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進駐邯鄲(1 / 1)

身後的鐵騎呼嘯,四周的同伴哀嚎,秦軍將士眼中隻有那近在咫尺的城門,個個奮力爭先,竭盡全力奔逃。但他們的腳步慌亂而沉重,仿佛背負著千斤重擔。臉上寫滿了恐懼和絕望,不時還有人因互相碰撞而摔倒在地,瞬間被同伴踐踏或敵軍的鐵蹄所淹沒。   城門在大軍的沖擊下搖搖欲墜,霍去病所部騎兵,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時機,如同一柄鋒利的寶劍,將秦軍劃開兩半,沖入城門而去。   城內的守軍措手不及,慌亂地揮舞著武器進行抵抗,但在霍去病及其精銳騎兵的鐵蹄下,他們的抵抗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很快,霍去病便帶領著隊伍在秦軍之中橫沖直撞,如同狂野的風暴般席卷了整個邯鄲城,使得整個城市陷入了一片混亂與恐慌之中。   “殺。”   在混亂的戰場上,霍去病如同一道閃電,快速穿梭在敵我之間,他的梅花槍每一次揮舞帶走了一個又一個的生命。他的眼神堅定而冷酷,仿佛要將所有的敵人全部消滅。他的聲音在戰場上回蕩,激勵著每一個戰士奮勇向前。   秦軍將士陷入了一片絕望之中,幾個將軍,司馬虔,以及出城救援的司馬錚,早已沒了身影,其他將士,驚慌失措之下根本無法抵擋霍去病所部精銳騎兵的進攻。   “降者不殺。”   “降者不殺。”   士氣低沉至極點,心中充滿了恐懼和無助,仿佛已經被這場戰爭所吞噬,最終在一個秦軍將士率先棄甲之下,所有剩餘的秦軍紛紛匍匐在地,不在抵抗。   “肅清敵軍,統計傷亡,同時貼出安民告示,告訴百姓們,我們天軍是奉上天旨意,前來拯救他們的,不要害怕。”   邯鄲是原來趙國的都城,人口繁多,李成率領大軍入城,下達的第一個命令,就是安定民心。   “去病,此次能一戰定邯鄲,你居功至偉。”   “大哥謬贊了,全靠大哥指揮有方,三軍英勇,大哥你看,前麵這座宮殿就是昔日的趙國王宮。”   “哈哈,去病,這可不像你啊,走,進去瞧瞧。”   在霍去病的引領下,李成領著幾員大將和親衛,直接進入昔日的趙國王宮。   李成抬首望去,這王宮雖然經過戰火的摧殘,瘡痍滿目。但仔細一瞧,仍然可以看出昔日趙國那盛世繁華的縮影。   王宮裡,這一座座宮殿,高聳入雲,氣勢磅礴,閃耀著趙國曾經的富強與榮耀。如今,站在這裡,仿佛還能感受到那股歷史的沉澱和莊重。   一路走去,王宮的內部布局,更是巧奪天工,美輪美奐。廊腰曼妙,如同細腰的少女,縵回曲折,引人入勝。簷牙高聳,猶如雄鷹展翅,高啄雲天,顯得威武不凡。置身其中,仿佛置身於一幅瑰麗的畫卷之中,令人陶醉。   殿堂之內,雕梁畫棟,精美絕倫,瑰麗非凡。每一寸木梁,每一片彩繪,都凝聚著匠人們的智慧與心血。站在這裡,不禁讓人驚嘆於古人的匠心獨運,也讓人對趙國的輝煌歷史心生敬意。   “怎麼樣,大哥。”   “好,好啊,不愧是昔日趙國王宮,隱隱約約仿佛還能看到,當年的趙國國王,曾在這座王宮中運籌帷幄,處理國家大事。”   “既然大哥喜歡,等下找人再修飾一番,以後天軍大元帥府,就可以設在這了。”   “霍帥這個提議不錯,我們天軍的大元帥府,就該設在這。”   “是啊,天軍大元帥府,就該設在這,末將也贊同。”   李成掃了一眼霍去病,這霍去病果然是個喜歡講究的人啊,難怪一入城,就帶著大夥直接往這王宮來。   “大哥,你覺得怎麼樣?”霍去病感覺到李成那掃來的異樣目光,有點搞不清楚李成的意思,輕聲詢問道。   “好,好,不錯,天軍大元帥府,就設在這王宮了。不過……”   李成連贊兩聲好後,又正色告誡道:“不過,王宮修飾就大可不必了,這目前這個樣子就挺好的。   你們看,我們以後出入在這,看到這些殘垣斷壁,不就像是在時刻警醒著我們,要以此為戒,不要沉於安樂,固步自封嗎。”   “大哥教訓的是,霍去病以後定當謹記大哥的教誨。”霍去病哪聽不明白李成的意思,誠心上前請罪。   “末將必當謹記大元帥教誨。”諸將也是連忙齊聲請罪。   “去病,大哥沒有怪你們的意思,你們的舞臺是戰場,不應該受困於這眼前的虛妄之中,大哥等待著你,從這裡開始,率領天軍,席卷天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消滅暴秦,平定諸侯,征服世界。”   “大哥放心,去病明白了,必不會讓大哥失望。”霍去病覺得李成說得有道理,他是一個征戰沙場的統帥,隻要在戰場打勝仗就行,這些其它事情,自然該交由李成這個天軍之主負責。   “好,好,如此大哥就放心了。”霍去病是征戰沙場的統帥,隻要他能在戰場之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就行。其它的事,就交由自己這個天軍大元帥負責了。   “不過話說回來,我們天軍,既然是奉行上天旨意,就是代表了上天,住進這王宮,也無甚不妥啊,哈哈哈。”   ……   此次邯鄲一戰,一戰而下邯鄲,邯鄲10000大軍,死傷大半,投降者達到4000多人,秦軍主要將領傷亡殆盡,郡守丘旻和郡丞韓林逃跑,主將司馬虔戰死在城門口,屍體被踐踏的不成人形,前去救援司馬虔的司馬錚亦戰死在城外,餘者主要將校不是戰死,就是不知所蹤。   天軍傷亡也不小,兩萬多大軍,戰死一千多人,傷員三千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兩軍正麵沖殺時,或犧牲或受傷。   這還是以多打少,以強打弱,打成這種局麵,屬實有點慘不忍睹。   李成戰後,與眾將仔細探討了原因,發現戰爭傷亡大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將士們裝備不行,或者說護甲不行,兩軍對沖,正麵廝殺,一旦被利箭、戈矛碰到,大部分毫無生還可能,護甲起不了有效的防護。   李成決定,這樣下去不行,得想個辦法,更新一下軍隊的裝備,減少將士們不必要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