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晴拖了三個星期才開始行動起來,開展她的課堂嘗試。 方晴說,每天晚上,當她累的像一條癩皮狗一樣躺在床上,回想一天忙忙碌碌卻又心裡空空,好像做了許多事兒,又好像什麼也沒乾似的,她心裡都感到十分的空虛,十分的懊惱。 每次她都下定決心,明天一定要靜下心來雷打不動做點兒實事兒。好好研究研究她的課堂,研究研究她的教學,但到了第二天又是一堆一堆的事接踵而來,又把昨天的決心扔在了腳後跟兒後麵,又開始重復一天的忙碌一天的空虛一天的懊惱。和又一次的決心。 雖然從方晴內心講,她想做課堂嘗試的願望很強烈。 方晴說,他這個美好的願望就像一粒白砂糖,晶瑩甜美,而她每天所麵對的各種雜事就像川流不息的河水。每天早上隻要她一睜眼,她這粒白砂糖就丟進了那河水中,很快被沖擊得支離破碎稀釋得無影無蹤。 這段時間,學校又在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按照宋校長的要求,她們要讓每一塊墻壁有表情,每一棵樹會說話,每一個臺階有聲響,要讓人無論走到哪裡,站在哪個角度,都要被濃厚的校園文化所包圍。 與校園文化配套的,是班級文化宿舍文化餐廳文化走廊文化和廁所文化等等。 方晴忙著設計她們班的班級文化。 她要重新設計一整套班規班訓,設計黑板上方的標語,教室後的寄語,教室兩旁窗戶之間懸掛的條幅配圖等。 學生們也要每位同學需要精選一個的座右銘,粘貼在課桌左上角。 為此。方晴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對她的班級文化設計方案改了又改,連續兩個星期,也不知熬了幾個夜晚,才算有了眉目。 這兩個星期裡,她忙得教案都沒有顧得上寫,作業也改的很少。學生收上來,她也來不及改。常常是快要到上課時,才匆匆忙忙翻上幾本,了解一下基本情況,又原封不動的發給學生。 學校的聽課教研基本上停了。因為大家實在太忙了,要想湊齊一個教研組一半的人聽課也非常困難。 好在領導們也忙的不可開交,顧不上什麼聽課教研了。 但為了應付上級檢查,方晴還是得抽空草草地寫了幾頁教案,胡編幾節聽課筆記,濫造幾篇反思材料等,交差了事。 她的課堂嘗試,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有一搭沒一搭的進行著。 不過,好在學生去年也練過半年,有基礎。有些程序,還是能做的起來。再加上方晴本身就是文藝委員,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調控能力。所以,雖然她的教案寫的很潦草。但課堂依然可以組織的很精彩。 連主任手下有三位副主任,分別是原來三所聯中的教務主任。 負責檢查教案和聽課的,是一位五十來歲的老教導主任陳富貴。他根本看不懂英語,所以檢查方晴的教案時,他隻是看看標題和日期,翻翻有幾頁,登記一下。 所以方晴盡管寫的潦草,還是能夠勉強應付過去。 這樣的日子讓方晴感到很鬱悶,她真正想做的事是做好教學,做好課堂,寫好教案,認真批改作業,輔導學生。但偏偏沒有足夠的精力做這些事,因為總是一些所謂階段性中心工作或重中之重的事在後麵趕著她,不由他不做。 也有的班主任,胡亂摘抄幾個條條框框了事。 七3班的班主任馬紅老師看著方晴為校園文化手忙腳亂的樣子,就勸她說,有些事,你也別太認真了。這就是個形式,掛在墻上,花花綠綠就行了。 咱倒是覺得設計的很認真很用心,其實領導們來了,最多也不過掃一眼罷了,哪裡會用心看看咱們寫的啥內容呢? 方晴說,咱們做這些事,也不光給領導看的,更多還是給我們自己的學生看。這些他們天天能見到的這些話語畫麵,對他們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也不能太隨意了。 所以為了設計好班級文化,方晴又整整消耗了兩個星期的時間。但是學生各自的座右銘仍然寫的亂七八糟。方晴又對它們進行了規範修改。又用了一個星期,這項工作才算基本完結。 此時,離開學已經過去了一個半月的時間。 從他們四個人商議確定要進行課堂嘗試,也過去了一個月。 方晴班的課堂嘗試也沒有多大起色,方晴覺得自己快堅持不下去了,幾乎都想放棄了。 她說,作為班主任,事情太雜太多,根本沒有精力做什麼課堂嘗試。如果他不當班主任,沒有這麼多雜事,倒可以騰出一點精力,去思考課堂嘗試的問題。 但崔瀅瀅說,如果不是班主任,你對班級的影響力和學生的影響力都會很低,那麼你要想在一個班裡麵開展課堂嘗試,也是困難重重。而且,如果無法獲得班主任的支持和配合,你想做什麼基本上都寸步難行。 方晴說,這就形成了一個悖論,班主任雖然有條件進行課堂嘗試,但他卻雜務纏身,沒有足夠的精力。 一般任課老師雖然沒有班主任那樣忙,但是卻又不便展開課堂嘗試。 方晴認為,這或許是我們課堂改進極為緩慢的其中一個原因。 崔瀅瀅說,我真的想不通,我們就是想簡簡單單教個學,有點空餘時間的時候做點兒教研,但這個簡單的願望做起來卻這麼困難。 我們為什麼會有這麼多雜事?這到底是誰想出這麼多雜事要扣到我們頭上?搞得我們連正常上課都極為勉強。真的很可惡,很可惡。 華錚的九年級也在忙著趕課,課堂嘗試也沒有推進多少。 本來,他想訓練一下閱讀,把閱讀程序好好打磨一下。但是因為要趕課,他們在課堂上基本上大幅的壓縮了閱讀時間,而增加了講解時間。單從形式上看,基本上又回到了滿堂灌的課堂形式。 崔瀅瀅因為得不到兩位班主任的支持,也基本擱淺了。 所以到了期中,他們的課課堂嘗試,就隻剩下宋明這個班還在茍延殘喘勉為其難的茍活著。 其實宋明和他們一樣,都很忙。 七年級學生的雜事也是多如有牛毛。為了騰出一些精力用於教學,宋明不得不對一些事采取了敷衍了事的應付態度。 比如校園文化,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 他就沒有用心去設計,而是東拚西湊,草草了事。 他上交的什麼班會記錄,什麼學習材料,什麼反思總結……也都是抽空坐在桌前,奮筆疾書,胡謅八扯湊夠篇幅拉倒。 其中也有不少弄虛作假摻水摻沙的。像他寫的家訪記錄。他其實隻去過一次兩次,但他寫了五六次。 還有培優補差,輔導計劃等,也都是水的不能再水了。宋明把學生叫到辦公室談了三五分鐘的話,寫的培優補差記錄上卻是進行兩三個小時耐心輔導。 因為各種事務實在太多,如果真的都按要求的標準去做,那恐怕一天乾25個小時也乾不完的。 也正因為如此,他才騰出了那麼一點兒精力用於課堂嘗試。 崔瀅瀅雖然不是班主任,但她天天也忙得顧頭不顧尾。 她說,每星期從家來的時候,腦子裡麵都想著來到學校怎麼跟學生上課。 但是一進校門兒一開會,便凈想著怎麼完成各種亂七八糟的任務,亂七八糟的項目了。 給學生上課,倒成了業餘。 杜老師因為有她男人撐腰,所以很多工作愛做不做,領導們差一隔二不會和她太計較。 杜老師也有了難得的喘息之機有了較多的空餘時間,可以想想課堂教學。 因而杜老師的課堂嘗試,在宋明的協助下,從題寫單詞開始,已經做到了閱讀理解部分。他們已經在研究怎樣對學生進行導讀了。 他們四個人誰也沒想到,g-u-a?n太太杜老師的課堂成了他們課堂嘗試的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