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孤臣秉孤忠(1 / 1)

藩亂 吃飽除人 3836 字 2024-03-16

康熙十五年、永歷三十年(1676年)春節、泉州府   今年的春節,是延平王鄭經人生這三十幾年來最高興的一個春節。   剛滿三十四歲的他,年富力強,誌在天下。   麾下精兵強將無數,錢糧積穀如山、戰艦帆舉日蔽,威鎮倭、琉,勢壓萬丹,雄霸天南。   自去年從東寧率兵北進,重返大陸以來,大明鄭氏已據有承天、泉、漳、汀、興、紹、潮共七府之地及沿海諸島,治下兵民逾百萬。又遣右虎衛許耀、前沖鎮洪羽會在潮諸將徇廣東州郡;   同時命令剛攻下潮州的劉國軒稍加修整部屬後,即刻率部入惠州,任洪磊為潮州宣慰使,供給軍需。   聲勢之大,天南震動。   ……   泉州延平王行宮內,頭戴烏紗翼善冠,身著青綠金繡袞龍紋袍,胸口、雙肩繡蟠龍刺繡補子,盤領窄袖,袍內著褡護,搭白色護領,腰纏玉帶,腳踏黑色皂靴,隱約可現王者之氣的鄭經意氣風發,正正襟危坐地接受百官朝賀。   下朝後,鄭經第一時間祭祀了先延平王鄭成功。   在泉州的鄭氏家廟內,鄭經屏退左右,單身一人,於鄭家祖宗排位前,請香跪拜。   目中所望,乃鄭氏先嚴畫像,栩栩如生,猶似音容宛在。   先王,兒臣終見山河改色之冀!   經自承繼家業以來,殫精竭慮,無一日有懈怠之政,以思復振先王大業。   祈皇天垕土庇佑,經將帥大明天兵,復入應天,謁孝陵,興正朔,存繼述,逐狄夷,廓清中土,重光日月。   為此,經披荊斬棘,篳路藍縷,處草莽,涉山林,東渡東寧,設一府二州三司四坊二十四裡。   於政事,經用人不疑!   以永華為東寧總製、留守,政事悉委永華。獎勵製糖,互市海外諸國;設鹽運使,分管鹽場,以達上裕府庫、下資民食;   於教化,經育種蹲苗!   先王復臺時,紅夷語大行東寧。如新港社、麻豆社之山民部族皆言紅夷語。故建聖廟,立學校,設國子監,興科舉,變荒蠻為禮義。儒家禮儀,海外傳承。   於生民,經救民通埠!   聯絡達埠(今汕頭達濠)豪雄江勝、丘輝,置兵儲糧、堅壁自守。收攬沿海因遷界令之失地流民,分田地、興物流,給耕牛、獎農耕,大興農業、開市通埠,與民休息,治下民皆豐。   於農事,經開地屯田!   先王復臺後,人口驟增,糧食匱缺。經命各鎮分地屯墾,開荒自給,寓兵於農,有警則荷戈以戰,無警則負耒以耕。   自此東寧野無曠土、軍有餘糧。更授耕種技藝予山民,從此融洽漢番,民得以安。   大明之東,寧!   於武備,經文武兼修!   納洪旭“文武事不可廢”之諫,令各鎮於農隙時教習武藝,“春、秋操練陣法”;並檄各鎮,入深山采辦桅舵,修葺、興造船艦。平日裝載貨物,興販各國;製造銅煩、倭刀、盔甲,重建鐵人軍。   於官製,經守中持正!   承先王“六官”製,設“六官協理”(“兵官協理”不設,實“五官協理”);設中書科、供筆劄、掌箋奏。   於軍製,經鼎革出新!   更設“侍衛”、“勇衛”、“左武衛”、“右武衛”、“虎衛”、“五衛”、“鑾儀”七親軍,又有果毅、折沖、五常、五行、五兵、左先鋒、右先鋒、前鋒、後勁、中權、戎旗廿八宿營製。   於金廈,經釋放活力!   原滿清遷界令致使金廈幾無人煙。故復開諸國互市,允英圭黎(英吉利)及萬丹(爪哇)、暹羅(泰國)、安南諸國與我貿易;島上人煙,輻輳如前。   於大義,鄭經無愧!   經雖身居海外,然心係中國,世篤忠貞。   言漢語、存漢裔、衣右衽、尊漢俗、奉明朔、抗滿夷,束發綰髻、反清復明!   滿夷已全據中國,大勢難敵。為息兵安民,為一朝重振日月之光,經寧棄個人榮辱,泯殺祖害父之仇,暫受委屈。   願承繼先王遺策,詐和滿夷皇帝,言“效朝鮮例,蓄發存服”,願貢仇寇之國。   實以避滿夷兵鋒,存儲積蓄,生、養、教、訓,以待時機,皆因不忘舊主之恩、先祖之仇、先父之願、萬民之心。   曾有腐儒諫言:與清廷交涉,需謹言守諾,以證史潔。   本藩大笑之,君與夷狄言信義乎?   滿夷原為我大明臣屬,   以臣攻君,是為不忠;   戮我百姓,是為不仁;   毀我宗祠,是為不義;   斷我衣冠,是為不禮;   詐我父祖,是為不信;   如此不忠、不仁、不義、不禮、不信狄夷之國,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豈有我復當與彼言信義乎?   彼夷可詐我,我莫不能詐彼乎?   倘能驅逐韃虜,掃遍腥膻,反清復明,重開日月,莫說世人皆罵我,終使史書萬代皆笑我無恥無信欺詐狄夷又何妨?   本藩與彼虜,可以虛與委蛇,伺機反攻。   但!鄭經寧死,決不剃發降清!   經惟愧對金廈百姓!   時永歷十六年,清荷兩夷欲滅我華夏火種,斷我苗裔,奪我臺灣。   滿夷恬顏自稱中國之主,與荷夷簽訂《清荷協約》,約稱“克復金廈兩島後,荷人……擇二者之間或其他地點以駐艦隊”、“聯軍應駛往臺灣……清軍應將此島以及一切城堡物件交於荷人,以供荷人居住。”   荒謬!臺灣乃中國領土,豈能任由滿夷裂地以贈他國!   是時,我軍全殲清軍馬得功部,卻為荷軍所潰,不得已棄守金廈。   未曾想,清兵攻占金廈後,將城砦、民舍“盡行拆卸焚毀”,大肆屠戮金廈島民。   並將浯嶼交於荷夷艦隊修船之用,之後亦遭摧毀。   經無法守護金廈百姓,致使二島百姓慘遭清軍屠戮,經有愧!   經彼時心存僥幸,以為滿夷國主與荷夷隻為搶奪土地,不害無辜,故棄地保軍。   未曾想,滿夷自稱中國之主,竟與外敵共害國民,實乃人神共憤!   經每每念之,悔之莫及!可憐我金廈十數萬冤魂。   先王,兒臣定與滿夷周旋到底!   誓要驅逐東虜,光復大明,奪回祖宗的江山!   日月山河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