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城防之議(1 / 1)

返回惜春閣的路上,陳初月小聲的說道:“娘子可知,水銀除了可以防腐驅蟲外,還可以使女子難以孕育。”   陳嘉月點了點頭,眉頭緊鎖的說道:“燕肅先生說過,水銀乃朱砂加熱後形成,其形成時會散入空中,工匠若在短時間內吸入過量,輕則昏厥嘔吐,重則當場斃命,因此每次調製塗料時,我都盡可能的不用朱砂和水銀。”   陳初月驚疑不定的小聲問道:“娘子,您說官家知不知道此事?是內侍們無意的,還是……”她沒有說出口,因為有些嚇人。   陳嘉月也不知道,她入宮時間不長,今天也是恰巧碰上。   水銀乃是稀罕物,宮裡除了福寧殿和坤寧殿,其他殿宇可沒資格每個月塗一次,最多就是用些熏香驅蟲。   陳初月掃視了一下四周,整條道路上隻有她們兩個人,於是她湊近了些,在陳嘉月耳邊小聲說道:“娘子,我最近打聽到,宸妃娘娘被廢掉後位,就是因為入宮九年無所出,若江都知所言非虛,福寧殿和坤寧殿每個月都要以水銀塗刷一次,那娘娘無子也就不奇怪了。”   陳嘉月聽完,微微皺眉,表情嚴肅的小聲叮囑道:“初月,這是在宮裡,有些話可以說,有些話不能說,你若是再這麼口無遮攔,我就把你送出宮去。”   陳初月趕緊拍了拍自己的嘴唇,然後抱住陳嘉月的胳膊搖來搖去,討饒著說道:“嘉月我錯了,我以後再也不胡亂說話了,你打我吧。”   陳嘉月抬手,輕輕在她額頭上敲了一下,笑罵著說道:“每次一犯錯就用這招,真以為我不敢打你。”   陳初月揉了揉額頭,笑著說道:“嘉月你最好了,我們快回去吧。等你用完早膳,我可得好好檢查一下閣裡的建築和擺件,萬一也有水銀朱砂或者別的臟東西,那可是要出大事的。”   ……   內閣,議事廳。   “這是‘權知樞密院事’夏竦所奏,關於修葺擴建開封內外城墻的劄子。”   開封府共有三道城墻,從外到內依次為:外城墻、內城墻、皇城墻。   越向內,城墻越高、越厚,然而圈住的居民反而不多,因為越靠近皇宮,土地宅院的價格越高,別說百姓了,便是一般官員都住不起。   “開封毗鄰黃河,一旦黃河決堤,開封首當其沖,外城的土墻應對兵馬或許可以阻擋,但麵對河水卻有些不堪一擊,因此每到大雨天,總有幾段土墻會被河水沖垮。”   “夏竦提議,將外城土墻全部包上磚石,增強開封城外墻的耐水能力。而後將內城墻加高加寬,修築女墻、角樓、凸臺、藏兵洞等設施,增強開封內城的禦敵能力。”   “夏竦認為,外城不比內城,外城覆蓋的範圍太大、人口太多,街巷道路錯綜雜亂、四通八達,宅院安置星羅棋布、明暗相通,連朝廷都無法準確測繪整個開封外城的道路全貌。”   “若據外城為險,守禦四門,不僅投入的兵力極多,轉運軍器物資也極為不便。”   “因此他設想,一旦開封遇敵攻城,可命軍士死守內城,同時鼓勵外城的幾十萬百姓自發抵抗外敵入侵,戰後憑敵人首級論功行賞。”   “夏竦說,與我朝對立的遊牧諸部,大多隻善野戰,一旦入城,應對開封外城如此復雜的街巷道路,定然束手無策,根本不可能拿下外城。”   “夏竦推測,其最終不得不退到城外,很可能會以圍城應對。然而開封城中儲備的糧草物資,不說堅持五六年,堅持一兩年還是毫無壓力的,隻要守住內城,保住中樞,等勤王大軍一到,敵軍必退。”   趙禎說完,神情有些古怪。   夏竦的這本奏疏,看標題是說修城的事,但內容卻是在說守城的事,這可不是一回事。   他沒有立刻說出自己的看法,而是選擇先聽聽三位閣老的意見。   呂夷簡麵色凝重的開口道:“官家,國之大事,在祀與戎,一味的退讓無法保全家國,麵對敵人的入侵,朝廷必須要以更加激進的態度去對抗,如此才能震懾住敵人。”   “一味的退讓不會換來和平,隻會帶來更多的屈辱。”   “夏樞相提議修葺城墻的奏疏臣同意,但夏樞相對戎事的見解,臣一介文臣都覺得,有些兒戲了。”   張耆拱手一禮,毫不客氣的批評道:“官家,臣認為夏樞相所奏,實在是杞人憂天。”   “開封皇城圍五裡,內城圍二十餘裡,外城雖是土墻,然城圍也在五十裡以上。”   “侍衛馬步軍司合兵二十四萬餘人守備外城,殿前司十六萬餘人守備內城,捧日天武龍衛神衛共計八萬餘上軍守備皇城,皇城司三千餘名精銳守備大內。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   “開封城中坐擁如此兵力,臣實在想象不到,敵軍有何憑借,膽敢攻打開封?”   張耆對這個不知兵的接位者夏竦很是不滿,城中兵力如此龐大,官家又一直在振武,未來的軍隊戰力隻會更強。   這夏竦不想著如何為官家攻城略地,開疆拓土也就算了,竟然上奏假設有朝一日被敵人攻打城池要如何龜縮內城。   真是懦夫!   他怎麼不勸官家開城門去敵營議和?   李諮見氣氛有些凝重,開口打圓場說道:“官家,臣不知戎事,更不知兵事。”   “夏樞相所憂心的乃是外城受水災所擾的百姓。然臣所憂心的卻是時常受到火災所擾的宮裡。”   “不如趁此機會,將皇城和大內的墻壁也加高加固一番,同時將宮內殿閣密集處,用磚石隔開,如此也可防範火情。”   趙禎沒有說出自己的看法,而是直接下了結論:“自今日起,非必要,不再修建寺廟道觀,未完工的一律拆除,已經完工的不再翻修,招募天下能工巧匠入京師,規劃開封城內水道馬路,修建開封城內外城墻。”   “一應工匠和役夫,由戶部會同三司負責安排食宿,工錢日結,務必讓百姓得到實惠。”   “至於皇宮大內的建築修建事宜,由內廷負責出資招募工匠,無需花費外朝錢財。”   趙禎看了看三人,開口道:“開封城防涉及朝廷興亡,再怎麼重視都不為過,此事由三位閣老共同負責,會同二府三司統籌安排。”   三人起身,拱手一禮:“臣等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