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如畫興化(1 / 1)

無極之啟 於錦丶 1829 字 2024-03-16

佳節過後,所有人從安閑自得的環境下又要轉變到應接不暇的快節奏情況下,由於於麟還有幾天開學,沒事就出去遊山玩水,欣賞山河壯麗。在遠途低空飛行器上看著山清水秀,湖山如畫。心情是那般怡然自得,放空思緒。享受隻屬於自己的愜意時光,所有生活上的不適和煩惱早已拋到九霄雲外。   大概片刻來到泰州興化飛行器停靠點。   興化市地勢低窪平坦,地麵高程在 1.40米~3.20米之間,平均高程 1.80米。境內地勢東部、南部稍高,西北部偏低,為周邊高中間低的碟型窪地,是裡下河地區建湖、興化、溱潼三大窪地中最低窪的地方,俗稱“鍋底窪”。   這裡下河淺窪平原區,位於江淮平原的裡下河凹陷中心地帶,為中新生代斷隘盆地持續沉降區,古地貌為大型湖盆窪地。在第四紀,窪地經由江河、海合力堆積,經歷了海灣——瀉湖——水網平原的演化過程,形成湖蕩、沼澤地貌特征,均為第四係全新統湖積層和河流泛濫物所覆蓋,其基底是以碳酸鹽為主的古生代地層。   這邊氣候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豐沛,且雨熱同期,光、溫、降水配合比較協調;常年平均日照數為2305.6小時,年日照百分率為52%,平均氣溫在15℃左右,平均降水量1024.8毫升,平均雨日112天,全年約60%的降水集中在汛期6、7、8、9月內,相對濕度平均為78%,一年中7、8兩月最大,1、2兩月最小。季風氣候明顯,常年主導風向東南偏東風;夏季為東南風,頻率為28%;冬季為東北風,頻率為22%。平均無霜期227天。對境內影響較大的災害性天氣主要有暴雨、連陰雨、臺風、冰雹、寒潮、高溫等,而以暴雨、臺風造成的災害最為嚴重。   興化市境內河道縱橫交織,湖蕩棋布,屬淮河水係。共有主要河流18條,經向(南北流向)有渭水河、鹽靖河、唐港河等共12條,緯向(東西流向)有興鹽界河、海溝河、車路河等6條。境內共有5湖12蕩,主要湖蕩有得勝湖,位於市區東部,麵積約15平方千米;蜈蚣湖,位於市區西北,麵積14.34深宅大院千米;大縱湖,位於市區西北,麵積為26平方千米(其中:興化境內占12平方千米);烏巾蕩,位於市區以北,麵積為2.7平方千米,沙溝南蕩,位於市區西北角,麵積約3.6平方千米。   境內土壤母質為長江和黃、淮沖積物以及湖海相沉積物。由於地勢較低,易澇易漬,尤其是一些高程在2米以下的低窪地,土壤冷漬,潛在肥力難以釋放。建國後隨著農田水利建設,農田土壤環境得到改善,釋肥能力得到提高。全境土壤分為3個土類、6個亞類,18個土屬和49個土種。其中,水稻土,長期種植水稻實行水旱輪作的耕作土壤,占總麵積的90.5%;潮土,歷史上常年種植旱地土壤,占全市耕地總麵積的2.1%;沼澤土,至今仍未開墾的自然土壤,並具有明顯的腐殖質積聚層,覆蓋麵積占全市耕地總麵積的7.4%。   河網稠密,無封閉邊界,屬裡下河水資源平衡區。可供利用水源主要有地表水、地下水。水資源豐富,水質較好。地表水水資源總量人均約1650立方米,耕地每畝平均1263立方米,可用水資源總量人均870立方米,每畝平均665立方米。地下水水資源總含量約3.6億立方米。   飲食屬“淮揚菜係”,烹調以燉、燜、蒸、燒、炒見長,特色菜肴有:炒烏魚片、醉蟹清燉雞、醋溜鱖魚、蟹黃包子、沙溝春卷、沙溝大魚圓、鬆花皮蛋、興化熏燒、戴南香肚、安豐三臘菜、紅膏大閘蟹等。   紅膏大閘蟹,興化市特產,地理標誌產品。內湖蕩密布,河道縱橫交織,湖蕩內水草豐美,為優質淡水螃蟹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良好條件。有4鄉鎮被授予“河蟹之鄉”稱號,興化市被授予“河蟹養殖第一縣”稱號。所產大閘蟹具有“青殼、白肚、金爪、黃毛、博螯、捷足”的特點,脂膏豐滿純正、肉質玉白爽嫩、蟹黃晶紅油潤、入口鮮香溢甜,深受海內外消費者的青睞。多個品牌的大閘蟹入選“華夏十大名蟹”、榮獲“華夏名蟹金獎”也早就了當地有名的特色經濟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