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夷簡有些激動的開口道:“後位豈可輕授,臣聽聞那陳氏乃是一茶商之女,其父名為陳子城。官家可知,子城使乃大臣家中奴仆官名,陛下若納奴仆之女為後,臣擔心,官家會被天下人恥笑。” 趙禎掃了呂夷簡一眼,心中有些煩悶的想著:“怎麼宮裡發生點新鮮事,你們知道的都這麼清楚。天天被人監視,日子還過不過了?皇宮真是一刻也不能住了,明天就搬出宮去……不,今天就搬出去。” 趙禎本就沒想過能讓陳嘉月當上皇後,他這麼說也是為了方便接下來的討價還價。 呂夷簡已經如此說了,他也就順勢開口:“呂閣老所言有理,那就封為皇貴妃,協理六宮如何?” 張耆開口反對起來:“官家前幾日下旨,要在將門之中遴選皇貴妃,陳氏乃茶商之女,若讓陳氏擔任皇貴妃,豈不與官家旨意相悖?朝令夕改,置朝廷法度何在?張冠李戴,置官家威信何在?” 這是第二次反對了,趙禎點了點頭:“張閣老所言也有道理,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何況天子?朝令夕改不可取,那就封為貴妃如何?” 這次輪到李諮反對了,他還想著以後能從陳娘子身上多薅點羊毛,一次就拔擢到高位,不利於激發她的向上之心,萬一那陳娘子就此滿足,不再推陳出新,那可就難辦了。 於是李諮迎著趙禎幽幽的目光,硬著頭皮反對道:“官家,臣以為,後宮妃嬪位分不該由臣等置喙。” 第一步,以退為進。 趙禎得到了和他心理預期截然不同的回答,麵帶好奇,想聽聽他要怎麼說。 “往日妃嬪獲得晉升,均是以為官家誕育子嗣為由,如今陳娘子鉆研機巧,迎合君心,能獲得破例拔擢,已屬天恩浩蕩。” “但若貿然拔置高位,將來官家的其他娘子定然將心思都放在奇技巧思之上,而無人再為官家的子嗣大事費心,此舉於國朝大弊,不可不防,臣請官家三思。” 李諮沒有扯什麼大道理,他就一個意思:先把兒子折騰出來,您想怎麼給她升都沒問題。兒子都沒有,給她升到那麼高的位置上,那就樹立了一個很不好的榜樣,後果很嚴重。 趙禎臉上一副皺眉沉思的表情,心中卻不以為然:“我巴不得後宮之中多來幾個才女,生孩子跟發明創造又不沖突。若隻給陳娘子升個一階或兩階,我還用得著跟你們商量,跟你們商量不就是想讓她一步登天。” 趙禎開口道:“三位閣老所言各有道理,皇後與皇貴妃之位涉及六宮權力分配,理應慎重考慮。” “而一次拔擢太多也確實有失公允。陳氏有功要賞,就升為‘婕妤’位分,秩比三品。此外,授予其父陳子城‘將作監主簿’之職,差遣為‘活字印刷務監事’,諸公以為如何?” 趙禎的意思很明顯,把新機構設在將作監之下,那就是由李諮負責,因此他第一個出聲應允:“官家聖明,臣無異議。” 張耆和呂夷簡互相看了對方一眼,目前二人隱隱有文官代表和武官代表的意思,隻要不是讓對方得到就不算輸,將新機構設在將作監下,也屬正常,因此二人也沒有異議,點頭同意。 陳嘉月目前是七品縣君,僅憑此事便越過郡君、才人、美人,三個等級,直接跨到三品婕妤位分,此外還給她父親授了官職差遣。 這些爭取來的權利,在趙禎心中被當做了納陳嘉月入宮的聘禮。 此後再想往上升,那就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在陳嘉月沒有誕育子嗣之前是不用想了。 此間事了,內侍們撤走活字印刷板,內閣開始商議政事。 …… 趙禎拿出一本奏疏,遞給呂夷簡道:“這是‘戶部司諫’韓琦所上劄子,諸位閣老互相傳閱。” “韓琦根據其大量走訪獲得的消息,認為裡坊之製已經名存實亡,便是朝廷三令五申,坊墻一旦倒塌,不出二三日便會被商鋪宅院所侵占,若朝廷強行拆除,反倒激起民怨,因此大多隻能罰錢了事。” “韓琦認為,朝廷施政應當順應民心民意,拆除坊墻可極大方便百姓通商交易,此舉乃是民心所向。” “韓琦從朝廷、百姓、商人、好處、壞處等等幾個方麵進行了論述,最終得出的結論是,裡坊之製已經過時,對於任何一方而言,都是弊大於利,是時候革故鼎新。” “韓琦提出,拆除坊墻後,可將沿街麵向街道的房舍設置成商鋪,而沿著通向街道的巷道布置成住宅,如此不僅可以方便百姓互市交易,還可方便朝廷沿街收取商稅,如此使街巷相連的製度,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韓琦稱為:街巷製。” 趙禎簡單的說完,三人也邊看邊聽的理解清楚了韓琦此奏的意思。 呂夷簡率先開口道:“韓司諫能體會民生之艱,此舉甚好。然官家可想過,若全依百姓之意,今日拆除坊墻,那明日百姓又覺得城墻礙事,也想拆了城墻,官家難道也要順應民心,將城墻拆除不成?” “因此臣以為,街巷之製還是先試行一二,僅在一廂範圍內施行,若此製確有明顯成效,再擴大施行範圍也不遲。” 趙禎點了點頭,在手劄上記錄下呂夷簡的建議。 張耆繼而開口道:“官家,自從開封府縮短宵禁時辰,城內夜間巡邏的人手便常常感到不足,若再拆除坊墻,百姓日夜流竄將更加猖獗,因此臣覺得,此製是否有些誇大,還是繼續完善改進後再施行為好。” 趙禎再次點頭,張耆的擔憂也有道理。 趙禎前世生活在現代,以現代滿大街攝像頭的治安條件,到了夜裡仍然會滋生罪惡,更何況一千多年前的宋朝。 以這個時代的治安力量,顯然還無法承受完全施行街巷製的後果,韓琦的想法固然很好,但確實有些著急了。 李諮對韓琦的提議很感興趣,他想到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官家,臣以為,可將廂坊製與街巷製並行施行,隻在各廂內拆除坊墻,設置街巷,而在各廂邊界壘砌高墻。” “一廂的範圍足夠方便百姓日常生活與交易,而廂與廂之間有高墻隔絕,百姓夜間便是流竄也無法走出廂外,如此便可一舉兩得,官家覺得如何?”
第六十七章·討價還價(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