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太爺竟是胡雪巖把兄弟(1 / 1)

三伯陳思渡今天是第一天,來外貿總公司這邊上班。   不過他被安排在了總公司圖書館這邊,管理檔案和資料。   一大早,三伯就打了一盆水,把空無一人的資料室打掃的乾乾凈凈,然後,他又打了一壺開水,給自己泡了一杯茶。   接著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三伯的工作是文史研究員,不過說是圖書管理員,其實更恰當一些。   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負責管理,來這裡借書的人,幫對方在接收卡上蓋上戳。   上午的時候會有廣播體操,空無一人的資料室裡,三伯就在這裡獨自的打著太極拳。   窗外就是浩浩蕩蕩的黃浦江。   “有人嗎?”   “同誌,儂有啥事?”   “呀,什麼時候這裡多了位爺叔,這是今天的報紙,剛送來的!”   郵局的同誌送來了很多報紙,三伯打開一看,有不少都是外文的。   他看了一下日期,基本上都是一周之前發行的。   於是他一邊整理一邊好奇的閱讀這些外文報紙。   午飯的時候,三伯一邊讀報,一邊吃著午餐。   自從陳青峰賺到錢之後,家裡的條件就好了許多。再加上吳阿根時不時的送來一些糧票,他們家頓頓大米飯倒是可以供應得上。   難得的是,吳阿根居然幫他們搞到了兩條寧波那邊受歡迎的川烏,於是,三伯今天的午餐就是鹹齏炒飯。   所謂的鹹齏,其實大體上就是雪裡蕻,這種鹹菜和米飯還有川烏的肉,再加上雞蛋一起炒成炒飯,是很多寧波人最喜歡的味道。   聽說在香江那邊,有很多寧波籍的船王最喜歡這種炒飯,所以香江那邊也叫船王炒飯。   三伯帶著套袖,小心翼翼,避免弄臟報紙。   吃完了飯之後,他又拿出筆記本來摘抄了關於報紙上的一段記錄,然後就去水房把飯盒洗乾凈,隨後結束了一天的工作。   等他回到家之後,陳青峰早已經回家了!   “三伯,阿根又送來兩條川烏,儂想咋做?酸菜燒川烏,香煎川烏,紅燒川烏,能想咋做就咋做吧!”   “好嘞,儂不要嫌棄我手藝差就好了!”   “阿峰,儂這趟出差工作還順利吧?”   “順利啊!不過今年的荔枝已經快結束了,我給日本的鬆井社長寫了封信過去,告訴他,我已經在努力找能不能配得上和荔枝地位相同的高檔水果了!對了,三伯,儂今天第一天上班,工作也順利吧?”   “我一個老頭子,能有啥工作?不過就是喝喝茶,讀讀報,清閑的很!”   “上次領導不是說邀請儂去當顧問的嗎?”   “人家客氣一下而已,儂還當真了,我提藍橋的案子現在還沒有平反,能拿到工資已經很不錯了!對了,今天看到報紙,說是歐洲那邊鬧瘟疫,死了很多豬,據說這種瘟疫和家庭身上感染的病毒相似!”   “歐洲那邊,跟滬上有啥子關係?隻要外麵有豬肉賣,我就買回來,我都不記得上次吃紅燒肉是什麼時候了。”   三伯看到陳青峰沒有理解自己的意思,也就不再說什麼了。   他幫著把桌子擦乾凈,然後擺上碗筷,接著溫上一壺老酒。   陳青峰在外麵生活了這麼多年,做飯的手藝還是不錯的。   不一會兒一桌子菜就做好了。   四菜一湯,放在後室就是普通的一頓晚餐,但放在這個年月,對於普通人家來說還是有些奢侈了。   晚上有好菜,三伯便就著酒多喝了幾杯。   “三伯,我老舅好像是香江的船王,儂以前都沒有跟我講過。”   “不跟儂講是為儂好,咱家的事情,告訴儂,隻會讓儂覺得痛苦和絕望!”   “儂不跟我講,我也曉得,我爺爺是大資本家!還是大買辦!”   “老一輩的事情儂就不要講了,儂現在為政府做事,要安心工作,以儂的出身,不是人人都有這樣的機會的。”   “曉得了!”   “工作就要好好工作,想著怎麼為人民服務,這是今天我從國外的報紙上看到的消息,歐洲那邊鬧豬瘟,對我們來說是個機會!”   “啥機會?不會是讓我出口豬肉吧?可惜咱們這邊冷凍船不夠,新鮮的豬肉運過去,也得被人家重新檢驗,市場哪有那麼容易打開?”   “我說的不是豬肉,是羽絨!儂看看我記下來的新聞。”   陳青峰聽完這才連忙放下碗,然後拿起筆記本,認真的讀了一遍上麵英文的摘抄。   “歐洲那邊鬧病毒,死了很多的豬,然後科學家確認這種病毒是通過禽類傳染給豬的……”   “儂曉得這意味著啥嗎?”   “啥?”   “儂的機會來了,既然確定傳染的來源來自於家禽。那麼,歐洲的羽絨供應和禽蛋類的供應就必然有缺口。禽蛋這種東西,我們不好插手人家的市場,因為是生鮮品,距離太遠運不過去,但羽絨的市場,可是難得的機會!”   陳青峰這才回過味來,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然後慢慢的把筆記本還給了三伯。   “我曉得了,明天我就去找吳科長匯報這件事!”   “這個機會千載難得,儂一定要讓領導重視起來。”   “曉得了,不過羽絨這東西能賺多少錢?”   “儂曉得啥?做生意啊,不要總想著能賺多少錢,要想著這門生意一旦做成了,有多少人會靠著小儂的生意跟著儂一起翻身啊。現在唯一不用憑票供應的就是鴨肉和鵝肉,所以鄉下的農民養這兩種家禽也是最多的,而鴨絨和鵝絨都是用來做羽絨被的好材料,所以國外對於這種原材料的需求量巨大!”   陳青峰剛想笑著反駁,說就算這門生意做的太大,一年也沒有多少出口的額度。   可話剛到嘴邊,他卻突然想到如今是1980年。   城裡人的工資低的可憐,就更別提鄉下的農民了。   就算靠著不起眼的鴨毛鵝毛,一年能夠多賺十幾二十塊錢,對於鄉下的農民來說,一年的油鹽醬醋錢也就夠了。   “三伯!我曉得這件事的重要性了,不過問題是我們之前沒有把這種原料出口到歐洲的先例,都是外國供應商來這邊收貨的。”   “儂還是沒有明白,你剛才不是問家裡祖上的事情嗎?儂曉得儂太爺以前是和胡雪巖一起做生意的吧。還跟洋人爭過生絲,後來胡雪巖破產,江浙滬的絲農不曉得有多慘,連朝廷的收入都出了問題!”   “胡雪巖?我太爺還認識胡雪巖?”   “何止認識?人家還是把兄弟,是生死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