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織了1張大網,等待女子跳下(1 / 1)

錦瑟典當鋪 知意枝 6815 字 2024-03-15

大理寺的人直接來把陳庚帶走,也不管場合是否合適。   一場好好的成親宴變成了捉拿犯人的現場,荊案屏退百姓,帶著一家人去往碧春堂。還沒等荊案坐下,就有太監傳話,叫荊案和陳知青進宮。是一點兒空隙都不給他們,荊案對著手下說了一句,就跟著太監走了。   荊老夫人知曉此事早就已經昏死過去,於氏也抱著荊印一直哭。根本就沒人管荊憶,荊憶也樂的自在,就帶著銀鈴和月濃回了自己屋裡。   到了屋中的三人都笑了起來,真是太快人心。早就打聽到陳庚仗著自己的身份搶占了許多女子,不但如此還欺騙她們。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工部尚書庶女也在被陳庚欺騙行列當中,真的是個傻子,竟以為陳庚會娶自己。   便滿心歡喜的等著,卻不知道自己早就已經被騙。那女子雖說是工部尚書的庶女,但是其生母可是受工部尚書疼愛,又為工部尚書誕下兩個兒子。他作為寵妾的女兒,份量自然不小。   也是陳庚膽子大,主意打到她的身上,現在這事怕是不會輕易就能了的。   五日又過去了,荊府自那場鬧劇後早就已經亂成一團。宮中一直沒放荊案回來,老夫人身體本來就每況愈下,又經歷了好幾次的打擊,這一次一病竟也好不起來了。   這樣荊憶倒是樂意見著,一直待在院裡日子也過的瀟灑。   隻是那高內侍說好了要來教她禮儀,自上次回去,皇後娘娘賞賜許多東西後。再也沒來過,不過這樣她的日子就更好了。   這五日除了喝茶聊天、曬太陽,她還派人去把陳知許為何選擇下嫁荊家,後來又莫名其妙的死了的消息傳出去。讓京城又大肆宣傳起來,把這幕後的疑點都透露出去。   就這樣京城大街小巷討論的都是那位當初驚才絕艷的陳大小姐卻下嫁荊府的事,事情傳的沸沸揚揚,也傳的生動形象。   經過了五日,皇上對於陳府的事也有了定奪。   聖旨賜下:陳府陳庚欺男霸女,違背國訓,且私底下更是行荒誕之舉,本來是要賜死刑的,奈何戶部尚書隻有一個嫡孫,為了承陳尚書一個人情,將賜死改為流放西北之地,終身不得回京。   更搞笑的還有,賴氏上書說竟然自家兒子已與荊家女成親,雖禮沒成,但早已有肌膚之親,西北之地苦寒遙遠,那就讓荊家女荊印陪夫君一同前去吧。   皇帝感念賴氏所說有理,便也答應了,即日就啟程赴西北吧。   本來眾人都以為此事就這樣了結了,結果陳家女兒陳知許的事又鬧得沸沸揚揚,又被皇家查出了陳府與荊府勾結,在軍事上做文章的事。   當即皇帝震怒,把陳尚書的職位停了,本來還有希望可以恢復原職,結果工部尚書參了陳尚書一本。皇帝就說陳尚書年事已高,早已不適合朝堂,那便告老還鄉吧。   至於荊案,皇帝念在他為大慶守衛邊疆多年,又剛剛回京任職。就隻將荊案權力分出去,又罰俸祿兩年以示懲戒。   荊憶聽了這些消息,就差沒有大笑了。皇上這招借力打力用的真不錯,不但離間了兩家關係,還借此打壓了那些蠢蠢欲動的不軌之心。   皇帝的聖旨一下,容不得人不聽從。這樣的安排,荊府與陳府早已不能再一條船上,隻是關於陳知許的事兩府人都默契的不談。   於氏不管怎麼做,也阻止不了荊印要去西北的事實。賴氏也是個機靈的怕荊印自殺,早早的派人將荊印看管起來,隻待第二日跟隨兒子一起上路。   荊印以為跟著陳庚去西北,自己就會有好下場嗎?陳庚可不是一個善茬。   銀鈴,在派人傳信給工部尚書的女兒。確定就要這樣放過陳庚,讓他去西北。戶部尚書在京城多年,根基深重,以為陳庚此去就會是受罪的嘛?如果她想下手路上就是最好的選擇,除非她對陳庚還有感情。   荊憶擺弄著茶杯,淺淺一笑。   就在荊案派人查線索的時候,有人傳來消息。說陳庚與荊印雙雙死在了客棧,死的時候荊印赤身裸體,身上沒有一點遮擋物。而陳庚的下體被割,身上好幾個窟窿。   陳尚書知曉此事派人去查,結果查出了是工部尚書派人做的,當即拚著自己的一些榮耀上告皇帝。皇帝知曉此事隻回了四個字:自作自受。   主要是這荊府不知怎地,就像是受到了詛咒一般,男丁凋零,不管陳知青納多少女子,都隻有陳庚一個兒子。經過無數名醫查探又道身體根本沒有毛病,可以生育。   但就是無所出,便對陳庚大肆的縱容,他闖禍,自然有陳府替他收拾。久而久之,陳庚也就被養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什麼人都敢碰。   月濃把聽到的事一一講給荊憶聽,又很疑惑的說到。這個陳庚這麼多年在外胡鬧,但卻沒有一個女子懷孕,還真是奇怪。   荊憶冷笑,可能是壞事做多了,老天爺他看不過去,便想讓陳府無後吧。   一個月過去,京城經過上次陳府的事終於迎來了一樁喜事,那就是睿王與荊府的親事。   由於荊府經過了一場場的打擊,早就沒有了昔日的風光。麵對睿王的親事也不敢含糊,但也看不出荊府對荊憶的愛惜。   荊憶也沒管荊府人的態度,隻是帶著銀鈴和月濃。也有人起疑心為什麼一直沒見見雪,荊憶隻說見雪本是京城人回家省親去了。然後用了一個鶯兒伺候不當,不便跟著去睿王府的理由把鶯兒留在了荊府。   睿王牽過荊憶的手,將她扶上花轎。睿王本來身體不好,皇帝不要他親自來,但他說讓荊憶嫁給自己本來就是委屈了,成親當日又不來,荊憶肯定會被編排的。   兩個月來兩場婚宴,完全不同。   睿王雖然身體不適,但也依常禮同賓客一起,隻是沒喝酒。   荊憶則等到房間裡,突然門口響起了聲音。是見雪回來了,荊憶早已吩咐過自己還有一個丫鬟沒來,如果她來了一定要讓她進來。王府的人會看臉色,知道自家王爺很是看重王妃,竟然是王妃的人也沒有不讓進來的道理,所以見雪一路都很順利。   月濃打開門,回來的不止見雪一人,還有一個村婦打扮的人以及邊城回信。   荊憶站起身,示意見雪喝口茶,不要著急。見雪喝了幾口茶,立馬開口,小姐這就是夫人當年貼身伺候的丫鬟,奴婢給你帶回來了。   荊憶對她道謝,又問到村婦打扮的人。你叫什麼名字,是我母親的人?   隻見那個村婦跪在地上,朝荊憶磕了一頭。眼淚流著,你是小姐的女兒,真好,我們小姐還有個女兒。   荊憶扶起她,讓她坐下。又問她:當年發生了什麼,怎麼你們沒有同我母親一起嫁去邊城?   眼前的村婦拉著荊憶的手,小姐,小姐。她根本就不是自願的,是老爺和夫人聯合荊案設計的小姐。   小姐自小聰慧,深受姑小姐的喜愛。姑小姐又是太後的好姐妹。姑小姐為了保護太後而死,太後則對小姐痛愛有加。還開玩笑讓小姐嫁給當今皇上做皇後,隻是小姐像姑小姐一樣是個愛自由的性子,不想入後宮深宅。就拒絕了太後,但是太後把姑小姐當初留下的陳義軍給了小姐。   說以後小姐可以隨意支配陳義軍,老爺他多次向小姐要陳義軍,小姐不肯。因為陳義軍是姑小姐留給小姐的,小姐一定要守著軍權。小姐知道老爺是個怎樣的人,所以斷不會給他。   本來小姐是可以像她想的那樣,辦個學府,完成姑小姐的夢想,教天下孤苦無依的女子學問。沒想到,沒想到,她的親生父親為了那軍權與當時還是個初出茅廬將軍的荊案聯合。   起初荊案時不時送信到陳府邀小姐出去遊玩,小姐知道荊案的目的,不管荊案怎麼送信,送禮小姐都不出門。   後麵陳老夫人以參加睿王五歲生辰宴為由,帶小姐赴宴。就是在那日小姐救了失足落水的睿王,要是那日小姐跟著睿王走就好了,不是獨自去涼亭。如果我跟著就好了,好恨,為什麼自己沒有跟著。   荊憶聽到婦人的話眼淚也早已流了出來,她拿出手絹替婦人擦著眼淚。婦人受寵若驚一般,連忙推辭。見荊憶不肯放手,便又由著荊憶給她擦眼淚。   就在那日,老夫人派人說在宴席上貪杯多喝了幾杯酒有點頭疼,讓小姐去涼亭找她。小姐去的時候等待她的不是她的母親而是荊案,荊案用卑鄙的手段強了小姐。   等到眾人尋到小姐的時候已經是晚了,一切都晚了。但是小姐並沒有哭鬧,我至今還記得那個場麵。   陳知許:發生今日之事,不是我陳知許所做的,但事情已經發生了,我也不會推辭,不就是嫁人嘛,我陳知許願嫁給荊案將軍。隻是陳義軍在在我手裡已經不合適了,陳義軍是我姑姑留給我的,但歸根到底還是屬於皇家。   太後娘娘既然交給我全權做主,那從今日起陳義軍交給睿王殿下,以後陳義軍就是睿王殿下的府兵,隻聽從睿王殿下的安排。   此話一出,所有人都驚住了。後麵老爺大罵小姐為什麼不把陳義軍給她,而是交給睿王。小姐說:父親一個文官,要軍權乾什麼?還是說父親想要謀反?姑姑陪先皇打下的江山,可不是拿給父親揮霍的。   老爺聽了小姐的話,把小姐關起來打了好幾次。奴婢們攔都攔不住,小姐反過來還安慰我們。當時太後娘娘還在,派人來問小姐是不是有苦衷,自己可以幫她。但是小姐沒有告訴太後娘娘,而隻是說自己自小在京城,還是比較向往當年姑姑那樣陪太後走南闖北。   太後娘娘信了小姐的話,深知小姐是個有主意的,便也沒在管。   我問過小姐為什麼不讓太後娘娘幫忙,小姐她說,即使老爺在怎麼做事,終究是她的父親。何況如果把事情的來龍去脈都說了,荊府根本活不了。小姐她呀,至始至終都是個好性子的人,為什麼她不能狠心,為什麼。   老爺怕小姐說出去事情背後的真相,便秘密處理了小姐身邊的丫鬟,我是小姐買通了刑行的人保下來的,小姐讓我回到老家跟表哥結婚,給我一大筆錢讓我安穩過下半輩子。   可是她自己卻嫁去邊城,嫁入狼窩。   荊憶聽著婦人的話,早就已經不能鎮定了。原來他們織了一張大網,就是為了等她跳下。一切的目的隻是為了她手裡的軍權,隻是沒想到母親卻把軍權給了睿王。   所以等母親嫁到了荊府,那段日子她肯定過得不好。那什麼原因,沒讓母親離開荊府的。照理來說,母親這樣的身份,背後的陳義軍不可能不會幫母親,到底什麼原因讓她就在荊府。   婦人隻知道陳知許嫁去荊府之前的事,之後的事她並不知道。便讓見雪帶著她下去安頓好,自己則打開回信。   荊憶看完兩封信後大笑,笑得接近癲狂。眼淚一直從眼裡掉出,月濃不知道信裡寫了什麼,但有直覺肯定是不好的事。   荊憶倒在地上,拉著月濃的手說:月濃我剛才還在想是什麼讓母親留下來的,原來是因為我啊,她本來是打算走的,結果有了我。我是讓她就在荊府的理由,是我害了她一生。以至於讓她以那樣的結局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是我害了她。   兩封回信說的都是同一件事,信裡說:最開始荊案還做做樣子,做出很疼愛陳知許的樣子。待陳知許誕下荊憶後,荊案突然要娶於氏,不是納妾,而是以平妻娶之。陳知許更是氣得大罵荊案,但是荊案卻以荊憶為要挾,逼著陳知許答應於氏進府。   荊憶就是陳知許的盼頭,本來帶著荊憶在“思雲苑”好好生活。結果因為於氏設計讓荊憶被歹人所抓,那個時候陳知許也沒有要死的念頭,而是寫信回京,讓京城人幫忙找尋荊憶的下落。   就是在那時,陳知許救了難產的齊夫人。京城人一直沒有回信,荊府又說一直沒有荊憶的下落。對於陳知許來說在強大也在被一點點蠶食掉,於氏開始對陳知許的飯菜動手腳。聯合她身邊的人,下毒慢慢一點點消磨陳知許的意誌。   陳知許在那樣的情況下還保住了見雪,隻是自己落下了那樣的結局。   後於氏又懷孕,還是懷的龍鳳胎。又把荊案準備讓於氏掌權的消息告訴陳知許,陳知許哪是普通女子,她對於掌權一事根本不感興趣。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真正擊垮她的是,於氏告訴她京城來信。荊憶是被自己的父親讓人帶走的,讓陳知許一輩子見不到自己的女兒,就是因為沒把軍權給他。等陳知許哪次寫信回京收回軍權,才把荊憶給送回來。   陳知許聽了此事後已經精神恍惚了,但她堅決不寫信回京拿軍權。因為姑姑跟她說過,阿雲啊,這天下打了太久的仗了,百姓們不能安居樂業,我們的陳義軍就是為了保護她們的。鳶阿姐他們為了天下能太平付出太多了,我們一定要替他們守好這江山。   陳知許是絕對不會幫助陳尚書的野心,後來就是詩意說在玉樓書院有了荊憶的消息。待陳知許去的時候,等待的卻是她偷情。   荊憶還活著,陳知許的信念就還或者。根本不會自殺,但荊案為了有個好名聲,親手殺了陳知許,把陳知許扔在了井裡。又傳出話說陳知許是自殺的,這樣又全了荊府的名聲。   陳知許死的時候,穆氏是看見了的。陳知許還有一口氣的時候對穆氏說,一定不要讓荊憶回到荊家,讓她平安的活著就好。穆氏她不能做什麼,什麼也不能做。在那樣的情況,她隻恨自己是個膽小的,明明什麼都知道,卻什麼都做不了。   所以在生下荊瑤後,與荊家人早就已經貌合神離。也連帶著對荊二爺疏離了不少,荊二爺也知曉一些隻是知道的不多。他隻是可惜嫂子是那麼好的一個人,卻死在了陰謀裡。   原來所謂的真相既然是那麼的殘酷,他們不惜一切隻是為了設計一個女子。看著她,並且促使著她走向一個悲慘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