?”王鶴指著遠處的石塊挑戰道。 “報告隊長,沒問題。”楊玉民信心滿滿。 “好,如果你能連續投入十枚手榴彈在石頭附近,今天晚上你們小隊加餐。”王鶴激勵道。 楊玉民成功地完成了挑戰,贏得了隊員們的喝彩。王鶴兌現了承諾,為楊玉明所在的小隊加餐。這一舉動不僅激發了隊員們的鬥誌,也讓老隊員們感到壓力,他們知道必須努力訓練,才能保持在新隊員麵前的尊嚴。 第二天,王鶴安排了實彈投擲訓練。他期待隊員們能體驗到扔手榴彈的快感,同時也意識到實彈投擲的危險性。在訓練場上,王鶴特別強調了安全措施,確保隊員們在投擲實彈時能夠保護自己。 夜幕降臨,王鶴留下一箱手榴彈,準備進行實彈投擲。他深知,實彈投擲與打靶不同,稍有不慎就可能傷及自己。但王鶴相信,隻要隊員們嚴格遵守安全規程,他們就能體驗到投擲手榴彈的刺激和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