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 / 1)

楊再興從王師傅那回到家中,立馬去找父親楊慎,跟父親說要去參軍,建功立業。楊慎聽後,拍了拍楊再興的肩膀,說道“好小子,也是長大了,去吧,為父同意了,戰場上可一定要小心謹慎啊,切不可放鬆大意,一旦事情不對,不可逞強,保住小命要緊”說完之後楊慎眼睛也是微紅。   雖然說的容易,但是聽到兒子要參軍打仗,這楊慎心裡也是不舍,但是沒有說出來,隻是在心中求神保佑,為兒子求平安。   建功立業是小,能活著回來是大,自古征戰幾人還,每次打完仗之後皆是十室九空。   楊慎雖然沒有說什麼悲傷的話,但是楊再興母親孟氏知道兒子要參軍打仗之後,抱著楊再興大哭起來,是一萬個不願意啊,楊再興隻能安慰母親,說些好話,保證自己能平安回來。   母親把眼淚都哭乾了,楊慎也是安慰妻子,孟氏這才止住哭,坐在一旁默默不語。   楊再興也是沉默不語,這時張虎跑到楊再興家裡來,“再興,我們都跟家裡人說了,雖然都百般不舍,但是都同意我們去參軍,就是周傑他父母不同意他去,現在把周興給他鎖在屋裡了,我們去勸周興老爹他娘,他娘拿著掃帚把我們給趕出來了,再興你看我們該怎麼辦”   楊再興說“一家有一家的事,周傑父母不願意他去,我們也不能強求,算了就我們六個去吧”張虎聽完也不在逗留,從楊再興家裡走了。   張虎走後,楊慎問楊再興什麼時候走,楊再興說,打算明天就走,去縣城裡報名參軍。   楊慎聽到兒子明天就走,心裡一揪,對妻子孟氏說,你別在這坐著了,快去給兒子燒幾個菜,晚上我跟兒子喝點。   孟氏聽後,打起精神去廚房做飯,楊再興也是去廚房裡給母親打著下手。   母子兩人在廚房裡做飯,孟氏一直跟楊再興說著楊再興小的時候的事情,說著說著眼淚又是不自覺的流了下來,把楊再興從一小娃娃養大成人,剛成年,到了結婚生子的年紀了,就要去外麵,而且還是去邊關打仗,麵對的還是荒北那兇殘大軍。   楊再興一直聽著母親說話,也是非常沉默,畢竟從小就一直跟在父母身邊,說不想家那是假的,沒有誰心是石頭做的。   晚上一家三口做在一起吃飯,楊再興陪著楊慎喝了幾杯,平時楊慎的酒量是很不錯的,但是今天心裡有事,喝了幾杯就醉了。   喝多了之後也是說著楊再興小的時候,多想再回到十幾年前,久遠就停留在那個時候,現在兒子就要參軍,還不知道幾年能回來,再壞一點,可能就是永別。   楊慎心裡這種想法也就隻有為人父為人母的才會懂,楊再興張虎他們這毛頭小子,雖然有些放不下家人,但是心裡想的更多的則是如何在沙場上殺敵立功。   次日拂曉,楊再興等人都備好行囊,在村頭集合,村裡人知道他們要出發參軍了,也是紛紛來到村頭為他們送行。   楊再興張虎等人各自跟父母告別,每人都在父母麵前跪下磕了三個頭。又都在王師傅麵前磕了三個頭,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更何況王師傅十幾年來含辛茹苦的教導,當得起這一拜。王師傅嘴角含笑,撫著胡須,對他們說一路平安,凡事留個心眼。   村裡人每家每戶都出了一些錢給他們當做盤纏,都希望他們能平安回來。   所有事情結束,楊再興六人也不在拖遝,轉身就走了,楊慎,看著兒子的背影逐漸遠去,眼角也終於是落下了眼淚,心中默默祈禱他們能平安回來,最終楊再興等人的深夜消失在天際之間。   楊再興等人走在路上,沒有人說話,也都是沉寂在剛才的分別的悲傷之中。   走了一段路,就聽見後麵有人大喊,興哥等等我,我來了,楊再興等人回過頭一看,遠處跑來一人,正是周傑。   周傑跑過來之後,張愷問他,你爹你娘不是不叫你參軍嗎,你小子怎麼來了,難道是你爹你娘同意了?   趙興說道“就他娘那臭脾氣能同意?那太陽能從西邊升起來”   周傑對他說你滾一邊去,哪都有你,楊再興也是問他緣由,原來是今天早上村裡人給他們送行的時候,周傑的父母也在送行人群之中,周傑就趁此機會,把屋門卸下來,跑出來,怕他父母追上他,先藏了一會兒,覺得楊再興走的遠了,這才追了過來。   其實周傑父母回到家中後,看到周傑跑了,本來想追回來,但是後來一想孩子也大了,就由他去了。   楊再興六人見到周傑也是加入到隊伍之中,一掃離別時的不快,幾人有說有笑的走在去華縣的路上,而他們的征途也正在此時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