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寺住不炒(1 / 1)

裴元攥緊手中的白瓷小杯,微皺著眉頭,慢慢從北鎮撫司中出來。   他之前帶來的小旗,緊張的湊了過來問道,“大人,他們怎麼說?”   裴元手下沒有使喚的人手,這個小旗還是和他一起從東廠被退貨的。   這小旗三十多歲,名字做陳頭鐵,據東廠的管事太監們說,刑訊很有兩下子,從沒失手過。   裴百戶下江南的時候,東廠為了加強一下裴百戶手中的實力,就把陳頭鐵劃到了裴百戶手裡。   原想著等裴百戶覆滅了梅花會,就原地刑訊,嚴刑拷打,然後直接去抓幕後主使。   沒想到人生不如意,十之有十。   陳頭鐵還沒來得及失手,裴百戶就失身了。   東廠廠公丘聚含羞忍辱,事後直接將所有相關人員全部清退回了錦衣衛。   被退貨陳頭鐵十分懵逼。   他被借去東廠十多年,在錦衣衛內部沒什麼後臺根基。這一回去,根本沒有能給他騰出的位置。   陳頭鐵沒有辦法,最後還是覺得裴元再怎麼也是個正六品百戶,比他一個小旗容易混出頭。   回了錦衣衛之後,就仍舊跟著裴元,賴著要禍福與共。   裴元現在有實職也和沒有一樣,樂得有人能幫他撐撐場子,對這個唯一的跟班也比較在意。   他覺得應該給陳頭鐵點盼頭。   畢竟,除了理想,裴元也給不了陳頭鐵太多。   裴元當即安慰道,“沒事的,南京錦衣衛那邊很看好我,這次來了個千戶要借我去做事,若是這次的差遣油水足,我就找機會把你也要過去。”   陳頭鐵聽了喜笑顏開。   “那就全靠大人提攜了。”   陳頭鐵這幾天也有些難熬,如今他在北鎮撫司掛個空頭小旗,平時根本沒人理會他。   沒有辦法撈油水的話,和那些隻領空頭祿米的恩蔭官有什麼不同?   想想裴元當初為了補實缺付出的那些心思,就知道陳頭鐵現在的處境有多難受了。   南京鎮撫司雖然沒北京這邊的有實權,但好處是天高皇帝遠,又是大好江南的花花世界,鶯歌燕舞之地,隻要找幾個沒背景的富商敲上幾筆,足夠過得舒坦。   等慢悠悠的出了胡同,裴元才隨意的向陳頭鐵低聲打聽道,“對了,你知道離咱們最近的寺廟或者道觀是哪個嗎?”   陳頭鐵聞言也吃不太準,“呃,這我可說不好,圓恩寺好像離得不遠,廣慈庵應該也在附近。”   這倒怪不得陳頭鐵了。   至於原因嘛,就比較復雜了。   自開國至今,明朝的政策一直是要求嚴控寺院道觀數量。   如果大好的地段都修了寺院,肥沃的土地都變成寺產,這可讓普通老百姓怎麼活?   洪武六年的時候,朱元璋下旨,寺住不炒,命令府州縣隻允許留大寺觀一所,其他的全都要歸並!   永樂十五年的時候,朱棣下旨,寺住不炒,禁僧尼私建庵院,俾守法規,違者必誅!   正統十年的時候,朱祁鎮下旨,寺住不炒,不許再修,嚴加禁約。   成化二十一年的時候,朱見深下旨,寺住不炒,敢有增修請額及妄稱復興古剎者,罪之。   從開國到現在,幾乎歷任朝廷都把“寺住不炒”作為指導思想,為此下了許多詔令。   在歷任朝廷堅持不懈的打壓下,終於……   到了正德年間,光是在一個北京城,有名可數的寺院,就已經有八百一十多所。   那不成規模的小寺廟又有多少呢?   這裡我們可以類比一下。   按照《金陵梵剎誌》的記載,明朝的時候南京有寺院有一百八十所。當然這個數字並不完整,因為在其他史料上,又對出來二十多所不重名的。我們就按二百來算。   又有《金陵梵剎誌》上所說,“最小不入誌者百餘。”   也就是說,南京城裡小戶型寺廟的比例,大概是有名有姓的一半左右。   這麼換算一下,整個北京城的無名小廟,就有四百座以上。   一個至少有一千二百所寺廟的京都,不要說陳頭鐵了,恐怕就算把僧錄司和道錄司的主官叫來,都得懵逼。   裴元聽完陳頭鐵的話,喃喃輕聲道,“所以說,張容為何要我遠去智化寺呢?”   裴元仔細琢磨著剛才的事情,心中反復的揣摩著。   韓千戶讓裴元就近找個有砧基道人的寺廟取銀,這本是一樁無所謂的小事。   錦衣衛都指揮僉事張容憑空插手,就有些莫名其妙了。   莫非那韓千戶久在南京,張容以為她對京城的寺廟並不熟悉,所以想要利用這個機會做點什麼?   也對。   這京城有上千寺廟,韓千戶一個南京的官兒,自然不懂這裡麵的門道。   裴元慢慢走著。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不一會兒,那個將裴元接入北鎮撫司的胖武官,在巷尾轉角處出現了。   他臉上沒有笑容,淡淡的吩咐道,“咱們今天就算認識認識。”   說完,丟過來一小塊銀子,沉聲道。   “我叫孫博。”   沒頭沒尾的說完這句,那胖武官就轉身離去。   裴元捏著手中的銀子,第一次覺得這玩意兒還有燙手的時候。   陳頭鐵跟上來,驚疑不定的問道,“大人,這是乾嘛來的?”   裴元搖頭。   隨後才低聲道,“不該問的別問,你跟我走一趟智化寺。”   “智化寺啊。”陳頭鐵咂了咂嘴,“那可不是什麼光彩地方。”   智化寺算是北京城中頗有名的一座寺院,占地兩頃有餘。寺裡有大殿、配殿、鐘鼓樓、大悲堂,還有禪房數百間,規模不遜北京孔廟。   這裡原本是司禮監掌印太監王振的家廟,土木堡之變後王振被抄家滅族,但因智化寺乃是英宗敕建,所以得以保留。   後來英宗復辟,又在智化寺中為王振修造了英烈祠堂。   百姓們厭惡王振誤國,導致智化寺也受牽累,香火一直不盛。   不過王振雖說下場不太好,但因為王振是大明宦官專權第一人,不少很有上進心的太監,出宮之後都會偷偷來拜一拜。   裴元想著這些零零碎碎的事情,一邊猜測著張容的意圖,一邊向智化寺行去。   有的時候,知道一些秘密並不是什麼糟糕的事情。   真正糟糕的是,別人以為你知道了,你卻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