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世璠主仆二人,在藍天白雲、青山碧景下,跟著老者,越林跨溪。 幾人穿過蜿蜒曲折的小山道,踏過小木橋,來到一個群山環抱的小山窩。 山窩不大,被開辟出一片田地。 此時正值初春,大地回暖,田裡的景象也煥發出勃勃生機。 田間小路兩旁,新綠的嫩芽破土而出,迎著陽光茁壯成長,似乎著期待著新年的希望。 田地旁邊,是一個六七間茅屋組成小寨子,在迷霧繚繞間,若隱若現,仿佛置身於水墨山色中。 六七家茅屋,倚山而居,石木為築。 炊煙裊裊,與山霧相融。 遠遠聽聞山間歡聲笑語,民歌互答,意甚足也。 鳥鳴澗中,人行陌上,畜禽於野,皆顯田園之樂。 無街市之喧囂,無高樓之蔽日。 山川秀美,空氣清新,宛若人間仙境。 吳世璠主仆二人見多了街市的繁雜,一時來到鄉下,頗有些心曠神怡,百看不厭的感覺。 老者走在前麵引路,尚未到寨子內,就引聲高亢:“來客人咯~” 山間村民聽聞,一些女子模樣的村民,牽著手,就近跑進茅屋,關起木門躲藏起來。 待吳世璠主仆二人受邀來到老者茅屋之中,茅屋簡陋,無多家具。 老者去陶缸裡舀了一瓢清水,倒在陶杯給二人遞去。 還吩咐家中子弟,給客人上了一盆根莖模樣的吃食,熱氣騰騰,帶有清甜的香氣。 吳世璠從未見過此類吃食,起初雖有好奇,但見該物模樣古怪,也沒放在心上,畢竟天下這麼大,沒吃過的東西多了。 主仆二人坐在咯吱作響的椅子上,吳世璠滿不在意,隻顧兩眼好奇,四處張望; 吳桐則坐立不安,如喪考批。 老者臉帶局促,自嘲道: “方公子,老漢這個小寨子窮苦,沒啥好招待的,請不要介意啊。這位小哥怎麼稱呼啊。” 吳世璠大喇喇地說道:“老人家客氣了,你叫他吳桐就行。” “哦哦,是桐哥兒啊,好名字,好名字。”老漢一聽,兩眼直放光,叫吳桐啊,多有文化的名字,而不是叫什麼阿貓阿狗之類,不愧是讀書種子啊。 吳桐此時卻聽得直哆嗦,趕緊往少爺身後躲過去。 老者搓搓手,來回踱步,稍加猶豫,就壯起膽子問: “敢問這位桐哥兒,可有婚配啊?” “啊!?” 吳世璠有些轉不過腦子。年方十一歲、未經人事的吳世璠,還不知道老者這話是什麼意思。 吳桐比吳世璠大三四歲,他可是懂了,臉上“噔”地一下就發紅,又是害羞,又是期待。 數息過後,兩人不約地轉過頭來,主仆二人四目相對,最後還是吳世璠如實回話道: “老人家,我這家人尚未婚配,這是怎麼啦?” 老者聞言,滿心歡喜,撫掌稱善。 “老漢看兩位小哥,是讀書的正經人家,老漢就直說了。 老漢家裡,有幾個女娃,最大的已經16了,還未有人家。如果這個小哥不嫌棄,就帶回城裡,給這個小哥洗衣做飯,料理家務。” 老者說著,還怕吳桐嫌棄,還特意補充道: “若是嫌年紀大,俺這裡還有個十四歲的女娃,帶走也是可以的……” 老者說罷,眼神左右搖擺,局促不安。 原來是這樣啊,很正常的事情嘛。 吳世璠聽過這種事情。 有些人家女兒年紀大了,卻還沒有合適的人家,家中長輩著急,看到某人合適,就想為自家的孩子尋找一個稱心夫婿嘛。 吳世璠轉頭望向身後的吳桐,一臉戲謔的調侃道: “喲,桐哥兒,有艷福哦。嘖嘖嘖,我怎麼不知道你這麼受歡迎啊?” 看著吳桐那焦急的樣子,故意裝出一副認真模樣: “要不我做主了,你留下來當上門女婿吧,你爹那邊我去說。” “哎呀少爺,你別逗我了,我才十四歲!”吳桐急著直跺腳,少爺不會真要把他留下來當女婿吧。 吳世璠看著吳桐那不知所措的模樣,心中暗暗得意,平時總是被他頂得啞口無言,今日終於報了一箭之仇。 不過話說回來,老漢為什麼不去給自家娃娃找個媒婆呢,或者寨子裡、附近村子裡沒有合適的男子麼? 吳世璠提出了這個疑問。 可沒成想,這個問題,卻讓老漢諱言莫深,後來經過再三追問,老漢才說了緣由。 原來,這個寨子的年輕人,都是兩戶人家的後人,之所以不能婚配,是因為他們都是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 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跟讓兄妹姐弟通婚的。 “方少爺,俺們鄉下人家,雖然窮苦沒文化,但還是知道‘三服之內不通婚’的傳統。這些娃娃都是好孩子啊,肯乾活,會乾活。” 說著說著,老頭還不好意思地搓搓手: “當然了,老漢也是有私心的,哪個當父母的不想女兒過得好呢?俺看你們的衣著行頭,就知道你們是富貴人家。 而這位看這位桐哥兒跟少爺您的關係,就知道少爺您是個厚道人,主人厚道,那桐哥兒也一定是個好人。 俺們的女娃娃能跟一個好人家,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俺就放心了。 俺不奢望能讓桐哥兒能將女娃娃們明媒正娶,但帶回家做個小的,幫忙料理家務,天冷暖腳暖被窩,隻要給口吃的就行。 以後生了娃娃,有空了看看我這把老骨頭,嗬嗬嗬……” 老漢的一番話,聽得吳桐的臉一陣發燙,竟然說到暖被窩和生娃娃了,讓年僅十四歲的少年又害羞又尷尬。 可老漢的這番話,吳世璠卻聽出不對勁了。 乍一聽,老漢的回答,沒什麼問題。 “三服之內的兄弟姐妹”、“找個好人家”、“做小的也行”,這些聽起來很正常,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但細心的吳世璠發現,老漢從頭到尾都沒有正麵回答自己,而是用偷換了概念。 吳世璠問的問題根本不是這個! 這些話,跟“為什麼不去找個媒婆”、“附近村裡的男子”有什麼關係? 吳世璠怕老漢沒聽清楚,特意試著再說了一遍, “既如此,老人家為什麼不去找個媒婆拉個纖呢?” 可沒想到老漢假裝聽不懂,自顧自地說起自家女兒有多好,聽話懂事,又會做菌子湯,生養得好,平時家裡不缺吃的,長得俊俏之類的。 看老漢這個顧左右而言其他的樣子,吳世璠就知道,老漢沒有說實話,必定隱瞞了什麼內情。 突然,吳世璠想到一開始說的一句話。 老漢說,這個寨子的年輕人,是兩戶人家的後代。 為什麼一個寨子裡,隻有兩戶人家?那兩戶人家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