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訪鳳孝(1 / 1)

極樂桃源 阿雅雪晴 3762 字 2024-03-16

宋明中午和方晴的哥哥方傑喝了不少酒,這會兒坐在公園的長椅上有點兒昏昏欲睡。方晴坐到長椅一頭,示意讓宋明枕在她的腿上,宋明沒有拒絕。   宋明枕在方晴的腿上。方晴的腿並沒有想象中的柔軟。盡管教學工作非常的忙碌但方晴依然會抽出時間跳舞跳繩跑步,後來宋明才知道,方晴很小時就開始學跳舞,一直跳到現在。   她小學四年級起開始發胖,她的父母為了強健她的體質,保持良好身材,又給她報了舞蹈培訓。可是她雖然喜歡跳舞,但更喜歡美食,不像別的學跳舞的姑娘那樣注意控製自己的身材。   宋明也曾問過他。既然選擇了跳舞為什麼不盡量克製自己呢。   方晴說,我學跳舞,又不是為了跳給別人看的,我就是喜歡跳。   我高興了就跳高興的舞,傷心了就跳傷心的舞,想你的時候我就跳相思舞,你不理我時,我就跳寂寞舞。我是跳給我自己的。我為什麼要隻為了我的身材就控製我的嘴呢?   也因此,很多和她一起參加過舞蹈培訓的同學,上了學或者參加了工作,都不再跳舞,而方晴依然會在寂靜的夜裡或明媚的早晨,一個人翩翩起舞。   所以她腿上和腰部的肌肉其實很緊實,她身上的脂肪更多的分布在胸部臀部和腹部。   想到這裡,宋明忽然覺得,也許方晴是對的。我們的教育不能過於功利。過於功利的教育,雖然在短時期內能最大程度的調動人的積極性激發人的潛能。但是,一旦功利的需求消退,那麼人的積極性也隨之消退,難以持久。   在方晴心中,跳舞就是跳舞,不單單是為了給人看的。讀書就是讀書,不單單為了考學。愛就是愛,不單單是為了自我滿足或貪圖回報。   或許,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否則,就會像許多人那樣,如果讀書就隻是為了考學,那麼當他考上學或者考不上學時,他還會熱愛讀書嗎?   如果一個人經過十幾年的學校學習,離開學校,卻不願再讀書,這是我們教育想要的結果嗎?   宋明想起他教過的那屆高三,有的學生,高考一結束,就把書撕了個精光,發誓再也不想學習了。   他覺得,這是教育的失敗和悲哀。   方晴中午吃飯前洗了淋浴,這會兒,宋明枕在她的腿上,靠著她軟綿綿的腹部,沉浸在方晴身上那種沐浴露洗發水和她的體香混合的香氣中,讓他沉醉。   他擔心自己沉睡得太久,就讓方晴定了半小時的鬧鐘。   方晴佩戴的是一塊新興的電子手表,可以報時,可以定鬧鐘,在當時可是個新鮮玩意兒,這些功能是他們佩戴的那些機械表所沒有的。   方晴撫摸著宋明的臉,輕聲給他哼唱著軍港之夜,讓他安然入睡。方晴自然不會老老實實的按原版歌唱,她總是隨心所欲的修改的,就如她跳的舞蹈,從來沒有嚴謹的套路,總是隨心所欲。   軍港的夜啊靜悄悄   我在把長椅輕輕地搖   年輕的老臭頭枕著波濤   睡夢中露出甜美的微笑   ……   午休後,他們去拜見了王鳳孝先生。   王先生的臉色比以前更加紅潤,精神矍鑠,見到他倆非常高興,讓他媳婦兒從冰箱裡取了冰鎮的西瓜,取出上好的毛尖泡了茶水。   宋明和方晴也不客氣,吃了幾塊西瓜,方晴品了一口王先生遞過來的茶水說,先生的茶好香啊。這可是上等的毛尖兒呢。   方晴啊,算你識貨。這可是王校長專門從南方給我帶回來的。他還給我帶了一箱米酒,那米酒不好喝,但毛尖可真好。   他媳婦兒在旁邊兒取笑他說,你這個老頭子,不識好歹。再好的酒讓你喝起來都不好喝。   王先生平日裡滴酒不沾,隻愛喝茶。王校長到南方專門給他買了當地的米酒,讓他喝沒事兒喝兩口,活活經脈。   王先生聊起了他的退休生活,讀書健身養花寫文章。   他拿出來幾本雜誌,上麵刊登有他寫的文章。他最得意的是發表在一本有關周易研究雜誌上的文章,那裡麵有他和當時著名的易學大家金景芳教授的合影,他認為這是他的易學研究成果得到肯定的標誌。   王先生讓宋明和方晴看那張照片。照片中金景芳教授坐在一把太師椅中,當時他已年近九十,一派學者風度,王先生立在他的身旁。   王先生說,你們天天叫我老先生老先生,可是我到了金教授身邊,我就是一個小學生,當小學生的感覺是真好啊,有個老師真好,感覺自己還很年輕,有人指點指點教訓教訓真好。   他媳婦兒在旁邊說,你說你呀,這麼年紀一大把了,天天顧不上吃顧不上喝,研究那些玩意兒乾啥?還想當老教授啊?   看你說的,活到老學到老嘛。   看到宋明和方晴很有興趣的聽他講著,他踅開書房,拿出一本土黃色封麵的周易全解,上麵有金景芳教授的親筆簽名。   王先生說,他現在是市周易協會的副理事長,是市詩詞協會的秘書長,中國教育學會市分會理事,還參加了一個太極學會,生活的很充實,很忙。要一邊研究學問,一邊忙著參加活動,做講座,搞培訓,寫材料,忙的不亦樂乎。   他媳婦兒笑著說,你就是瞎忙活,就是不願意在家涮鍋洗碗掃地拖地,給自己找活乾找借口。   王先生舉起他的手,樂嗬嗬的對宋明和方晴說,你們看,看我這雙手,這是刷鍋洗碗掃地拖地的手嗎?   這是一張轉動乾坤坎離的手。找書苑www.zhaoshuyuan.com 宋明說。   哈哈哈哈。   宋明忽然覺得。在王先生麵前,他就是一位淺薄無知的小學生,不止學識上淺薄無知,而且更缺少王先生那種孜孜不倦的求學精神。   在在讀書求知方麵能和王先生相提並論的,不是他宋明,而是方晴。   方晴雖然沒有她學歷高,但是,方晴熱愛生活喜歡讀書,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個性,她大膽的追求愛,坦然的接受愛。   王鳳孝先生雖已退休卻依然是三更燈火五更雞,刻苦攻讀筆耕不輟,雖已年近古稀,卻像個孩子一樣依然對這世界充滿了好奇。   宋明又想起了王鳳孝先生說過的童趣教育,王先生自己本身不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童趣教育史嗎?   她們才稱得上教育的成功案例。   做好教育不單單是建一座漂亮的教學樓,修一座花園似的校園,追求一種榨乾學生所有青春的升學率。而是培養學生對求知永恒的渴求,對生活無限的熱愛,是獨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積極的態度。   宋明在師院廢寢忘食的追求獎學金時,方晴曾罵他是頭拉石磨轉圈圈的大蠢驢,當時他還很不服氣。今天看來不止他宋明一個人是頭隻知拉著石磨轉圈圈的大蠢驢。還有千千萬萬的學子也和他一樣。也許,我們的教育從某種意義來看,就是拉著石磨轉圈。隻不過我們的磨坊可能有一個小草棚變成高樓大廈,簡陋的石磨可能變得精致高雅,而這頭驢也可能被套上新的東方的西方的古典的現代的現實的科幻的能力的素質的專業的綜合的各式各樣花裡胡哨的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