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用關愛的眼神看了看吳世璠,然後親昵的給他繼續普及: “鄉下人有一句老話,叫‘窮人有三寶,醜妻薄地破棉襖。富人看不上,窮人少不了。’” 老翁怕吳世璠不懂,進一步解釋為什麼窮人想找醜妻。 不是窮人不喜歡好看的女人,好看的女人誰都喜歡,但是妻子長得太漂亮,惦記的人多,流言蜚語也多。 沒太大本事的平凡人,娶了漂亮女人,反而會是禍害,容易招惹是非;而長相普通的女人,沒人惦記著,那樣自家後院才安全。 而且窮人也沒得選,貧不擇妻。 能有個白天幫忙乾活做飯,晚上暖暖被窩,還能生娃奉養爹媽的女人,就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人家了。 破棉襖是指家裡的衣物,別看不是什麼好東西,但能遮風擋雨,能禦寒,能見人,不被盜竊就行了。 “至於你說開的地怕不怕惡霸來搶,一來呢,是祖上他們已經先買了山,再開墾,所以按照鄉約民規,還是有保護的。” “至於所謂的惡霸……其實村裡哪有什麼惡霸,都是鄰裡鄉親。 隻是有些鄉紳有官家背景,也有錢糧,因此在災年通過買賣,兼並了其他人的土地,經過了幾代人的積累,才成為鄉裡有勢力的人家。 而這樣的人家,他們也是講究名望的,講究吃相的。大家鄉裡鄉親,抬頭不見低頭見,不會隨便硬搶。” “二來呢,也不劃算啊。你想一下,你帶十幾二十號人,騎驢駕騾的,浩浩蕩蕩走了十幾裡山路,去搶人家的幾畝薄地,人去得少了,未必跟人家農戶打得過; 去的人多了,人吃馬嚼的,連來回的草料錢都抵不上。” “而且地要是不種,就又得荒了。離村十幾裡的瘠地,誰會看得上?但凡條件過得去的,誰會去種、誰會去眼紅?” “就算真的搶走了,把人家從地裡趕出去,那就是把人逼上了絕路。大家鄉裡鄉親,都知道對方家住哪裡,難道就不怕半夜三更人家狗急跳墻,給丟幾個火把,甚至翻墻殺進去? 人啊,逼急了,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 老翁吧嗒吧嗒地給吳世璠說了一大堆。 不管怎麼說,有了這一畝地,對於佃農、長工身份的他們來說,意味著階級升遷了,正式成為一名真正的農民,成為“自耕農”了。 也意味著他們從原本的“視同賤民”一舉跨越階層,成為官府鄉紳眼中的“良家”,而不是佃農、長工這樣的“流氓”。 也正是從有了這一畝地開始,他們家算是真正在這個村裡麵紮下了根。 首先是村裡的裡長(一般也是村裡大族的族長)登門拜訪。 裡長會先恭賀老漢新地開墾,循例問下有沒有需要村裡的幫忙,或者需不需要借農具之類的問題後,就開始詢問新開地的位置和大小,再根據土地等級確定了每年公糧的份額。 然後就是登記家中的丁口,造冊入檔。也就是說,村裡有戶口了,從這一步開始,他們就是所謂的“編戶齊民”了,再也不是流民了。 接著就會跟他們家說清本村的用水標準,總的來說就是納糧越多,在用水資源的分配上就越多。 最後就是告知本(村)鄉的祭祀禮儀及祭祀時間,還有本鄉的鄉俗村規等。 到這一步,就是正式從“官方”層麵認可他們是本鄉人了,以後就受到鄉約村規的約束和保護了。 如果繳得起束脩,也可以讓家裡的小孩到村子裡頭讀書,將來未必不能走出這個鄉到縣裡讀書,說不定還能出個秀才或者是出個舉人老爺,果真是如此,可就不是一家一戶的光榮,而是整個鄉的榮耀了。 整個鄉這麼多年,都沒出過一個舉人。 等裡長走後,村裡的其他人也會開始去他們家走動。 村裡各家的當家男人也會主動上門,有條件的還會帶上些禮品什麼的,而祖上他家,也得想辦法弄些飴、茶水、小零嘴來招待上門的客人。 就算是沒帶禮物,各家的男人也都會過來喝杯水,然後開始對這一戶的當家男人,客客氣氣地拱手作揖,算是村民開始認可他們家在村裡的地位,正式成為自己人。 也正是從這一畝地開始,村裡誰家有婚喪嫁娶,也會跑來告訴一聲;日常閑著沒事,別人也願意登門做客,閑話家常。 老翁祖上的妻子,也從別家婦人口中的“那流氓婆姨”,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地位上升到“他嬸子”了。 而且,有了這一畝地,就開始有媒婆願意登門,給他們家的孩子保媒拉線,介紹親事。 雖然他們家窮了點,隻有一畝薄地。 但那時候的人家,女兒嫁給誰不是受窮吃苦呢,農家的女人不怕吃苦,就怕想吃苦都找不到好人家…… 就這樣,有了第一畝地,就有了第二畝、第三畝,期間老漢兩口子為了照顧田地,乾脆搬到田頭間住,目的也是把房子讓給孩子成家用。 就這樣一年開一畝,直到開到第十三畝地,眼見日子越來越好,田畝越開越多,越來越快的時候,不到五十歲的老漢咳血累死了。 老漢臨死前,告誡兒子,勿要鋪張,死後埋在地裡就行,也不要再開地了。 在簡單的喪葬儀式過後,祖上的兒子依然在田間努力地勞作,他們並沒有因此而停下腳步。 待兒子有了孫子後,就是第三代。 等小孩子五六歲能幫忙了,就開始在農閑時候堆土角,也就是壘土磚。把一塊塊的土磚砌好,晾乾,再放到避開雨水的地方,就這樣一塊塊的存起來; 或者每次回家,都會撿幾塊石頭回來,就這樣一點一點,把石頭土磚壘成屋。 還得在山上掌好眼,看看哪條大樹結實,得好好地照料好,標記好,等成材了,可以架做新屋的棟梁。 就為了第三代的孫子可以成家用。 三代人,花了大約50年,從無到有,累死了一條命,才有了自己的地,有了自己的土屋,有了別人一出生就擁有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