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一章 論道前序(1 / 1)

三國日記 桃卿白衣 5267 字 2024-03-16

天明十分,洪秋笙收拾好了書本,今日他挑了一套新的白袍,如同出世之仙,浮乎世外。   昨晚洪秋笙為了今日的論道大會做足了準備,他有信心仗著自己現代人的智慧贏得勝利。   李飛燕早晨陪洪秋笙一同吃完早餐,目送洪秋笙安全進入學府後便去茶館監工。李飛燕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了孫策,被纏了好一會,問的都是自己當兵坐鎮北方時的經歷。   進入學府,就看見一個穿著白大褂的掃地僧悠哉遊哉地清理落葉。學院入口兩邊種的桂花,現在的枝梢上已經透出了一點嫩黃,卻以有桂子飄香之勢。   這個掃地僧自開學來都不曾見過,洪秋笙認為可能是因為他家中有事,所以才耽擱了幾天。   兀的,那僧叫住了他“小子,你看我這腿骨不好不如你幫我乾”   洪秋笙剛邁開的腳步一下停在空中,這掃地僧還優越起來了?竟然開始傳喚他?不過,洪秋笙根據自己縱橫小說的經驗,總有一些有名氣的人愛“返璞歸真”,辦成一些破破爛爛的不被別人尊重的人,以此來考驗主角,從而助力主角得道飛升。   洪秋笙再回頭看了一眼這掃地僧,這一眼便讓他不得不認真起來,因為他是個光頭,肯定是絕頂仙人!   但洪秋笙不打算做那種偽君子,他想先試試這老頭的口風“大人可是隸屬於條狼氏?”   (條狼氏是自周朝建立的專門用於環衛清掃的部門,到宋朝改為街道司)   老人摸了摸長須,細瞇起眼睛打量著洪秋笙“你是洪秋笙?”   洪秋笙不知這老頭心中打得什麼算盤,不過能喊出他的名字肯定與他見過麵,那自然是有點分量的人“學生愚鈍,不知大人可是隸屬於條狼氏”   老人微微有些詫異,沒想洪秋笙還是堅持問自己的問題,生了些興趣“貧僧不是”   這便直截了當地回答了洪秋笙的問題,這老頭是個和尚,畢竟古代時除了和尚沒人會剪成光頭。   老人繼續追問“你為何認為我是條狼氏”   “洪某見您手執笤帚便如此認為,若有冒犯之處,還請原諒”   “無妨,你可願意幫我掃這地”   “您有體疾?”   “沒有”   “您今天不舒服?”   “沒有”   “那為什麼不能掃地呢”   “尊老愛幼不知道嗎”   “您又沒愛幼,我乾嘛要尊你,更何況,我並未不尊”   “幫我掃地是替長輩分憂是儒道天理,你這時不敬國法!”   “掃地是您的本分,您將本分讓給我,您不就成閑人了,您可知這天下不養閑人”   “那你認為貧僧的說法有錯?”   “您以儒道說辭講求禮,我以道法講求理,道本人心所向,自然不分對錯”   兩人間形成了一種無形的磁場,不覺間吸引了眾多學生與老師圍觀。但此時,洪秋笙眼中隻有這個掃地僧,這個人所講的理念正是現代人中的尊卑理念。憑什麼老人就一定優越,你不尊我,我為何尊你?所以,洪秋笙要在今天改變他們的看法。   “那你同尊儒家與道家兩法怎麼說?”   “我,洪秋笙,隻尊道法。你所謂的儒道,隻是我的個人修養。君子者,欲成於器,當外行道法,內修禮教,謙恭有道,是為聖人”   “你認為自己是聖人?”   “我非聖人,而是你們對我的評價”   頓時全場嘩然,駁斥著洪秋笙的狂妄。   在一群嘰嘰喳喳地討論聲中突然鉆出一張憨憨的臉,左右張望,直到看到洪秋笙後不停招手。   “那小友認為儒道比不上道法?”   “正如我所說,道不過人的心中所向,人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具有主觀能動性。這個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的,而我遵從道法不過是因理而已”   洪秋笙背手負立,迎著那徐徐春風,真如那學府中祭拜的仙人般超塵脫俗。   不過,此時他的內心慌的一批,自己不小心把政治學說了出來。不過,他注意到人群中截然不同的身影——孫策!他正不停招手向他納威,頃刻間,整個世界的聲音如同潮水般湧來,洪秋笙眼中多了柔光,不似剛才般灑脫。   “不知這......”   “抱歉道長,今日洪某心亂了,不如改日論道,我定將不遺餘力,傾囊相論”   孤道清順著洪秋笙的目光看去,隻一眼便看見了在眾多議論聲中堅定支持洪秋笙的那個人。孤道清心領神會,對洪秋笙產生了一種由內而外的尊敬。   “今日孤受教了,那改日再來論道”   “不知您尊姓大名”   “你叫我孤僧便是了”   “對了,洪某還有一問”   “等下次見麵,你我傾囊相論”孤道清明顯是個老油條,說完便頭也不回地往府內伸出走,徑直走向了壽和園。   (壽和園是壽春學堂的後花園,是作者自己想象後加的,其實這裡很多細節都是自己加上去的,請讀者注意分別)   見二人論完道,孫策蓄足了勁奔向洪秋笙,把手種種地砸在洪秋的肩膀上“你剛才簡直太帥了”   洪秋笙尷尬地笑了笑,這一砸好險沒給他肩給乾凹陷“那是自然”   隨後,二人步入府中的春喧堂,這是今日的主戰場。   路上孫策時不時盯著洪秋笙看,然後傻笑半天。   到了堂內,孫策坐在了洪秋笙身後的第一排。洪秋笙把背包交給孫策保管,孫策接過包後見洪秋笙沒有回頭看,便產生了翻包的打算。   孫策先是想著包裡會有什麼,像是想到什麼,臉時不時紅一陣,讓身邊的人以為他發燒了。別人一碰他,孫策嚇得一蹦三尺高,高呼“我什麼都沒做”,這把全場的學生逗得捧腹大笑。   洪秋笙看到這一幕,拄著頭,嘆了口氣,便轉過頭看向對麵的陸續登場的內舍和上舍的學哥學姐。他們麵容或高傲,或冷漠,或溫柔,或虛偽。   洪秋笙盤腿坐下,閉目養神。   “且,我還當榜上第一是什麼,裝清高的偽君子”一個身穿藍袍,豎領極高的男子從外走來。他手中拎著醉仙樓新出的“傲仙浪”,據說酒勁極大,沒多少人能架得住。   不多時便有人認出這位是內舍第五的繆代瓊,一身陽剛之氣震懾全場。據說,當時就因為這一身正氣被皇上器重,提拔繆允沖為戶部尚書。   繆代瓊是個極有個性的人,他不喜攀附高枝,在學堂中特立獨行。每次與他認為值得辯論的人論道時,都會準備一壇好酒。因為酒後壯人膽,所以繆代瓊認真論道前都會灌醉自己吐露心中所想,可謂真俠士也。   洪秋笙對這個人有所耳聞,不過這人一上來就噴他,洪秋笙正盤算如何跟他在接下來辯論時候用現代人的格局照瞎他,懟死他,堵住他的嘴。   孫策正在掏包,一聽繆代瓊的話便憤憤不平地盯著他,嘴裡不停吐露“真言”。   “肅靜!”   頓時全場寂靜無聲,一名頭戴冠宇,長須憑風而立,滿臉嚴肅的老者從堂外走來。   “你是洪秋笙?”   洪秋笙從原地站起,拱手行禮“學生見過老師”   “嗯,早上的那場論辯,很不錯,有我道家風範,我很期待你今天麵對眾儒的表現”   當老者走到洪秋笙身邊時,小聲說了一句“今日你放心傳揚道法,日後這學府我罩著你”   洪秋笙不禁感到意外,感情這老家夥是來拉人的。   “學生定不負老師所望”   “好,坐下吧”   老者徑直走向堂前的木椅上,總共10把,對應10位長老,相當於現代的教授。   從中間逐漸向兩邊排開,地位遞減。而這老者赫然是左數第四把椅,是校長的左邊。   “哈哈哈,於老還是老樣子,我們也快去坐”   從堂外傳來聞道清的聲音,找書苑 www.zhaoshuyuan.com而聞道清的身邊竟然是早上的掃地僧。   掃地僧向洪秋笙微微點頭,便坐在中間靠右的椅子上。   不出片刻,整個春喧堂再無空座。每位學生都神色嚴肅,為接下來的論辯做準備。贏得最後的勝利的人,便會被冠以堂首之名,任何學生麵見此人都要尊稱學長。而且,堂手可以向堂主提一個觸犯校規的請求,不過不能違背底線,經過10位長老協商,有6名及以上的長老同意便會實現他的請求。   這種元老級別的辯證會,1年一次。   “咳咳,在這春暖花開之際,我們又迎來了一批朝氣蓬勃的少年......那麼接下來請新生代表與老生代表出場首辯”聞道清是這能講,洪秋笙沒想到在古代也能聽到這麼客套的開場詞。不過大致規則他也了解了,這場辨證會對新生極不友好,幾乎沒有新生的分量。首場分為兩股勢力,分別為老生和新生,共辯論5場,一場一炷香,經長老判定勝負。老生獲勝內、上舍各積一分,新生獲勝外舍積兩分。(積分可用於提升該舍在該學期的資源配比)第二場為三家共論,內、上、外舍分別派出一個代表依次發言論道,一場一分。一方輸兩場則會被要求下場,此時第二場結束。第三場為決賽,以長老事先準備好的論題發表自己的觀點,得到支持數最多的獲勝,一個長老10分,不可有嚴重的徇私情況,獲勝方得5分。當然,論題提前可在牌匾上的,在第三場開始時揭開帷幕。論辯會持續兩天。   “新生代表洪秋笙出場首辯”   “老生代表歐文楊出場首辯”