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場之中,趙雲靜靜的立在原地,仿佛是一座石雕,無風自動的戰袍在四周飄動,英俊的臉上依舊沒有半點表情,仿佛他已經超脫了人間的喜怒哀樂。他的槍尖低垂,指向地麵,仿佛隨時都會再次爆發出驚人的力量。 “誰願前往,斬殺趙雲,賞黃金千兩。” 武臣的怒吼聲在戰場上空回蕩,他眼中燃燒著熊熊的怒火,仿佛要將整個世界都吞噬。他咬牙切齒,瘋狂地揮舞著手中的馬鞭,恨不得立刻將趙雲碎屍萬段。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某來!” “趙雲小賊休得猖狂,某張蒙來也。” 一聲大喝,一名張楚軍的驍將挺身而出,手持長矛,直沖向趙雲。他的速度極快,猶如一道閃電劃破天際。 然而,趙雲卻仍是淡淡的坐於馬背上,不動聲色,宛若置身事外,然後輕輕一夾馬腹,手中的長槍輕輕一揚,如化做一條銀龍,迎向了敵將張蒙。 砰地一聲,隻見銀龍與閃電在空中碰撞,發出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隨後,張楚軍的驍將張蒙便如同斷線的風箏一般,重重的摔落在地,生死不知。 又是和先前的武虎一樣,張蒙被一招速秒。 這一幕,再次讓在場的所有將士驚嘆不已。尤其是張楚軍將士,他們看著趙雲,眼中充滿了敬畏與恐懼。 “豈有此理,想不到一個小小的李成,麾下竟然有如此猛將。” 武臣的怒吼之聲還未落下,驀然感覺到,一道槍芒劃破天際,直射向自己而來。槍芒速度極快,如同一道閃電劃破空氣,讓人根本無法躲避。 原來是出戰前,李成對趙雲一陣耳語,令其趁斬將之時,直接單騎破陣,力求將敵軍主將武臣斬首。 故趙雲在與張蒙相鬥時,才會提起馬速,就是為了再斬殺張蒙之後,趁勢突進武臣大軍,將武臣斬殺,爭取一戰而定。 武臣麵色大變,驚慌失色,急呼,“快,快來人,速速擋住趙雲,擋住趙雲。” “快,擋住他……” 武臣被嚇得喉嚨都喊破了,對麵李成麾下都是一群什麼人,昨天那個冉閔單槍匹馬,刺張魘於萬軍叢中。今日這個趙雲,又想來這一出,這還把不把我張楚大軍放在眼裡? “斬殺武臣,殺。” 與此同時,早已得到命令的冉閔、楊安國、羅寒等將,亦是齊聲一喝,揮起手中刀槍,率領天軍,朝張楚軍發動突然襲擊。 “將軍,不好,這李成想借機一口把我們吃了。為今之計,敵眾我寡,又士氣低沉,隻有派一員猛將率軍擋住敵軍沖鋒,其餘軍隊迅速撤回營寨,依寨據守。” 蒯徹慌忙之中,急獻策,心中還在計量著接下來如何擊敗對方,可沒想到對方居然不按常理出牌,更沒想到對方軍中猛將這麼多。再加之對方軍隊裝備精良,人數眾多,如果就這麼在曠野之上硬碰硬,根本沒有任何取勝的可能。 壯士斷腕,即使處在驚駭之中,武臣這個道理還是聽明白了,立馬厲聲喝令:“申陽,你率領五千兵馬,立刻出擊,擋住敵軍。” “末將領命。”申陽臉色一沉,但迫於武臣的威壓,不敢不從。 待申陽領兵殺出,武臣立即調轉馬頭,急忙下令道,“其餘部隊,迅速隨本將撤往營寨。” 申陽率領五千兵馬,脫離大部隊,率先將沖上來追殺武臣的趙雲,包圍了起來。 不過就須臾之間,冉閔駕著朱龍寶馬在前,楊安國、羅寒等將在後,率領天軍將申陽的五千兵馬,從四麵八方,紛紛完全吞沒腹中一般,進行沖殺。 趙雲騎在夜照玉獅子上麵無表情的奔馳如飛,手中的龍膽亮銀槍更是冷血無情,如電一般左右忽閃忽閃,塵土飛揚,血花四濺,所過之處,無一合之敵。 不過片刻,趙雲就迎麵給了對麵敵軍大將申陽一槍鎖喉,再一槍逼退周圍擋路的敵軍將士,用力一夾馬腹,大聲一喝,如離弦的弓箭一般,朝前方不遠仍在往後撤退的武臣襲去。 申陽戰死,其麾下的剩餘兵馬,瞬間失去了指揮,又被冉閔等將率領的天軍兇猛氣勢所攝,不是奪路逃跑,就是棄甲投降。 “一群烏合之眾。”冉閔非常不屑的大喝一聲,舍棄這些殘兵敗將,一馬當先,跟在趙雲後麵,目標亦是指向敵軍主將武臣殺去。 李成率領中軍,在後麵還未活動活動筋骨,就瞧見前方的數千敵軍就已被擊潰,不由感慨一聲,“子龍果然一身都是膽。” “那是自然,何況是這群被嚇破膽且良莠不齊的新兵蛋子,就是一支百戰精銳之師,也休想擋住我哥。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趙雨頷首,眼眸之中滿是自豪之色。 “完了,我的梨花槍法又多了一名敵人了。”楊妙真滿臉不服的嘆息道,嘴上服但心不服。 “還又多了一名敵人,我們華夏英雄何其多,以後你的梨花槍敵人,還多得是呢。”李成無情的嘲諷起來。 “大哥,有你這麼當大哥的嗎。”楊妙真吐舌。 “嗬嗬,大元帥你們就別開玩笑了,我們趕快率軍追殺武臣去。”趙雨忍不住笑道。 另一邊,武臣急沖沖率領大軍還未走出三裡,隻聽見震天動地的蹄噠蹄噠之聲,從右側如風一般,急速飄來。 武臣及身旁將校翹首一望,隻見一支精銳騎兵,在一員身著紅袍,英姿颯爽的少年將軍的率領下,如同電掣風馳,氣勢洶洶沖殺過來。 與此同時,又聽見後麵傳來一聲冷喝,“武臣休走,留下命來。”和一聲暴喝,“武臣狗賊,還不速速下馬投降。” 武臣回首一望,嚇得混身哆嗦,後方申陽的五千兵馬死傷殆盡,敵軍滾滾如煙,追殺上來,領先兩將,分別是那昨天的殺神冉閔,以及剛才冷麵無情的兇將趙雲。 “如今,且為之奈何?”武臣驚魂未定之下,急忙向兩旁大將謀士求教。 “敵軍兵精將勇,士氣高昂,我方已無絲毫勝算。為今之計,隻怕依寨據守也不可行,隻有速速退回黃河南岸,待重整旗鼓,再來此復仇。”麵對這突如其來的的變故,蒯徹倒吸一口涼氣。 “此言甚是,宜當速退。” 張耳、陳餘、李左車等人皆是齊齊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